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不孝者,有才亦不举

2个月前 作者: 半城流烟
第249章 不孝者,有才亦不举

第249章 不孝者,有才亦不举

“接下来,去庐江郡走上一遭吧。”

“正好年关将至,孤打算前往舒县公瑾家中,顺便拜访一下庐江周氏族中长辈。”

庐江郡,可谓是周琦的发家之所,亦为庐江周氏之所在。

周瑜离开家乡有段时间,始终跟随周琦身旁历练,如今得知大将军准备前往自己家中,脸上顿时露出了雀跃的神情。

进入庐江郡以后,周琦能够明显感受到,这里的繁华程度要远远超过江夏郡,甚至比起襄阳也不遑多让。

要知道,襄阳不仅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而且如今又是荆州州治,以及大将军府开府所在地。

由此也能看出,庐江郡的商业究竟有多么发达了。

再加上有杜畿这位王佐之才治理庐江,又有陆康此前打下来的底子,因此庐江郡的繁荣程度,简直超乎了所有的想象。

且由于庐江书院的存在,更兼这里百姓生活富足,也推动了庐江郡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不仅仅是庐江郡的世家大族,甚至就连豪强以及平民,都不惜代价让家里的孩子读书。

虽然对于普通家庭以及豪强的家的子弟而言,想要进入庐江书院非常困难,却终究还是有些才华横溢之辈,能够靠着自己的本事考进去。

只是这样的人非常罕见,宛若凤毛麟角。

周琦抵达舒县以后,就先后召见了杜畿、张辽,而后又去拜访了周氏族中长辈,以及庐江书院的夫子们。

“夫子们教书育人,为孤培养了许多人才,当真是劳苦功高。”

面对周琦这位位高权重的大将军,饶是平常颇为清高的夫子们,也没敢摆出太大的架子。

事实上。

这也与周琦治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脱不开关系。

夫子们能够生活在这种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对于缔造这一切的大将军周琦,也颇有好感。

更何况。

周琦给予夫子们的社会地位颇高,福利待遇也很好,能够让他们静下心来治学以及教书育人。

周琦与夫子们相谈甚欢,特别是前扬州刺史陈温,此时在庐江书院担任院长,没有了以往的功利心,在学问之上反而大有长进。

因此,陈温对于周琦也非常感激。

“敢问陈院长,庐江书院最近有没有特别出色的人才?”

陈温略作沉吟,而后面露迟疑之色。

周琦神情微动,问道:“可是有何隐情?”

陈温叹道:“的确有一人虽出身寒门,却刻苦读书,而且天生聪慧,才思敏捷,颇得疏远夫子们喜爱。”

“只可惜,最后有人举报,言此人品德有缺,不遵孝道,因此被逐出了庐江书院。”

周琦闻言,不由来了兴趣,问道:“此人姓甚名谁?”

能够得到陈温如此高的评价,必然会有过人之处,说不好就是历史上的一位名人。

不过周琦思来想去,都没能找到一个对号入座之人,不由心中起疑。

陈温:“此人姓王名会,由于出身贫寒,因此及冠之时未有长辈取表字。”

“王会?”

听到这个名字,周琦脸上不由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他可以断定,汉末历史上应该没有这么一位名人才对。

好在周琦也没有太过纠结。

因为他的存在,不知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或许历史上王会早就死于战乱之中,也或许历史上王会没有机会读书。

他现在好奇的却是,为何被陈温评价如此高的王会,反而被逐出了庐江书院。

“陈院长言此人品德有亏,不遵孝道,却是为何?”

陈温叹息道:“本来此人在书院之中各项成绩都名列前茅,深得先生们的喜爱,认为其毕业以后必能有一番大作为。”

“正是为此,书院里面的先生也都毫不吝啬,将平生所学尽数教之。”

“只可惜,我们此前没有考察其品性,不知其乃不孝之人!”

说到这里,陈温不由摇头叹息。

周琦心中起疑,问道:“孤闻院长此前所言,王会私德有亏、不遵孝道乃是被人举报。”

“难道王会被举报之前,书院内诸位先生与之相处这么久,都没有发现其品德有亏吗?”

