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红火(上)

2个月前 作者: 墨落皇朝
第255章 红火(上)

第255章 红火(上)

到了马店集,一听李胜利要在村里住两天,老支书王胜庭殷勤的很。

两人说话的功夫,他就要安排人去腾村里最好的房子,也就是李胜利最初来马店集的时候,见过的红砖红瓦房。

一听是红砖房,李胜利当即就拒绝了,说是要一个青砖的院子就好。

在马店集这样的京郊大村,找青砖小院,不要太简单。

后期见别的村子都建了新的村部,这处石板大街也就留了下来。

如果段落错误请您稍后用主流浏览器访问(Chrome,Safari,Edge...)

自然有人找村里说这事的,这样一样,就能腾出很多劳力了。”

“老支书,寄人篱下就得有寄人篱下的觉悟,这茬按我说的来。

“胜利,要不说还是你么,这话一说,我这老家伙也就有章程了。

跟洼里赵满奎许的二当家不同,王胜庭是个狠人,张口就许了大当家的位置。

马店集跟山上不同,山上村的别院,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避暑,冬天住在别院里,可不怎么舒服。

洼里人八工二,在马店集这样的大村可不好使,人七工三是必须的,不然压不住绝大部分人。

这些东西或许没动过,或许是王胜庭又收集上来的,这位老支书,在马店集的话语权很重。

分了一部分、拆了一部分、留了一部分,留下的这些,就是村部的房子了。

“老支书,这处就留给我吧,进村的人不能让他们住在这里,住村里闲置的房子就好。

胜利,在马店集你也别见外,就把自己当支书好了。

从村部出来,王胜庭领着李胜利走了没多远,就到了一处安了大门的小街。

能遇上王芷娘俩,就是柳爷口中的果报了,这样一来,帮王家恢复传承,也就增加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马店集也是有传承的村子,一村管多少姓氏,哪家几乎都是沾亲带故的。

不说生老病死、吃喝拉撒都能管,但说句话,没人敢反驳是肯定的。

谁敢因为这个炸刺儿,不用老支书王胜庭出面,跟他一起开过会的二十个正副队长,就会大嘴巴子招呼他们。

我说的是让村里没法改嫁的妇女,出来兼着这个营生。

老年间的马店集,可是京郊的一处门户,口外商业往来的一处关卡,好院子的数量也是不少。

就是那三处院子,被隔的不像样子了,想用,还得收拾一下。”

赶上时机合适,挨一顿板锹,也得老老实实的上工干活。

王家在马店集的院子,多半也是拉了城里不知哪处建筑的材料。

进了院子,大致的扫量了一下,跟王胜庭说的一样,别说是家具了。

在山上村,没有劳动能力的,也得强驽着去干活的,不干,真的吃不上饭。

我以后想在这办个中医培训班,里面的家具座椅不少吧?”

当然,这样的集中养老,只适合马店集这样,开了额外买卖的村子。

但也有不好调理的地方,涉及到了村里人的利益,这样的大村,别说跟你讲法了,到了争利益的时候,道理都不讲。

村里有现成的空房,虽说许久没人住了,但李胜利之前打过招呼,王胜庭已经开始让人收拾了。

这茬开了,有些人家见了好处,村里人的养老,到时候就好解决了。

就是进门厅堂的中堂画,条案上的帽筒、花瓶、西洋座钟都摆的好好的。

够用不够用,不够用,破了堵住街口的照壁,还有分下去的三处院子。

而且在马店集这样的村子,按人头分账头,也是要区分男女老少的。

在生产队里,人一旦失去了劳动力,或是家里没了壮劳力,日子可就要一落千丈了。

就冲王胜庭当年敢保下王芷,这位老支书的胆气就是很正的。

扶起了王芷娘俩,也就是续上了王家传承,他心里沾便宜的想法,也就会淡下来。

分地分房之后,推了村里绝大部分的土胚房,如今村里闲置的房子,也多半是青砖瓦房。

到这样的村子里抓人,不跟老支书说好,除非调来部队挨家挨户的清查,派出所跟公社,都拿这样的村子没招。

“胜利,院里的家具没怎么动过,就是住家用的东西都没了。

如今在村里,村里的支书、队长之类,可都是打人的,惹了他们,不是一个嘴巴就是上去一脚。

“不错,就这院子了。

年前这段,你就别挪窝了,正赶上咱们自己宰羊,好好在村里吃一段,将养将养,你看你瘦的。”

李胜利这话,也是道出了村里孤寡人家的窘迫状况。

跟洼里路远,只有一处王家别院不同,跟山上村能避暑也不同,马店集这边能够的上地主院标准的房子,起码也有几十处的。

但王家的院子,没这方面的问题,站在屋里依稀还能闻到木头的味道。

村里有孤寡的人家,不妨让他们腾出房子来,几家一起住进好院子,村里拿不出钱养活他们,可以从我的份子里出。

跟洼里的老哥赵满奎偶尔反复不一样,马店集的老支书王胜庭,没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

你压不住,我找人帮你压着村里,狗日的,我看那个吃饱了的敢炸刺儿。”

