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函授学校(中)

1个月前 作者: 墨落皇朝
第827章 函授学校(中)

第827章 函授学校(中)

“此次南下办厂,对标的是岛上的松下企业。

同时,岛上的一些电子企业,也是你们潜在的目标。

此事要同叶老说清楚,我们的技术跟岛上相比,已经不能用代差来形容了。

技术,是该作用于高端领域,但民用领域技术的高低,将来可能也是要决定成败的。

人家的收音机,已经可以做到巴掌大小了。

微波炉、电磁炉、自动化生产线,都需要集成电路作为关键节点。

这点你还是要清楚的。

同时,风停雨歇之后,学界跟文艺界,很多人有了出去看看的想法,如今这事也已经成为可能了。

许多人,看了国外繁华之后,再想想所经历的风雨,心里的许多坚持可能会崩塌。

李胜利这边大致的估了一下,按照这个规模来算,等到后世,这些房产妥妥几百亿的规模。

但见着李胜利,这种名利心立马就死灰复燃了。

咱们先对对账头吧……”

从当初名老中医们的集中住房,城门门外的一片部队房产说起。

叶老去访友了,留在王家老宅跟李胜利对账的邹锦如是说到。

叶老次来,也是为了向李胜利托付妻儿,临了临了,多了不该有的牵挂,叶老这边对邹锦,也是带着歉意的。

与邹锦这边对了几天的账,叶老那边也来了一趟马店集,跟李胜利聊了一会儿,又见了几个依旧待在村里的旧友。

“为国为家,终究是一代学人的选择。

一些事情,我们总不能做的太烂……”

如李胜利说的一样,现下的叶老,想要续命延寿,药物调养能起到的作用不大,心气儿的作用反而更大一些。

有些人,养来养去,终究还是养不熟的。

李胜利这话虽说是站着说的,但也确实是学界的道理。

其中小的也就一街角的门脸,大的有三进、四进的四合院,也有部队近百处院落,一张房产证的四不像。

学界地位的确立,也是需要言语支撑的,在办正事之前,李胜利这边也给了邹锦提点。

这些动作,就跟您以后在学界的地位有关了……”

学界非同宦途,要的就是能坐下来,能稳住心神的人。

“也就你能说服先生了。

这些年一路携手,邹锦也不想叶老这边,因为她的私心杂念,最终落下什么污渍。

在李胜利看来,现在那些出国接着回来的,既是好样的也是精明的。

“先生的话,你听听就好,我这一生到先生这,也就完满了。

就跟当年让自己续弦叶老一样,起初的邹锦心不甘情不愿,如今跟叶老一路走过来,心中的名利心,其实也淡漠了很多。

一时的挫败都忍受不了,怎么能在技术领域一路高歌猛进呢?”

至于待在国外那些,说白了,没权没势又不算顶尖的人材,厮混到最后,还真不如拿出几个月工资,在城里买上一处院子摆烂。

此事,明确说与叶老好了,想必他也会支持的。

号召的同时,叶老也要对这类养不熟的白眼狼进行抨击,词锋自然也要犀利一些的。

对邹锦而言,做研究虽说也是慰藉,但名利双收,对她而言才是人生圆满。

到全城义诊的时候,邹锦帮忙置办的中医小铺,经邹锦之手,落在李胜利名下的大小房产,已经有近千处了。

不得不说,李胜利这厮利用自己人的时候,还是能做到推心置腹的。

叶老此次南下,也要肩负起振奋学界信心,号召学者报效的作用。

邹锦暂时休学,带着叶老学生南下的事,也就被定了下来。

李胜利的说法,符合邹锦本人的心意,但不符合叶老如今的境遇。

比如说轧钢厂的郑佩兰,人当时倾尽家资买的院子,也是一座正经的两进院,南锣附近的两进院,等到以后不值个一两亿,也得大几千万的,这才叫做名利双收呢!

“胜利,不好这么利用先生吧?”

