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172,苏瑜评上院士了

3个月前 作者: 一拥而入
第174章 172,苏瑜评上院士了

第174章 172,苏瑜评上院士了

一个月后,CERN所在的区域再次戒严了,大型对撞机试验再次开启。

试验的过后的第二天,世界粒子研究大会在CERN新交付的“苏瑜楼”里,最大的阶段阶梯会议室召开了。

庞大的阶梯会议室里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苏院士!”

“苏院士早!”

坐在这里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科学家们,他们是发自内心的为台上的苏瑜鼓掌的。

“嘿,大家好!”

即使苏瑜没有回国参加新一届的院士评选,缺席的他也顺利评上了院士。

听到了久违的母语苏瑜觉得十分亲切,急忙笑着跟国内的学者打招呼。

但是因为苏瑜是滇省大学的副校长,CERN也避免不了看到滇省大学,从“北极星”项目开始,滇省大学也加入了CERN的国际合作项目。

而有了项目,还是吸引人的国际性大项目,滇省大学的物理学院就不缺乏吸引力。

当苏瑜起身,整个会议室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苏瑜既是科学院院士又是工程院院士,说明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跟他在五个专业任职教授一样,苏瑜一下子也评选上了五个专业的院士:

“是啊!他的牛逼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牛逼,而是带动了全世界的牛逼,是拉动全世界,以建立一种新知识体系、新学科的牛逼!”

而这掌声并没有苏瑜上台而停止,反而更加热烈了。

苏瑜并没有注意到后排讨论他的李守斌教授和杨俊辉教授,他虽然是滇省大学的“挂职”副校长,但是他根本就不认识这两位来自滇省大学的教授。

“哈哈哈!”杨俊辉教授一笑,急忙开口道:“对,科学无国界嘛!”

在苏瑜没有露出头角之前,他就是华夏在国际物理领域的话语人,有他在,国际物理领域就要好好听华夏人说话。

滇省大学的物理学在国内都不是优势学科,更不用说在国际上了。

不论是中科院还是工程学院院士,都代表华夏科学和技术的最高水平,两者都是高级人才,但研究领域和工作性质不同。

“谢谢!”

苏瑜在掌声中上台,笑着对会场弯腰致谢。

涓夊叓.鍏?涓€鍏叚.鍏節

“有了这物理科研能力,我们华夏人就能进一步参加CERN的试验,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了!”

滇省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守斌教授,看着坐在前面的副校长苏瑜,满眼热切的开口:“他真的好牛逼啊!”

李守斌教授是做副院长的,格局就是高一些,也有一些敏锐性,虽然杨俊辉教授说的对,但是这种话可不能让别人听到。

主要是侧重不同,中科院院士主要是从事科研理论等方面的高级科学人才,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工程技术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李守斌教授十分认同地点点头,开口道:“是啊,不说全世界,就说这不到两年的时间,因为他,国内的物理专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上午九点,主持人播报了时间,大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简单的开场白过后,主持人开口:“接下来有请本次项目的主持人,来自华夏的苏瑜教授为大家做发言!”

这位老先生因为他妻子的问题,在华夏备受争议,但是他给华夏带来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他都来日内瓦快两年了,真的想家了,不过还好,CERN的工作总算快结束了,苏瑜回国的日子也提上了日程。

“你好啊年轻人!”杨老先生笑着对苏瑜点点头。

“哗哗哗!”

简单跟大家打招呼后,苏瑜坐在了杨老先生的身旁。

看着会议室最前排,正有说有笑的苏瑜,杨俊辉教授满是敬佩地开口:

“一开始国内还有人对他出国的不满,说他会留在国外,可是他更像是一个“盗火者”啊!他可是把CERN的智慧,带回了国内啊!”

“而通过“北极星”项目的数学分析工作,拉升式地增强了国内高校的物理科研能力。”

杨老先生已经很老了,这一次,他保存了所有的精力就为了这即将开始的大会,所以苏瑜也很懂事的没有分散杨老的精力,没有跟他讨论学术,而是如同一个孩子一样,叽叽喳喳地跟杨老分析着自己在CERN的趣事。

来参加会议的华夏科学们激动地问候着苏瑜。

或许CERN都没听过滇省大学。

苏瑜坐下后,后排,两位来自滇省大学物理学院的教授,看着自己的副校长苏瑜,很兴奋、很热切,作为一个末流的211,滇省大学原本在世界上是很不起眼的。

坐在李守斌教授旁的,滇省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长江学者”,杨俊辉教授眼神中满是崇敬的开口。

他们对苏瑜称呼,也从原来的“苏教授”,升级成了“苏院士”。

“哗哗哗!”

听了杨俊辉教授的话,李守斌教授急忙教育道:“狭隘了啊,狭隘了,苏瑜院士带动的是全世界文明的发展!”

但是现在完全不同了,滇省大学因为有苏瑜材料学院的存在,她的材料学在全世界排名第一!

所以,在“生拖硬拽”下,滇省大学的也有资格参加本次会议了。

“他主管的“北极星”项目,大部分核心数据分析工作是分配给了我们华夏的。”

苏瑜还没开口呢,掌声就已经持续快一分钟了。

为了开会,苏瑜一大早就起床了,走进会场的他坐在了华夏学术代表团的团长位置。

“杨老!您也来了!”苏瑜笑着对杨老先生问候。

以中科院院士为代表的高级科学人才,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作出系统的、创造性成就的科研工作者;

而以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高级技术人才,是在工程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成就和贡献的技术专家。

中科院:数学院士、物理学院士;

从个人角度出发,苏瑜给在场所有人都带来了利益;

而更加重要的是,苏瑜的带来的贡献早已经超越了个人,已经上升到人类文明的高度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