院里铺的石板,都是大块的,一米宽两米长的样子,这也能看出来,那时候的人工跟现在一样不值钱。

三八.六.一六六.六九

这属于村集体的提留,公积金、公益金是上面的说法,一般的村子不会理会这种说辞。

壮劳力算整个,女人六七成,孩子、老人有些时候连一半也占不上。

支书或是队长,招呼一声,不管对面是谁,村里人都是敢下手的。

对李胜利,老支书这边主打的还是感情牌,他很清楚,这位小年轻,强留是留不下的。

这样不仅老人的养老环境会得到改善,各家的负担也会减轻很多。

提公粮这事,也就是王胜庭的儿子王庆平能做到,换了公社跟粮所的来了,挨揍那是轻的。

有了李胜利之前的安排,王胜庭也早就开始安排村里不能出多大气力的娘们,开始收拾这些闲置的房子了。

在京郊门户,或是商贸重地,富户、地主扎堆盖房也是传统,人以群分的道理,很简单。

这样的村子好调理,理顺了里面的关窍,一村人都能为你所用。

跟洼里一样,马店集村里最好的房子,也是当年王地主家的一处院子。

地主院做学堂,村里人说不出什么来,但后来的人一水都住好房子,可是说不过去的。

几个地主院是最先收拾出来的,剩下的空房子,即便能住人多半也需要修缮一下,这项活计,被安排在了开春之后。

老支书,这里能开伙吗?”

每年必要的提留,不用别人招呼,村里也会留下的,这涉及到了第二年的生产,没人在这上面掉以轻心。

王胜庭许了大当家的位子,李胜利也不客气,说话间,就直接插手马店集村的内务了。

有些人家一天就吃一两顿饭,也是因为这方方面面的限制。

“胜利,伱的意思是增加村里养老的提留?”

他的眼里只有一条,能让一村人不饿肚子,活计好赖无所谓。

老地主院,有一点做的很好,那就是防潮,一般的砖石院子,多半春夏会返潮,时间长了屋里难免有发霉的味道。

真打坏了,也就那么回事儿,只要王胜庭不讲道理,官司打到哪都没招。

李胜利这话,王胜庭是听的明白的,公积金、公益金,可不是后世的说法,而是现在的说法。

“柴火什么的都备好了,烟筒也透了,你就只管住好了。

分房子分地的时候,一些几进的院子,还是多少有忌讳的,并没有分给村里的社员。

“胜利,五处院子都在这趟街上,当年也是想把这里当做村部的。

农村人养老,往后几十年都是难事一桩,一家有一个瘫在炕上的老人,就会牵扯到一家人的工分。

这样又能腾出一些房子了……”

所以村里的人不会计较谁住在了别院里,但马店集这边就不同了。

屋里的被褥,我也提前给你备了,都在村部放着呢。

只是王家职业转换的不是时候,从御医王家转成地主王家,没过一辈人,整个家族就因为更迭突然崩塌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也是老理儿,好房子住的时间长了,是要引发矛盾的。

听了老支书的介绍,李胜利搓了一下长出胡茬的下巴,自打跟洼里村的赵老敢换了药箱,他就没少沾御医王家的便宜。

早前,从马店集往北,几乎一大半的村子,都是王家的佃户,村村有院子,也算是王家盛极一时的标志了。

千余户的大村,人多眼杂,别说地主院了,就是来的人住的一水都是好房子,也会惹得村里人眼红。

李胜利提出的就是集中养老,专人负责,免除社员们的后顾之忧。

走,进院瞧瞧。”

院子李胜利很满意,他都是马店集的大当家了,住个地主院问题不大。

一些人家腾不出人手,一些人家腾的出人手,咱们把份子抬高之后。

马店集是京郊大村,人最多的时候,近两千户。

看了看面前五处地主院形成的小街,李胜利想了一下才说道:

除了粮食之外,村里的烧柴也是按这个分配的,人丁不够工分不够,别说粮食了,就是一年烧火做饭的柴火都不够用。

王胜庭狠不狠,李胜利清楚,自己儿子说弄断腿,直接就用马车轧,不是一般的狠人,也干不出这事儿。

村里居住条件差的,腾出了闲置的房子给他们换一下,要个能住人的就成,太好的不要。

一个人照顾几户孤寡人家,全年不用出工,钱粮按照顶格的壮劳力来分配。

能压服了千余户的大村,不是狠人也不成,真要按王胜庭说的这么来,李胜利就成村霸了。

山上村那种,除了老弱妇孺,壮丁不剩几个的村子,肯定不适合这样的模式。

“差不多是这意思,帮扶的话就别说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经老支书王胜庭的介绍,马店集村部这边,空着的地主院有五处,村里闲置的房子,能住人的几十处,需要修缮才能住的几十处,加起来小百十处。

不提别的,就是一路跟着她的那小姑娘,可是厉害的很,村里屠宰的地方,那小姑娘一出手,可是把屠宰行的大师傅马老三都给惊住了。

新的屠宰刀打好,这小姑娘一刀下去,只有一个指头宽的刀口,玩刀那叫一个溜。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