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392,要钱给钱

2个月前 作者: 一拥而入
第394章 392,要钱给钱

第394章 392,要钱给钱

苏瑜的日常行程是属于绝密的,校园里来来回回上课的同学并不知道那驶入校园的那辆简单、低调的腾势车里坐的是谁。

车辆还没停稳,一群安保已经把好奇看热闹的同学挡住了。

而被挡住的同学们很不爽,也很不屑:

“切,谁啊?这么大牌!”

“颇有一种,明星机场接机,安保人员比粉丝都多的滑稽感!”

“是啊,谁稀得看一样,在我心目中,再怎么大的明星也永远抵不上苏瑜院士!卧槽!”

而当车门打开,苏瑜从车上走下来,被拦住的同学们瞬间激动的跳了起来。

粉丝追星,更多的是一种非理智的行为,但是学生们追“苏瑜”,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太明白这位长者的伟大了。

因为他的出现,从小学开始,他们的教材就厚了一倍,因为他,他们的学业压力重了一倍;

从小学开始,他们都在无时无刻的不在吐槽着苏瑜。

苏瑜来山城大学的第一天,除了接待,就是各种会议。

像是艰难地被要求背诵古诗词课本的时候,希望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李白、杜甫、苏轼之类的诗人一样,他们也希望苏瑜院士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这样他们的学业会轻松很多。

“苏院士!”

下车的苏瑜一边跟挤在前面的同学们握手,一边笑着开口道:“哈哈哈,我接下来可要在你们学校住一段时间,你们这么热情,弄得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不论走到哪里,只要对方有积极正能量上进的野心,苏瑜也总会积极配合,发挥自己能量为对方铺设台阶的。

各种交流会议结束后,“苏瑜夏凝高等教育公益基金”将再给山城大学捐助20亿,用于学校科教事业建设;

“苏院士好!”

现在苏瑜好像是真的老了,有点上进不动了,所以他真的很喜欢、很欣赏上进的气息了。

所以对同学们来说,能亲眼的见到苏瑜真的是很激动的!

从车上下来后,感受着同学们的热情,苏瑜笑着招招手,跟同学们打招呼:“大家好!”

即使安保人员都手拉手紧张地围着,还是抵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但是同学也很有礼貌,即使不小心冲开了安保,他们也不会发疯一样冲过去。

“我的天啊,是苏院士!苏院士好!”

“卧槽,是苏瑜院士!”

“水果糖集团”与“山城大学”签订了校企合作备忘录;

原本山城大学只有三个的“苏瑜夏凝特等奖学金”名额扩张到了五个;

这还仅仅只是苏瑜给山城大学带来的企业资源,他带来看不见的学术资源和政治资源,更是无法估量的。

但也像是长大后,有了一定修养,才知道李白、杜甫、苏轼之类的诗人,他们写的诗词文章有多伟大一样,他们也才知道这位苏瑜院士有多么的伟大。

一直等到苏瑜来山城的第三天,他才正式开始了此行的主要工作。

“苏院士,这边请!”

陆立山院士引领着苏瑜走进了山城大学的苏瑜核能物理学院。

这所由陆立山院士创办的苏瑜核能物理学院,开创性的把苏瑜学中的一些学术思维应用到核能物理领域,该学院的成果也是斐然的,华夏新一代核动力潜艇的核反应堆就是该学院主持研发设计的。

只是可惜,该学院走的是核裂变的技术路线,不过没关系,苏瑜来了。

“还不错啊!如果没有青胶糖一号可控核聚变项目的成功,你们的项目就会是人类未来的支柱。”

说到这里,苏瑜有点唏嘘,科研还是很残酷的。

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成功,就意味着之前投入那么多人类、物力的核裂变技术的淘汰,相关领域的从业者面临的只能是淘汰。

陆立山院士的团队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们不但在核能领域有所成就,还在核能领域的小型化上有所成就。

陆立山院士也很清醒、很明确的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没有选择死守着,对苏瑜开口道:

“自从读了您的论文后,我们项目就确定了要转变思路,我们要明确地认识到,我们的优势不是核能领域的核聚变,而是我们在核能领域的小型技术优势。”

“所以,我们确定的方向是从传统核裂变的小型化转换成可控核聚变的小型化。”

听了陆立山院士的话,苏瑜很是敬佩的点点头,对陆立山院士能勇敢的而又果断的抛开自己的付出半辈子的心血,拥抱新的方向,苏瑜是很敬佩的。

苏瑜开口道:“在核能领域的小型化反应堆领域,你们团队是全世界最优秀的。”

“也就是现在海军不走大型航空母舰的技术路线了,不然的话,在你们团队的核反应堆加持下,我们国家的核动力航母一定是最厉害的。”

苏瑜继续开口道:“现在,我们要走可控核聚变小型化路线了,陆院士,希望你和你的团队能给我带来惊喜!”

接着苏瑜很严肃的开口:“要钱,我给你钱,要资源我给伱资源!”

“我今天就一言堂了,新的国家核能实验室就落在你们学院了,关于聚变反应的反应截面的测量,你陆立山一定要给我完成!”

苏瑜说完,在场的气氛复杂了很多。

陪同的领导们颇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他们很高兴啊!

这可是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啊,而且苏瑜都说了,要钱给钱,要资源给资源,对各方面来说,这可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契机。

但是陆立山院士和他的团队核心却吸了一口凉气,作为内行人,他们明确的知道压力有多大!

“聚变反应的反应截面的测量”,虽然看起来就是很简单的几個字,但它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

尤其是苏瑜的那篇新论文,提出了很多新概念,这就更加为其增添了很多难度!

这个实验室也并不是测量核聚变反应反应截面这么简单,因为能测量者反应截面,意味着这实验室是世界最顶级的核能实验室。

要从无到有建立这么一座实验室,而且还是以苏瑜学的思维构建这间实验室的框架,这难度到底有多大,陆立山是不敢想象的。

但是看着苏瑜认真的表情,陆立山紧了紧眉头,认真地点点头,开口道:“好的,苏院士,他答应您!”

听了陆立山院士的话,苏瑜微笑而又十分郑重地拍了拍陆立山院士的肩膀,开口道:

“等这座实验室顺利建成,不但意味着我们对可控核聚变了解更加透彻了,更是意味着我们人类在高能物理领域迈出了坚实而又伟大的一步,而这一步,是您陆立山和您的团队迈出的!”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