陈温叹道:“只怪此人实在太能隐藏,这才让诸位先生没有看穿其本质。”

周琦说到这里,却是有些不信。

一个人的性格可以隐藏一时,但只要朝夕相处久了,是什么样的本性就很容易就暴露出来。

如果对方能够始终隐藏自己的本性,反而会是非常可怕的人物。

周琦说道:“陈院长能具体说说王会所谓的品德有亏、不遵孝道吗?”

陈温叹道:“主公初定庐江之际,自北方涌来了许多难民,王会便是其一。”

“王会携带母亲与妻子逃难而来,当时官府对于安置难民的政策,尚且不及现如今完善,庐江郡也没有现在的富庶。”

“因此,许多难民未能得到妥善安置,出现了许多人熬不过冬天,被冻死或者饿死之事,王会一家便是如此。”

说到这里,陈温脸上露出了恨其不争的神色,继续说道:“我朝以孝治天下。”

“这王会与其妻子皆有果腹之物得以活命,熬到了次年官府发放救济粮,唯有其母却被活生生饿死。”

“此等事情,王会才开始一直隐瞒不报,直到即将完成学业之际,才被人举报到了书院。”

周琦问道:“可曾调查过,是否确有此事?”

陈温叹道:“如此好苗子,书院自然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因此前往王会家中,探访其邻居,发现确有其事啊。”

“坐视母亲饿死,自己却与妻子活了下来,此时大不孝之举,简直天理难容,庐江书院岂能容他,就将王会逐出了书院。”

周琦又与陈温聊了许久,最终辞别了庐江书院。

此番前来拜会陈温以及书院里面的先生,周琦只带了戏志才以及典韦,却把周瑜留在了家中,令其好生侍奉母亲。

几人下山以后,周琦忽然问道:“对于王会这件事情,你二人有何看法?”

典韦却是冷哼道:“此等忤逆不孝之徒,幸好提前被人揭露了真面目,否则以后果真出去当官,岂不会祸害一地百姓?”

这个时代对于官员的要求,品德高于才学。

典韦虽然勇猛善战,杀人不计其数,却也是个至孝之人。

若典韦处于王会那种境地,哪怕自己与妻子全部饿死,也必然会让自己母亲有口饭吃。

因此,典韦在得知了王会饿死母亲的事迹以后,才会感到如此愤慨。

周琦不置可否,又看向戏志才,问道:“军师以为如何?”

戏志才却是沉吟许久,才开口道:“先不谈王会此人品德如何,我反而觉得举报之事颇有蹊跷。”

周琦闻言,不由微微一笑,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王会不孝之事,早不被人举报,晚不被人举报,偏偏是学业快要完成的时候,被人举报到了书院。

这种事情若说没有猫腻,周琦打死都不会相信。

如今周琦的治下,大致还是延续了东汉时期的察举制,只不过周琦本人并不拘泥于此提拔人才。

但是对于各郡县的普通读书人而言,被举荐成为孝廉、茂才,却仍旧是唯一的上升通道。

按照王会在书院的表现,若是没有意外,等到其学业完成以后,因为优异的成绩,必然会被书院夫子们极力举荐。

虽说庐江书院的举荐名额不少,但相比起那数量众多的学子,名额却仍旧十分稀缺。

王会若出身世家,能够拿到举荐名额,别人自然也无话可说。

怪只怪。

王会出身不好,甚至连表字都没有,反而因为才华横溢,而得到夫子们的青睐。

如此一来,自然会引人眼红,这才有了举报王会不孝的事情发生。

王会因为忤逆不孝被逐出书院,不仅能够剔除众多世家子弟的眼中钉,也能空出一个举荐的名额,可谓是一箭双雕。

以周琦对于政治的敏感性,很快就想到了这些。

只不过,他对于王会忤逆不孝这件事情,仍旧抱有怀疑的心理。

一个人想要长时间隐藏自己的品德以及本质,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么久了书院的夫子们都觉得王会谦逊、知礼、尊师重道,这些可未必都是故意做出来的样子。

“且去王会家中走上一遭吧。”

周琦身着便装,带着戏志才以及典韦,还让张辽暗中带来了一队士卒保护,就朝着城东王会家中而去。

抵达王会家中以后,典韦上前敲了敲门,却没有人回应。

周琦见状,不由暗道:“王会家中莫非无人?”

