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聚焦目光

3个月前 作者: 七七家d猫猫
第505章 聚焦目光

第505章 聚焦目光

一直以来,电影公司不是对超级英雄电影没有兴趣,而是没有特别兴趣——

超级英雄电影和其他类型电影一样,没有特别突出也没有特别忽略,它和科幻、动作、冒险电影有部分重叠,但始终没有凸显出自己的特别价值。

其实,电影公司不在乎类型和题材,他们唯一在乎的是收益:

什么电影能赚钱就制作什么电影,什么类型受欢迎就青睐什么类型。

所以,在电影历史上,西部电影和歌舞电影都拥有一段黄金时期,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呈现井喷状态,并且盛极转衰,再也没有能够重现辉煌。

超级英雄电影也是一样。

因为1997年“蝙蝠侠与罗宾”的票房惨败,导致华纳兄弟把DC漫画改编版权束之高阁,电影公司们也看不到超级英雄电影和其他类型电影相比的优势,自然而然地,对此类型电影没有了优待。

其他超级英雄电影无法得到投资,于是纷纷转入低成本B级片行列,反而意外拼搏出一片天地。

现在则因为“蜘蛛侠”的票房大捷,其他电影公司纷纷蠢蠢欲动,视线又再次落在超级英雄电影类型之上,毕竟这是一个版权宝库,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改编对象——

谁知道呢,下一个“蜘蛛侠”就躺在自己的抽屉里?

市场,一贯如此。

“蜘蛛侠”,尽管索尼哥伦比亚没有展开大范围宣传,对海外市场明显缺少信心,以安森为首的主演团队甚至没有前往英国、法国、德国等等主要市场宣传;尽管原著漫画的市场影响力远远无法和DC三大台柱相提并论,但电影依旧在海外市场一片飘红,带来无数喜讯。

在连续登顶超过五十个国家地区的周末票房冠军并且展现难以置信的票房后劲之后,“蜘蛛侠”的海外票房定格在六亿七千万美元之上,和北美市场一样,强势突破六亿美元门槛,再次带来惊喜。

单纯从数字来说,“蜘蛛侠”的海外市场热浪稍稍逊色一些,截止到2002年,海外市场总票房突破七亿美元的作品已经出现三部:

“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哈利-波特和魔法石”。

其中,“泰坦尼克号”海外票房十五亿美元的表现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巅峰。

一比较,“蜘蛛侠”的海外票房表现就没有那么惊人了,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对索尼哥伦比亚来说已经心满意足——

北美六亿,海外六亿七千万。

“蜘蛛侠”最终全球总票房足足达到十二亿七千万美元,成为全球电影历史上第五部总票房突破十亿美元的作品,加入“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前传”、“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行列。

目前,暂时落后于“泰坦尼克号”,占据影史第二的位置。

换而言之,北美影史票房亚军、全球影史票房亚军,“蜘蛛侠”攀升到一个全新高度,这绝对是索尼哥伦比亚没有料想到的局面。

惊叹,震撼,炸裂。

从“蜘蛛侠”登陆电影院的那一刻,全世界的电影市场就被卷入一股风暴之中,熙熙攘攘的讨论根本停不下来。

细细思考一下,“侏罗纪公园”成功的最大功臣是恐龙,“星球大战前传”的功臣则是系列三部曲,“哈利-波特”的功臣是魔法世界,“泰坦尼克号”的功臣则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莱特。

那么,“蜘蛛侠”呢?

安森-伍德。

翻来覆去、思前想后,最后得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和“泰坦尼克号”保持一致,落在男主角身上。

现在再想,“蜘蛛侠”和“泰坦尼克号”是大相径庭的两部作品,但两部作品的成功背后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眼前也是一样,全面引爆的热浪全部落在男主角身上。

于是,和莱昂纳多一样,安森成为所有人的宠儿。

“安森,一夜风靡全球。”

“新晋梦中情人:安森-伍德。”

“万千少女的初恋:安森。”

“从‘公主日记’的摇滚乐队主唱到‘蜘蛛侠’的少年超级英雄,安森正在成为新生代偶像。”

“超级英雄战衣的背后,一个未满十九岁的少年。”

“谁能够拒绝安森-伍德?”

“一战成名!好莱坞向安森敞开大门。”

安森,安森,还是安森——

铺天盖地地,角角落落里全部都是安森的名字和脸孔。

在好莱坞里,永远不缺少一夜成名的传奇故事,远的不说,今年暑期档,“星球大战前传2”的海登和“蜘蛛侠”的安森就联手强势刷榜,引爆夏天。

虽然“星球大战前传2”的口碑和票房都低于预期,但正如此前所说,任何演员只要能够出演“星球大战”系列,他们就将站在风口浪尖之上。

海登,也是如此,这位英俊帅气的加拿大小生也同样征服无数少女的芳心,他的脸孔出现在数不胜数的杂志、报纸、电视节目以及网站页面之上。

不过,和安森一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安森的参照对象应该是“泰坦尼克号”之后的莱昂纳多,红到发紫,大街小巷、无人不知的程度。

“美国周刊”的报道标题一点都不夸张:

“人人都渴望安森的一角。”

然而,有趣的事情就在于:

隔三差五就能够听到海登在街头在加油站在超市在咖啡屋被路人观众认出来的传闻,甚至遭遇街头围追堵截。

但安森没有。

安森就好像……从北美大陆消失,又或者躲到阿拉斯加的偏远地区,明明街头巷尾都是他的脸孔,却没有人能够街头偶遇,这确实是令人费解。

回想一下,“蜘蛛侠”上映后,安森甚至和山姆一起前往世纪城AMC观看电影,从去年的“纽约时报”到“时尚”杂志也一直拒绝神秘主意强调真实,但现在爆红之后却突然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说一套做一套?

这……好像也并不稀奇。

好莱坞,名利场,一切都是包装、一切都是假象、一切都是精心算计的设定,如同完美商品一样,呈现出消费者想要看到的面貌,并且心甘情愿地买单。

谁知道呢,也许安森以前认为自己应该分享真实,但真正成功之后才发觉这意味什么,不由后悔,又快速缩回乌龟壳里,拒绝展示自己的任何真实。

这样的事情,在好莱坞着实再正常不过。

没有关系,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名利场才需要这样一个职业——

狗仔。

一时之间,整个洛杉矶的狗仔一个不漏地全部行动起来,调动资源、发动线人,试图挖掘出安森的行踪。

然而,种种迹象证明,安森居然没有离开洛杉矶,也就是说,安森一直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藏着!

这是可能的吗?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