精气神,就是这所谓的争强好胜之心了,于叶老而言,就是对国内技术落后的不甘了。

开海儿行船、逆水行舟,有顺境之人,自然也有逆境之人,有奋发坚忍之人,自然也有懈怠颓丧之人。

这类延寿之法,也是山上村那边的名老中医们,在向死书里,明确标记出来的。

这些账目,也是两人合作的基础,邹锦这边大概估算了一下。

资产很单一,全部是四九城的房产。

“邹姨,有些话心里清楚就好。

接下来,两人对了对,当初邹锦经手为自训班筹划的资产。

这些房产,总有些产权上的不明晰之处,所以李胜利这边处理起来也简单,直接划做自训班的财产就好。

叶老的托付,意在孩子身上,你心里想的什么,人家清楚着呢!

让你一步步上来,非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你做的事儿,捎带还有对孩子的记挂……”

邹锦的提醒,对李胜利而言,就有些小人之心了。

但没办法,他这一路走来,家宅方面也确实做的不怎么地道,也就得由着人胡乱揣测了。

跟邹锦、叶老谈妥之后,青大那边的挂靠、合作关系,就是叶老的营生了。

等肖虎跟王前进回来,李胜利这俩一起落实了各处房产,找到相应的产权证之后,这才约的中医司令吕老。

再相见,看着心有定计,处变不惊的医途晚辈,老吕这边心里也是起了感慨。

谁能想到,年前还毫无缝隙可循的事情,转过年来,就有了做成的希望。

如今看来,联合办学这事,不仅是希望极大了,有了杜主任等人的关注,这样的尝试也是势在必行的。

“小友,好眼力也是好眼界,人老了不服老也不成了。

本想着我们经历的是风雨,没曾想错过的却是时代。”

这话也确实是老吕这边有感而发,谁曾想,一個小小的赤脚医生,会成为县医院发展的阻滞呢?

谁又能想到,停办的函授班,不仅没有打消下面赤脚医生们的积极性,反而让他们在下面继续奋发呢?

这段时间,老吕如初回城里时差不多,不仅要在城里四处奔走。

还要下去奔波劳碌,看看函授班停办之后,赤脚医生的反应。

下去之后,老吕也问过很多赤脚医生。

得到的答复,也几乎是完全相同的,他们全然没有感觉到城里的函授班,已经不再接纳赤脚医生进京了。

有的只是对自己所学不足的忐忑,越是经过函授班培训的学员,越是有这种心态。

下面的赤脚医生看似没什么关联,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如此。

以下面乡镇的中医诊所为单位,下面这些赤脚医生们,还是有关联关系的。

乡镇一级的中医诊所之间的联系,密切与否就全看地理位置了,近的自然联系也就机密,远的也就疏远了。

在下面,乡镇一级的中医诊所,对赤脚医生也是真有管辖权的。

自己乡镇所辖,没有一个进京培训的函授学员,在赤脚医生们看来,也算是拖了后腿。

所以各地的赤脚医生,不仅没有因为函授班的停办而懈怠,反而更加努力了起来。

还有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高考成绩被质疑,以及连续两年高考成绩出彩之后,下面的赤脚医生们,不管来没来过自训班或是函授班。

多半人对于位处京中的自训班,都是充满向往的。

有了这股向往的劲头,有了乡镇级中医诊所的督促,在老吕看来,赤脚医生的大面也是向好的。

虽说,也免不了有懈怠之人,但老吕一路走走停停,总的来说,下面的赤脚医生,在精神状态上是强过县医院医生的。

“吕老,这话说的不对,没有您这样的前辈一路砥砺前行,我们这些年轻人,怕是无路可走的。

如今脚下路路渐行渐阔,一些之前诋毁或是冷眼旁观的人,还是不好出来摘桃子的。

中医的桃子结来不易,摘也不是那么好摘的,强摘,容易祸及妻儿老小。

吕老,部里那边还是想着管理权跟经营权两者兼具吗?”

