第141章 众人传唱《石头记》

1个月前 作者: 黄金青蛙
第141章 众人传唱《石头记》

第141章 众人传唱《石头记》

大王朝皇宫。

晏帝正匍匐在一道童脚下,瑟瑟发抖。

道童冷哼一声:“说说吧,那大天官是怎么任其做大的?”

晏帝身躯一抖,看向身旁老太监严正理。

严正理同样跪倒,见晏帝看来,心底暗叹一声:“回禀天君,那大天官初时不过是只在临江城流传,有无数说书人传唱《石头记》,那大天官不过是略提一笔,但那话本故事着实让人哀叹,故而引得百姓口口相诵,文人才子也为其立书,临摹文风,一时间《石头记补》,《风月拾遗》等读物相继出世。”

严正理说着又想起家中那本精编版的《石头记》,那可是他请文学大家整理成册,润笔成书,又着人请了精通绘画得巨匠为其作插画,比那说书人白话故事雅致了不知多少。

见道童目光扫来,严正理轻咳一声:“天官庙落成,百姓皆是好奇,蜂拥而出,争相上香,天官庙庙祝又请了郎中大夫,施展妙手,诊费分文不取,药材钱也压的很低。”

“还有人宣扬大天官乃天生情官,掌管结缘,生子,凡是信众,娶亲,添人进口,都可在天官庙领些柴米油盐补贴家用,倒也奇怪,真有人拜了天官庙,十月后诞下麟儿。”

“百姓本就盲从,天官庙自此拓展开来,万家生香。”

严正理说完,将汇总情报并《石头记》抄本递上。

道童翻了翻,他只是一颗心悬在天上太久,反倒注意不到脚边的蚂蚁,可他却不蠢。

“此事布局缜密,落子环环相扣,手笔不小,定是有人指点,可曾查清?”

严正理低头:“那庙祝风萧无有根底,好似凭空冒出来一般,还请仙君责罚。”

“查不到就不必查了,能行如此手段,对香火之道知之甚广,定是与我一般的谪仙人,这等人物,不是你们查的到的。”道童说道。

他内心也有些奇怪,他那几位不安分的老朋友自然有这手段,也有实力,可这次的手笔有些奇怪,好似高高在上的棋手落了凡尘,去邀买泥沙一般棋子的人心。

这让一直隐于幕后,操纵大势的道童有些别扭,好似有种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感觉。

“那天官庙可曾查过,神像可有异动,一场酒囊饭袋,连将那《石头记》列为禁书,天官庙打为淫祀的手段都不知道用一用?”道童忽然勃然大怒。

严正理和晏帝不敢吱声,过了片刻,道童恢复冷静。

‘这香火果然是毒,连我这情绪都反复无常,按压不下。’

道童本不如此,他在那天上位居四品,侍奉之仙更是了得,平日里下属供着,同僚敬着,连那仙尊开宴都能一同前往。

其名为冷焰仙,人如其名,道童占了个冷字,性高绝冷厉,也是那脱俗仙,坐看云起花落,无事便畅游银河。

可如今一身仙气退去,沾染了尘埃,连性情都扭曲不少。

见道童恢复冷静,严正理开口:“那天官庙一庙不过十几人口,也不留客,唯有遇到无家可归之人才收留几日,至于那淫祀之事……”

严正理看了一眼晏帝:“因陛下受奸人蒙蔽,受了那天官庙庙祝奉上的白银,将大天官录入神谱,入了正籍。”

其实不然,自天官庙开建,顾清源就着人去往钦天监,上下打点,献上白银,充为国库,又经人引荐面圣,献了万两白银珍宝无数,充为内库,晏帝欣喜之下,还题了一副‘清正天官’的字,如今正和钦天监下发的文书一同装裱好,挂在天官庙主庙最显眼的位置。

至于列为禁书……那只会让这书声名远播,怕是不知道此书的人得晓,也会想方设法求来一本看看是什么样的内容能被列为禁书。

道童哪里还不明白,叹了口气,却没有责怪:“好了,我也不怪你们,暂时别去招惹他,此事我自有计较,大天官崛起可曾影响我那庙里香火?”

他经营晏朝千年,自然不会把自己落下,他的封号乃是‘威天寒光冷赤焰灵仙君’,是大晏一朝正统,属于是你不信别的可以,这个伱得信,你信别的可以,这个也得信,至于诚不诚心,那只能见仁见智。

这事也简单,自有钦天监修正天神谱及神道图,自仙尊往下,大小诸神排列,各司其职,道童自然也在其列,无非是将神职往上提一提,至于坐那神道主,道童暂时还不敢,若是绝地天通崩解,到时候一场清算下来,不死也得脱层皮。

“倒也无有影响,还需看过今年香火铜钱收益。”严正理回答。

道童摆摆手:“无你等什么事了,退下吧”

待到两人推下,道童起身来到内室,里面只有一画像,道童焚香叩拜,闭目祷告,半晌好似得了法旨,随即坐正:“大天官,留你几日,到时让你吃下去的全都吐出来。”

许宅。

‘这都这么久了,连街上孩童都已经会作那红楼梦的过家家了,怎么还没有天仙上钩。’

顾清源看向远方,有种打了窝迟迟不上鱼的郁闷。

这些天也算充实,给信徒定下了福利指标,又好好整了几场舆论导向,这大天官之名才传的开。

《石头记》乃是顾清源深思熟虑定下的,故事若是令人深刻,必要足够悲,还不能一开始就悲。

需用九成九的笔墨去描述它的完美,它的美,旁人爱上它,念念不忘,记住它的好,然后在最终时刻,狠狠将它打碎,如此之前有多爱,就有多遗憾。

故而流传下来的电影名著,如《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杀手不太冷》等名篇才万人传颂。

还要契合当前背景,还要有足够趣味性,时值当下,多为陈词滥调,书生私会大家闺秀,榜中状元,毕竟都是落魄书生写的话本,求得无非这两样。

所以才有至情至悲的《石头记》出世,其实顾清源还想搞出蒲大家的《聊斋志异》,只是这书在这个世界过于写实,太过抽象,所以就此作罢。

‘不枉我煞费苦心的抄书,做了回文抄公。’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