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相约上元节

2个月前 作者: 荥开
第244章 相约上元节

第244章 相约上元节

给盛家送礼给了李安一个提醒,从盛家出来和刘学文夫妻分开,李安没有直接回去,而去去给刘学文买礼物去了。

第二天早上吃了饭,李安就带着礼物去了刘家。

“你说你花这个钱干嘛。”

李安来到李家的时候,刘学文已经当值去了。

张氏看到李安送了这么多东西过来,把他埋怨了一顿。

不过心里还是很欣慰的。

她和刘学文只有一子一女,女儿出嫁了,儿子也在外地做官。

平常都是聚少离多,在她眼里李安和自己的儿子一样。

所以她才会对李安的事那么上心,一直帮着忙前忙后。

“别提他了,上個月就派人送信来了,说忙没时间来汴京。”

除非生母是林小娘那种受宠的妾,孩子才能凭母亲,受到些重视。

“对了,刘师兄今年不回来过年么?”李安转移话题道。

“师娘,这些是我孝敬老师和您的,不值什么钱。对了,婉儿妹妹呢?”李安问道。

逢年过节基本看不到人,最近一次见儿子,还是前两年刘向东到汴京公干,顺带来看了看他们。

张氏提到刘婉儿的年纪,又提到她父亲催她回去,不用想也知道是准备帮她议亲了。

“刘师兄主政一方,也是没办法的事。等几年老师也差不多致仕了,到时候就能一家团聚了。”李安安慰道。

他对刘婉儿这个女儿的态度是可有可无。

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刘婉儿的父亲刘向东,李安也就见过一次。

她不在乎李安送的东西贵重与否,在乎的是那片心意。

“呵呵,她还小,也没什么事,现在天气又冷,贪睡也正常。”李安笑道。

“你别给他脸上贴金了,这么多年还是个县令,这官还不如不做。”张氏撇了撇嘴道。

她一儿一女,女儿嫁在关中老家那边,儿子则在北边当县令。

其实这也很正常,古代三妻四妾,子女众多。

提起儿子,张氏就一肚子气。

这种事,李安怎么好插嘴。

他平常和刘婉儿兄妹相称,但是称呼刘向东则是刘师兄,说起来还真够乱的。

李安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去接这个话。

“那丫头还没起呢,我已经让人喊去了。自从不去盛家读书了,不睡到将近中午是起不来的。”张氏没好气道。

“小什么啊,过了年十四了,再有一年就及笄了。她爹催了几次让她回去,她死活不愿意回去。”张氏说道。

除了那些子女少的,许多人除了嫡子嫡女外,大多数都对庶子庶女不怎么在乎。

李安有些尴尬,明知道张氏对刘向东很不满,还提这话题,这不是给张氏添堵么。

陪张氏聊了一会,李安想要告辞。

张氏却拦着不准,非要留他吃饭。

李安推脱不过,只能答应下来。

张氏让李安去刘学文书房看会书,自己张罗饭菜去了。

“子谦哥哥!”

李安刚到书房没多久,外面就响起了刘婉儿的声音。

“门没关,自己进来。”

刘婉儿推开门走了进来,笑道:“我这不是确定一下你在不在么,祖父可是说了不准我单独来他书房。”

“那还不是怪你自己,老师让你在书房练字,结果你趴在书桌上睡觉不说,还把墨汁打翻了,把老师最喜欢的那本诗仙诗集都染上了。”

说起这个李安就觉得可惜,刘学文有一本李白晚年亲自编写的诗集。

不说艺术性,单单论价值也不便宜。

李白虽然高产,流传的真迹也不少。

但是因为受人追捧,很多都被人私藏了起来,很难见到。

而那本诗集,还是李白晚年把自己一生所做的诗,最满意的一部分誊抄在一起编成的。

可以说世所罕见。

刘学文一个疏忽,欣赏完忘了收起来,放在书桌上。就被刘婉儿打翻的墨汁染上了。

虽然只有后面两页,也很让人惋惜。

也就刘学文脾气好,又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对这个孙女宠爱,只是不准她一个人来书房。

换成别人,刘婉儿指不定要吃个大苦头。

“我也不是故意的啊,再说了,那本诗集究竟是不是李白亲笔编写的,还有争论呢。”刘婉儿吐了吐舌头说道。

李安摇了摇头,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刘学文从来没拿出去示人。

以前有人得知消息,专门上门借阅,都被刘学文拒绝了。

后来上门的人太多,刘学文不厌其烦,自己临摹了一份。

刘学文在书法上造诣不错,但也只是不错,算不上书法大家,甚至连盛纮都不如。

但是他却有个天赋,临摹别人的字,能够有七八分相似。

刘学文拿自己临摹的给那些人看,别人看完,都觉得不像真迹。

也有人觉得李白那时候年纪大了,笔力有所下降也正常。

刘学文乐的清净,自然不会解释,久而久之也就没人上门来了。

但是刘婉儿打翻墨汁染上的那本可是真迹。

不过他并没有跟刘婉儿解释,而是说道:“你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

刘婉儿笑道:“我是来告诉伱,之前我和明兰约好了上元节去看花灯,到时候你要不要一起?”

“上元节看花灯,长柏兄肯定会去,到时候自然会邀请我。”李安摇头道。

他一看刘婉儿的样子,就知道她想从自己这要好处。

刘婉儿见李安不接招,笑道:“这次可不一样,张三姐姐在樊楼定了个房间,邀请了我和明兰陪她看花灯。站在樊楼上,可是能看到鳌山的。”

鳌山是对上元节最大花灯的称呼。

而这个花灯是朝廷制作,当晚官家都会带后宫嫔妃和朝中文武官员在宫城上观看。

然而一般人想看到鳌山,可谓是非常难。

每年为了观看鳌山,上元节那日一大早,百姓们就会把鳌山所在的地方围的水泄不通,就是为了等到晚上鳌山点起,欣赏花灯。

权贵人家可以包附近的酒楼包厢在楼上观看。

像盛家这样的人家,自然不可能跟那些平民一样,一大早就去抢位置。

然而包酒楼包厢,又有些不够资格。

因此别看李安来到汴京几年了,所谓的鳌山,只是听人谈论,根本看都没看过。

说实话,李安也想看一眼,闻言有些犹豫道:“会不会不方便?”

张桂芬请刘婉儿和明兰陪她看花灯,都是姑娘。

他一个男人去,多少有些不方便。

“这你就别管了,我有办法。”刘婉儿说道。

“说吧,什么条件?”李安问道。

“我看上一个镯子,要五十两,我钱不够。”刘婉儿说道。

李安闻言掏出银票,找出一张五十两的递了过去。

“谢谢子谦哥哥。”

刘婉儿刚伸手准备接,李安直接躲了过去,说道:“我可先说清楚啊,别到时候只有我一个男子,不然你就得把钱还我。”

李安担心刘婉儿去缠张桂芬,人家不好意思拒绝。

到时候自己去了多尴尬。

“你放心吧。”

刘婉儿把银票夺了过去,得意道:“张三姐姐说了,那天还有两个英国公府的旁系子弟,我和明兰单独去不方便,让我把你喊上呢。”

李安:“……”

弄了半天自己被套路了。

不过他也没在意,刘婉儿虽然偶尔会问他要些好处,但也都比较克制。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