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临江成名(上)

3个月前 作者: 四月初二
第十四章 临江成名(上)

秋儿这辈子哪遇到过这般情形,吓得整个人的身体都在颤抖,眼睛都不敢睁开,但还是没有退缩的挡在秦离身前。

秦离捋起自己的衣袖,细心的用衣袖为秋儿擦去脸上的蛋壳与蛋液,眼中满是怒火。

轻声说道:“别怕,有少爷在。”

秦离说完,冷眼回视,望向围观的众人,大声质问道:“你们既然这么想知道我的答案,那我秦某今日便告诉你们。”

“读书人,应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秦离知道现在找不出扔鸡蛋的人,就算找到了,如今有苏公苏正卿在场,基本也无济于事,日后他定有办法将此人寻出。说完之后没有去管在场人的反应,便拉着秋儿转身离去,只剩下一群人待在原地,沉浸在话语其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简短的四句话,二十二个字,从秦离口中说出之后,让在场的所有人呆若木鸡,完全没有发现秦离已经离开。

而秦离的话一出也让一旁的苏正清陷入了呆滞的状态,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几句话,在苏正清的心中就像是一块石子丢到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一圈又一圈涟漪,换言之,是海啸。

他苏正清一辈子以读书人自称,追寻的那些大道义,此刻在秦离的面前化为虚伪,因为他找到了真正的读书人的真谛,万千读书人的圣学。

苏正清不由得开始怀疑起秦离,这种见解与心性的人,当真是人们口中的不通文墨的盲流?若他是盲流,那天下之人谁敢言自己不是呢。

过了半会,人们才发现秦离已经带着随身丫环秋儿离去,在临江楼已经找不到他们的身影。

秦离说的那四句话实在是太过震撼,将其封为天下读书人的圣学也不为过。苏正清此时回过神来,也发现周围早已经没了秦离的身影。

而在人群之中的大皇子赵恒与汤远也被秦离的这句话震惊到了,完全不能想象这般圣学之言出自这景都二世祖之口。

赵恒脑海里不能的出现这几句话,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秦离,遇见此人真是我今日之幸。今日便是临江诗会无甲又如何,得此圣学,真是振兴我大武。”

汤远也是一时之间没有缓过来,这比当初张思远告诉自己的事情还要难以让人接受。

不过此时秦离已经离去,赵恒望着在场的所有人,心里已经明白今年这临江诗会永不可能有诗词能超越秦离刚刚那几句话圣学之言所带来的震撼了。

“汤卿,走吧。今日这趟值了。”赵恒说完便转身离去。

此时丁鑫之却在秦离刚刚站的位置发现了地上的两张竹纸,上前捡起之后,将竹纸打开一看,一首诗词映入眼帘。

丁鑫之看完之后,内心震惊不已,再看到诗词之下落款人的名字,秦离。他心中是一万个不相信,一个从来不曾考取功名,一个被景都刘老先生说出朽木不可雕的人,如何能够作出此等诗词,而且这笔法没有个几十年谁人能相信。此刻丁鑫之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那便是秦离找了景都某位大儒代笔。

此时围观人群已经散去,秦离的几句话可以说将他们这群读书人打败的彻底。

苏正清将秦离所说的四句圣学牢记于心,对于秦离也是有了另一番看法。打算诗会结束之后,明日便再去见上一见。不管他以前是装的还是如何,此等人才必不能埋没。

随即准备前往内楼,看时辰今晚的临江诗会也要开始了。作为今年临江诗会的总监事,所有诗词由礼部文官整理之后便会交由他来定夺。

丁鑫之看着手中的诗词,动身追上前往内楼的苏正清,连忙将捡到的竹纸递给了苏正清,说道:“苏公,请留步,这是晚辈刚刚拾得的,劳烦您仔细看看。”

苏正清接过丁鑫之递来的竹纸,打开一看,脸色刹那变了,望着手中诗词瞠目结舌。苏正清目光一直停留在手中两首诗词上,意犹未尽。除此之外发现书写诗词的字法新奇,笔法更是铁画银钩。

此时苏正清手中的两首诗词,正是秦离那日练习写给秋儿的两首,南歌子·游赏与蝶恋花·春景。

南歌子·游赏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

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好一句游人都上十三楼,这...诗词?这...笔法?”苏正清看完纸上的两首诗词已经完全为诗词中的情感与意境所惊叹,今日诗会还未开始之前,便发现此等佳作,这两首诗词就是评上甲字榜首都不为过。

丁鑫之看到了苏正清脸上露出的表情,不亚于刚刚的自己,想着趁热打铁连忙说道:“苏公,秦离此人真是诡计多端,这等诗词,这等笔法,岂是那等口无遮拦之辈能够做到的。怕是有他人帮助才敢在这临江楼大放厥词,恐怕那四句堪比圣学之言,也并非出自他秦离之口,此人信口雌黄,辱骂学士,蒙骗苏公,恳请苏公明察。”

“大放厥词?大儒代笔?”

苏正清将手中的两首诗词小心翼翼的收好之后,眼神冷漠的望向丁鑫之,说道:“秦离说的还真是一点都没有错,尔等实在是有违读书人之名。试问刚刚四句圣学之言出自哪位大儒?我苏正卿武朝建朝数十载,未曾遇到。”

苏正清随即大声喊道:“邵庐在哪?”

这时候一个男子急急忙忙的跑到苏正清面前,恭恭敬敬的说道:“苏公,邵庐在。”

“我记得没错的话,今年临江诗会的所有管制是由你们侍御史部下负责吧。既然圣上如此看重临江诗会,如今这些人出现如此卑劣之辈,你务必给我彻查,限你明日午时将此人找出,并带去将军府随我一同前往赔礼。”

“苏公,这....”

邵庐此时也是一脸懵的情况,之前秦离与众多书生争论的时候,他便已经在场了,只不过出于私心便没有上前阻止。因为作为侍御史,历来官职便是负责朝中官员的管制纠察与弹劾。

原因是武朝重文轻武,武皇帝赵墨更是推出“与士大夫治天下”。导致众多文官不断打压武将地位,大力扶植文官地位,甚至边关统兵,也是派遣文官具体负责指挥部队。而张思远却是禁制自己军中有任何文官任职,这便与武朝重文轻武的理念不符,与侍御史起了冲突,因为张思远镇北之名在北夷如雷贯耳,平定叛乱民心所向,这也导致当初邵庐联手其他侍御史弹劾镇北大将军张思远失败。使其在朝堂之上失了颜面,今日见到张思远之子秦离在场与其他书生针锋相对,便想让其出丑一番。他日再对上那张思远便又有了说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