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高顺与陷阵营

2015-05-03 作者: 华言曰夸
第83章 高顺与陷阵营

“周仓廖化听令。”

“末将在。”周仓和廖化齐声道。

“你二人都在太行山当过流匪,熟悉这里的地形,廖化你又镇守壶关多年,所以我命你二人,各自带兵五百,潜伏蒋义渠向邺城逃亡的必经之道上,如果徐晃将军没能拿下蒋义渠的人头,你们务必将此人给我擒来。”

“是。”周仓一听有仗的,也不考虑别的。还是廖化心细。

“将军,若是如此,那壶关只剩下千余人,若是蒋义渠直接进攻壶关可如何是好。”

“壶关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况且我手下尚有一千将士。若是蒋义渠真的放弃大营,直接进攻我壶关,那高将军和徐晃将军就立刻领兵杀回,和我里应外合。而你们,就仍然潜伏在那里不动,等着收蒋义渠的人头。”

廖化说:“是。”

蒋义渠性格稳重,心思缜密,一看壶关的兵马增多,必然以为并州的援军已经达到,而援军到达了,一般都会做些什么。

这样,蒋义渠势必派人,密切关注壶关内部的动向。

主意来,注意去,飘飘地烟雾,就会很容易被人发现。

蒋义渠听了汇报。

大笑说:“我在冀州之时,听说别人都说这个赵风足智多谋,收复常山,斩杀郭汜,击溃李傕。迎奉天子于河东。何等人物,想不到,今日却如此大意,想要劫营,竟然没能掩盖好炊烟,当真是天助我也。”

吕公璜进言说:“既然,那赵风如此大意,既然他派兵前来偷袭,壶关兵力必然不足,我们若是能够趁机取下壶关,在主公之前,进入并州,必然是大功一件啊。”

蒋义渠说:“赵风此人,虽然今日犯此大错,但是他的谋略却是毋庸置疑,就算他来偷袭,也必然会做好壶关的防护工作,我军若是一时拿不下壶关,又丢了大寨,那别说请功了,能不能保住脑袋都难说。”

吕公璜说:“将军,可是毕竟机会难得啊。”

蒋义渠说:“公璜啊,你莫非忘了鞠义是怎么死的了,给我们袁绍主公打工,比他帅的人,都得死。”

吕公璜,默然不语。因为他不想死。

那一夜,赵风正襟危坐,坐在壶关的城楼之上,看着远方。

高顺带领三千人冲入蒋义渠大营之后,营内果然没有几个人。

高顺立刻命令手下将士,结好阵型,摆成一个圆形,将从兖州带来的五百精英之士,安插其中。

这种阵型,最外面是刀盾手,拿的盾也是正好可以盖过一个人上半身的方盾,如此只要每人手持一个,围成一个圆,里面的将士,就是绝对安全的。

这是第一层,第二层,也是一排刀盾手,他们和外围的将士一样,如果外围的将士倒下了,他们就会自觉补上去。如果敌人向圈子里放箭,第二层的战士,就会把盾牌高高举起,撑起高空防护网。而如果是正面交战,他们就会拔出刀,在前面一排人的缝隙里,挥刀砍敌人

再向里,则是长矛手,不用说,长矛就是用来刺的,前面有两层人护着,他们可以毫不顾忌,把长矛伸向敌人的胸膛。

再里面,是长戟手,他们不同,他们负责下路攻击,利用人的两腿,占用空间较少的特点,用长戟,勾断敌人的腿,只要前面的敌人一倒,后面的必然后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样前两排的刀盾手,就可以尽情的砍杀。

最里面的是弓箭手,他们只需要在被保护好的情况下,听从将领的意志,将背负的箭矢,全部射出去。然后拿起武器,去参加战斗,那里损失惨重,就向哪里补。

这种军队,不但需要非常协调的团队合作的能力,必须相互信任以外,还要每一个战士都具备不怕死的精神,前面死的,后面补上,简直就是一个战争的机器。而且每一个零件,都必须独立运作,即便自己身边有人死了,也必须踩着战友的尸体,继续战斗。