要谈正事,李胜利这边也没跟中医司令太过客气。

电话联络两人对坐,李胜利代表的是山上村小三千名老中医,以及三万余中医学徒,嗨哟中医大传承的前路。

而中医司令吕老这边代表的就是部里跟司里了。

这不是李胜利登门造访,也不是吕老局中调和,算是李胜利跟部里的正经洽谈。

这种洽谈的场合,李胜利说出威胁的话,肯定是有些不合时宜的,但也表明了他无所顾忌的态度。

“这次不要了,只要将赤脚医生以及所属的教育,纳入系统就好。

按上面的意思,既然县医院跟赤脚医生之间有了咯叽,是不是双方轮换一下。

县医院的医生们到下面做一段赤脚医生,而赤脚医生之中,水平达标的去增强一下县医院的医疗水平?”

老吕这次过来,可不是跟李胜利想的一样代表部里,而是上面发了话,必须促成赤脚医生被纳入医疗系统之中。

上面的态度也很明确,之前低估了赤脚医生的水平,既然县医院缺少医疗力量,而赤脚医生的水平又不错,两相结合取长补短就好。

“吕老,这就有点狠了吧?

这算是釜底抽薪还是竭泽而渔啊?

再者,赤脚医生去了县医院,这医院是叫西医院还是中医院啊?

赤脚医生之中,水平达标的大都是经历过中医函授教育。

再不就是各地原有的村医、乡医,他们学的可都是正经的中医呐!

当然,各地的赤脚医生之中,也有部分医学院的学生,以及医专的历届学生、部分毕业生。

但这部分人,在前年、去年的高考之中,大部分都考入医学院进修了。

函授班这边对他们的建议,也是按照之前学的专业来,毕竟他们在西医上,也是用过功的。

这点之上,我们或是自训班,说是中医也好,并不会阻拦他们的意愿。

今年的高考,这类学院生、医专生仍占有一定的比例。

上面要抽调有水平的赤脚医生,也不是不成,只是他们差不多都是中医入门的学员,或是一些乡村的老中医。

去医院看中医,我们也是没有意见的。

但让这批人再学西医,不提学员们的意见,我们就是有意见的。

实在要选人去县医院干西医的营生,那我们只能让那些撑不起赤脚医生这个名号的过去了。”

上面的要求,像是釜底抽薪,李胜利这边的答复,也是客观而犀利的。

望着面前剑拔弩张的小年轻,老吕轻轻一叹回道:

“上面的答复也简单,招上来的人会什么就看什么,不要拘泥于是西医还是中医。

这话说的虽然明白,但中医、西医混合看病,终不是正经路子。

办公室那边的吴博士,我最近也接触过。

他那边说,伱们之前进行过中西医的结合诊疗,不知道这种模式,可不可以试一下?”

谈及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医司令这边也不白给。

在胜利诊所得了蒲老等人的指点之后,他也去见过办公室那边的吴医生,在吴老口中,也就是吴博士了。

“这不成!

中西医的结合,需要中医、西医都达到一定的水准才成。

说白了,不是一地名医,不通西医知识;或是不到主治水平,不通中医知识。

玩不了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水平不够,就不通病情跟药性之间的关系。

其中稍有差池,就是纯粹的医疗事故了。

同样的道理,即便是中医的解表方剂,也不是西医凭诊断可以用的。

您是医界前辈,自然知道用错解表药的坏处。

想要做中西医结合,首先要有中西医药剂,再不济,也得有一批得到过临床验证的中成药剂。

直接用中药加西药的法子,还是那句话,不是不能治病,而是没有一定水平,玩不转这个。

胡乱上,害了人命,到时候算是西医的诊断不对?

还是中医的用药不准?

这里面有个责任的划分,这个恐怕也是很难明确的东西。

强行将中西医杂糅在一起,没有中成药剂的支撑,得到的只能是一地鸡毛的恶果。”

李胜利这话说的准确,但老吕这边也是有苦难言,上面只是下命令,至于怎么做,就是部里跟司里的事儿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