“你们是来探望王会吗?他们夫妻二人去田间干活去了。”

就在此时,隔壁一个大爷听到敲门声走了出来,对着周琦几人喊道。

周琦面带笑容的走到大爷身旁,拱手问道:“敢问太公,平素与王会一家可有走动?”

大爷摇了摇头,道:“才开始他们乃是外地逃难而来,当时我们家中也困难,因此并没有接济王家,走动也比较少。”

“最后王会母亲被饿死,王会与妻子却活了下来,大家都觉得王会不孝,也不太愿意与之走动。”

“等到王会苦读经学考入庐江书院,我们也不敢高攀这等人物,平素自然也没有太多走动。”

周琦心中微动,问道:“太公如何能够断定是王会饿死其母?”

大爷满脸不以为然的说道:“这不是很明显的事情吗?”

“王会母亲出殡那天,整个人已经饿得脱了像,绝对是活生生饿死,这种事情前些年俺可见得多了。”

“反观王会与其妻子,虽然面露菜色,面黄肌瘦,肯定是吃了东西的,否则绝对熬不过那个冬天。”

周琦眉头微皱,继续问道:“那其母在世之时,王会对其母态度如何,双方何曾有过争吵?”

大爷听到这里,反而挠了挠头,道:“虽说我们与王家打交道不多,然而王会此人平素倒也谦逊有礼,对其母亲亦是执礼甚恭。”

“至于母子或者婆媳之间的争吵,却也从未听到过,反而是在那个冬季,经常从王家传来哭声。”

周琦听到这里,心中疑虑更甚。

他又向其余邻居了解一下有关王会的事情,大致能够推断出,王会母亲的确是被活生生饿死。

但王会与其妻子平素谦逊有礼,家中有粮的时候对待其母也颇为恭顺,双方更是从未有过争吵。

周琦敏锐的觉察到了,这件事情肯定有内情。

周琦问到了王会家中田地所在的位置,直接带着戏志才与典韦寻了过去。

隔着老远,他们就看见了两道在田间除草的身影。

周琦走到近前,对着那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问道:“敢问阁下可是庐江书院的才子王会?”

正弓着腰,满头大汗除草的王会闻言,抬头看向周琦,见对方三人衣着考究,皆为大富大贵之人,当即苦笑道:“在下正是王会,不过却已经被庐江书院除名,更担不起“才子”称呼。”

周琦上前行礼,道:“阁下才学,吾早有耳闻,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王会急忙回礼道:“贵人过誉了。”

就在此时,王会的妻子却是说道:“既是有客人前来拜访,郎君且回到家中洗漱招待贵人,我去买些酒食。”

“田间杂草,可改日再除。”

周琦闻言,反而是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如此岂不耽误了两位给庄稼除草?”

王会笑道:“不碍事,如今并非农忙时节,我夫妻二人也是闲不住才出来除草。”

“耽搁一天,不碍事。”

就这样,夫妻二人邀请周琦三人去家中歇息。

周琦与王会谈天说地,发现此人果真才华横溢,对于甚多事情的见解虽然还并不老道,却也初露锋芒。

只要稍加磨炼,未来必然会是一位能臣。

王会亦是被周琦的气度、学识,以及戏志才的才思敏捷而折服,更加坚信两人并非常人。

几人越聊越投机,到了最后,周琦忽然问道:“阁下既然有此才学,为何不去官府效力,也好利用平生所学造福百姓啊。”

王会闻言,笑容却是僵在了脸上,最后叹道:“我这辈子,或许是做不成官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