高顺刚来的时候,赵风就去找高顺讨论,关于陷阵营的构建问题。

高顺告诉赵风。这样的军队,对士兵的要求十分之高。一般的士兵,根本不可能完成。

首先,选择的士兵,必须是父子,兄弟,亲人。这些士兵,必须充分信任自己的战友,而血缘,是唯一可以让普通人,托付生命的理由。这些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高度团结。只要一个人死了,其他人都会拼命,只有这样的精神,才能建立成员间的团队精神。也只有,这样这个团队,才有成型的可能。

关于这一点,赵风倒是曾经听说过,晚晴著名将领,曾国藩,建立的湘军就是这么组建起来的。这样的士兵,虽然会团结作战,但是也会团结逃跑,必须还要有一个能镇得住的将领。不然,想让他们拼命是很难得。

其次,那就是士兵的素质,这样的士兵,必须够猛,不怕死。战力指数要高。要特别能战斗。也就是说,兵源要好,最好有好战的习俗,要以战斗为荣,以逃跑为耻,要有非常高的战死觉悟。

对于这一点,赵风觉得问题不大,并州。凉州,幽州是全国最彪悍的三个地方,这样的士兵不难找。

还有就是,全军上下,在物质上的需求,十分巨大。好狼都是用好肉喂出来。训练这样的士兵,供给必须充足。甚至每顿都必须有肉吃,而且士兵的训练量也非常大。一个动作,必须练几千次,几万次直到练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是能够让他们在被刺穿心脏的后一刻,想的不生疼。而是完成自己要完成动作,杀死该杀死的人,然后将位置交到自己的后面的人手里。此外,这些人除了吃之外,武器配备,都必须是最好的。

只有这样,才能将战斗的效果发挥到最大。要知道这种团队作战,能有一个晚一些死,就会让周围的人多杀很多敌人。

最后,就是将领的问题,这种军队的将领,必须从一而终,从训练开始,到战场上厮杀,将领必须从一而终。这不但要求将领要有极高的军事素养,训练方法。还要能在战场上指挥自若,懂得随机应变,阵势的变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支军队,必须对统帅他们的人高度服从,不能有丝毫的异议。一旦有人怀有二心,那么对这支队伍的打击将是致命的。因为这样的阵势,一旦拆分开了,甚至还不如一般的作战队伍,只能分崩离析。

其实,这里还有一层意思,高顺没说,但是赵风听得出来。那就是,这样一部战争机器,对将领绝对服从,那对主公呢,如果将领让手下的人杀掉自己的主公,他们又会不会服从。

这是任何一个作为君主的人都无法容忍的。而这估计也就是,吕布一直打压高顺的原因。

此外,抛去种种原因,这样的兵种作战,是人越少越好。因为人越少,协调起来就越容易。但是太少了,战斗力又会更不上,所以必须在人数和协调性之间达到一个平衡。而高顺觉得自己的能力,就在一千人以内。

经历这么多的高顺,也知道了维护自己,但是,赵风知道风雨欲来。他不会白白浪费这个重要的战力,而且他知道高顺的水平也绝不仅仅于此。

于是他为高顺找来了三千人。并且告诉高顺,你的命我包了,这三千人,你能训练多少,就训练多少,如果不够,我再给你找,如果多了,就留着当后补。

现在高顺领着这三千人,来到了敌营。他清楚的记得,当他听见赵风说这话的时候,他很想哭,眼泪都已经在他的眼眶里打转转,可是他忍住了。

现在他回想起来,他还想哭,但是他又忍住了。

蒋义渠,一万人围住了三千人,但是他却没有办法消灭这三千人。他放了火箭,但是没用,他又让人向前厮杀,还是没用。

最后蒋义渠不得不用一点五比一的,损失,和高顺的陷阵营死磕。

就在这时候,徐晃终于赶到了。

蒋义渠没有慌,不管怎么说,他也是河北名将,袁绍手下的大将。虽然不及河北四庭柱,但是却很受信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