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兵败如山倒

2015-05-03 作者: 华言曰夸
第126章 兵败如山倒

赵云起兵三万,其中骑兵一万,包含并州铁骑,幽州铁骑,凉州铁骑。

而且不久前,赵云拉着张绣去和公孙瓒讨论,三州铁骑哪个州的骑兵最厉害的问题。

公孙瓒一向自负,张绣也不是善茬,说了没几句,就开始争吵,等吵到脸红脖子粗的时候,赵云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于是,打算在并州养老的公孙瓒决定再度上阵,证明自己的幽州骑兵是最强的。

赵云左张绣,右公孙,踏上了征途。

而颜良兵不血刃拿下中山之后,也是士气正盛,秣兵历马,仿佛是打算要一口气打下并州,完成袁绍制霸河北的战略宏图。

颜良敢这么想,他是有资本的,他的资本就是站在他身后的一万铁骑,自从几年前袁绍吃了赵云骑兵的亏之后,就致力于建立一支庞大的骑兵部队,能够匹敌赵云的骑兵,扭转冀州军的劣势。袁绍向来财大气粗,而且又两度打下幽州,弄个几万匹马自然不在话下。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按理说,这句话不适用于战场,因为一支钢铁军队的练成,那都是用人血喂出来的,只有不断地厮杀,才能磨练超越死亡的意志。

而且以赵云的武功和领兵能力,无论哪一方面,都可以完胜颜良,所以出战前,没有人抱有丝毫的怀疑。

唯一一个是沮授,沮授不是怀疑赵云,他是怀疑颜良,他觉得颜良太过自负,很容易打败仗,他打败仗不要紧,如果放过赵云北上,夹击袁熙,那冀州就彻底完了。

颜良确实自负,他有信心这些年自己亲手训练的精锐骑兵可以和赵云的骑兵一较高下。

结果,颜良成功了。

他的成功不是因为他的骑兵太熟悉战场,而是赵云的骑兵熟悉过了头。

三大骑兵生产地,西凉铁骑骁勇,来去如风;并州铁骑彪悍,不动如山;幽州铁骑豪迈,一呼百应。这三支骑兵无论哪一支都比颜良的新兵蛋子强出许多,可是如果放到一起就搞不定了。

并州军经过赵云的严格训练,战场上喜欢以静制动,有很强的配合能力,整齐划一,不动如山。可是西凉军就不同了,无论打什么仗,都喜欢一股脑的往里扎,结果一开战,张绣的两千西凉铁骑就抛开并州军一大段,直接钻了颜良骑兵的怀里,作为一个新兵,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眼看敌人这么少,一个个嗷嗷叫的往上冲,几个打一个,给西凉军一顿胖揍,眼看后面的部队没有跟上来,就只好往回撤。

就在这时候,幽州军眼看西凉兄弟这么给力,也是一呼百应,一个劲地往里钻,然后被颜良的骑兵如法炮制,又给幽州军一顿胖揍。

幽州军看西凉军竟然不管他们,先撤了,又是一呼百应,往回撤。

这时候,还在袁军外围交战的并州军,正挥着整齐划一的屠刀,要给颜良的新军上上课,结果马刀还没挥下来,就受到了西凉军和幽州军的反冲锋,阵型一下子被大乱,不战自溃。颜良瞅准时机,亲自带着精锐亲兵杀了上了。

部将们看着主帅这么给力,也纷纷冲锋在前,当官的都这么给力了,士兵们又岂能认怂,而且之前打的那么好,功成名就,建功立业,只在今日。

幸亏赵云反应快,领着亲兵断后,更是和颜良杀了个难舍难分,最后勉强将颜良击退后,退守常山。

就在颜良用大刀捍卫了自己袁绍座下头号大将的时候,袁熙也很是给力。

一路攻城拔寨,在蓟县和赵风相遇。

赵云的失败,只是因为配合的问题,没有什么内部矛盾。

但赵风的军营里,问题就多多了,刘和的军队和公孙续的军队本来就苦大仇深,很有不死不休地架势,此次合作也是形势所逼,仇恨一点都没忘。

荀諶准确地把握倒了这一个赵风军中内部的矛盾之后,就建议袁熙在开战之后,重点进攻公孙续的部队,阻击赵风的中军,刘和自然不会去支援公孙续,如此就可以让他们从内部瓦解。

对于这么明显的矛盾,田丰也是察觉倒了的,他建议赵风将公孙续的部队留下来镇守城池防备偷袭,并州军由赵风和张飞分领,让刘和配合,迎战袁熙。

赵风同意了,但是公孙续不同意,忧郁公孙瓒重出江湖,公孙续只能让位,从平北将军,变成平北中郎将,比刘和要矮上半截,心里不平衡,一定要请战。

赵风不想打击公孙续的积极性,也就同意了。

然后,公孙续所部遭到了猛烈的攻击,不得已向刘和部求援,公孙续认为自己都已经拉下脸来了,刘和也就别端着了,冤家宜解不宜结。

很明显,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刘和不但没有派出援军,还把公孙续的使者给羞辱了一番。

使者回去禀报之后,气的公孙续差点没直接领兵剁了刘和的脑袋。

这场仗结束后,虽然赵风为了团结内部,也就没对刘和做出什么出发。

但是,在刘和看来这是要秋后算账的意思。

越想越害怕。

就把齐周找来商量对策,齐周告诉刘和,投降赵风本来就是无奈之举,现在袁强赵弱,我们如果陪着赵风一起送死太不值得,不如去干脆回到袁绍的怀抱,向袁熙投降。

刘和打算把最靠谱的阎柔找来,再商量一下。

但是齐周则表示反对,他认为反水这种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人多了容易出漏子。而且自从投靠赵风以来,赵风对阎柔的看重远甚于刘和,一旦阎柔怀有二心,告知了赵风,我们的脑袋是要搬家的。

刘和本就是一个首鼠两端,意志不坚定的人,不然关靖也不可能说服他,在齐周的循循善诱下,刘和一不做二不休,带领亲兵烧了赵风的粮草大营,然后跑到了袁熙那里。

本来以阎柔和鲜于辅等人的忠义,如果刘和反水,他们是会追随的,可是他们都是忠义之士,满怀正义感的人,人家赵风这么够义气,你却烧了人家的粮草大营,实在太不厚道,他丢你老子的脸了,也罢,我们就留下来赎罪吧。

赵风原谅了阎柔等人,但是袁熙却不打算原谅自己。

粮草被烧,军心涣散,袁熙又加紧了攻势。

赵风只好撤退到渔阳,在那里还有够坚持一段时间。

袁熙紧跟而上,丝毫不给赵风任何喘息的时间。紧接着,又把渔阳给围上了。

赵风现在面临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往哪逃。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幽州的地势。幽州东边的辽东半岛诸郡,在公孙度的手里,公孙度虽然也行公孙,但是和公孙瓒关系并不好,而且极其自守,就怕别人惦记他的一亩三分地,如果逃到那里,估计历史上袁熙和袁尚就是他们的下场。

在往西一点,是公孙瓒原本的地盘,也是田豫、田畴的故乡右北平郡,这里算是一个去处。而赵风所在的渔阳,则和广阳郡的治所蓟县,涿郡的治所涿县,由北向南,依次排开。是幽州的政治经济中心,现在都在袁熙的手里。

再向西,则是原先刘和的地盘,上谷和代郡,这里在幽州的最西边,和并州相邻,虽然还需要绕一点路,但是总能给点安全感,最不济,绕点路,逃回去罢了。

上谷,还是右北平?

这是一个问题。

替赵风做决定的人是许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