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病情诊断

1个月前 作者: 地摊上的拖鞋
第458章 病情诊断

第458章 病情诊断

“来喽来喽,国宝帮来咯!”

听得出来,刚才宝友还有点收敛。

这会儿和他爹一吵完架,直接不装了,拿出他父亲的藏品时,脸上乐开了花。

估计平时没少被他父亲的藏品给膈应。

【好好好,父慈子孝,最喜欢的一集】

【表面父子,哈哈哈】

【卧槽,他爹果然是国宝帮】

一般这种情况,直播间的主播和观众,都会站在老人一边。

家里的长辈嘛,当着面还是应该稍微哄一下的。

不过这次张扬站在宝友这边。

因为拿出来的东西实在太离谱了。

“张大师,你说像这种东西,我爸说它没问题,你能不能帮忙分析一下。”

“他是真的不懂,还是精神状态出了问题?”

“反正我有点怀疑,他是被人给洗脑了,但是我又没找到给他洗脑的人。”

宝友问张扬的时候,真的有点绷不住想笑。

有一种欲哭无泪、被气笑的感觉。

“OK。”

张扬回了宝友一个手势。

“这种情况我见得多了,应该可以帮忙诊断清楚。”

“来,你把镜头给伱父亲。”

看着视频里出现的中年男人,张扬忍住笑意问道:

“叔啊,你这件东西,是什么来头?”

“老师你不知道吗?这是三星堆的千里眼顺风耳。”

宝友的父亲煞有其事的介绍道:

“这个文物的造型,全世界都有名啊!”

“哦,三星堆的文物。”

张扬表情木然的点点头,接着问道:

“那这样的国宝,是怎么到你手上的呢?”

张扬要帮宝友搞清楚他父亲是什么病因,首先得看清楚到底是什么症状。

国宝帮和国宝帮也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是想发财,所以会把不值钱的东西,臆想成稀世珍宝,而且是没有逻辑和联系的那种。

最经典的就是黄花梨大爷,酸枝木能看成黄花梨,没有一点儿道理。

有的人则是被其他人给骗了,很多买河东集团“工地老头三件套”就是这样的情况。

还有的人则是为了给自己失败的收藏找借口,被坑多了,没办法就随便编一点来历,安慰自己。

张扬前段时间在长安的时候,跟当地的一位老师学了一招诊断国宝帮症状的办法:

问东西的来历。

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那种。

“这个是祖传的。”大叔不假思索的答道。

宝友听到自家父亲这么扯谎,直接笑出了声。

他在旁边阴阳怪气:

“祖传的吗?可是我记得,这东西是你去天府旅游完回来,家里才有的诶。”

“难道咱们祖先其实是巴蜀人?你回天府把咱们家的祖坟给挖了?”

“你个小孩子知道什么,这东西在我们家里传了几十年了,就是一直没传给你。”

“我感觉你一点收藏的天分都没有,这东西给你都是浪费,等我死了,就把它捐给博物馆。”

宝友的父亲不仅来了一手年龄压制。

甚至连遗产问题都搬出了。

把宝友怼的说不出话。

“既然是祖传的,那传了大约有多少年呢?”张扬问道。

“我父亲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家里就有了,传到现在,应该有七八十年了吧。”

“七八十年的话,我帮忙算一下啊……”

最近几年,三星堆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张扬又是这行的专家,对这个古文化的发掘历史非常了解。

三星堆第一次发掘是在近代的1929年,持续到1934年之后就停滞了。

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再次的发掘。

不过之前这些都是小打小闹。

大规模的出土文物,则是要等到八十年代。

“如果叔你没记错的话,您这件东西要么是近代发掘出来,流入民间的;

要么是五十年代初的时候,三星堆当地的考古队发掘出来的。

你想一下,大概是哪个?”

张扬给出了A和B两个选项。

宝友的父亲听完想了想,在两个答案里选了最不容易被证实的那个:

“应该近代的时候发掘的。”

“我爷爷当时就在天府生活,离三星堆很近的,他当时可能去工地上帮忙之类的,估计自己私藏了一件。”

“这个应该不犯法吧?”

大爷问张扬,后者摇摇头回应道:

“不犯法,那时候还没有《刑法》呢。”

【大爷话术好多啊】

【还真给他圆回来了】

【关键是近代的事情不用负法律责任】

【这人的逻辑还是挺完整的】

“行,叔,如果你这件东西是真的话,愿意捐给博物馆吗?”

“博物馆会奖励你500块钱+证书。”

张扬试探着问出最后一个问题。

灵魂拷问,直接反应国宝帮的底层动机。

目前的情况看起来,宝友的父亲像是自己给自己洗脑了。

“证书是官方的吗?”

“当然,官方有编号的证书,一对一颁发,还有可能上热点新闻。”

“那我捐,一分钱都不要也要捐。”

“反正我儿子没收藏的天分,留着也没什么用。”

这时候大爷还想着CUE一下儿子。

把旁边的宝友给气笑了,连声说:

“对对对,你给人家博物馆捐这种垃圾,你看人家要不要……”

张扬听完大爷的回答,自顾自的点了点头。

宝友的父亲果然不是那种单纯为了钱的国宝帮。

很像是投资古董失败,然后心态发生了一些奇怪的转变,通过洗脑自己来获得成就感。

这种类型的国宝帮一般没有组织。

完全是自娱自乐,对家人和自己的钱包伤害比较高,对社会没啥危害。

现在,症状和病因都分析的差不多了。

张扬还是要揭晓最终答案:

“这件东西我目前看的话,应该是新的,就是路边的工艺品,甚至就是三星堆那边旅游的纪念品。”

“我的鉴定意见就是这样。”

“如果叔你坚持东西是祖传的话,你可以想想,是不是被人掉包了。”

宝友的父亲听完沉默了。

他默默的把手机还给了儿子。

视频里,宝友接过手机后,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哈哈哈哈,好!”

“感谢张大师,我爸的卧室里摆满了这些假古董,进去以后就像进了石窟似的。”

“我妈受不了他,都和他分房睡十几年了。”

“今天过后,我看他还怎么嘴硬!”

张扬听宝友发泄式的说完这些话,对他笑了笑。

想太多了啊,兄弟。

令尊的道心不是一个鉴宝主播就能打坏的。

“你可能太乐观了。”

“宝友你的父亲应该快退休了吧,他平时炒股吗?”

“不炒股,他钱都花在假古董上了,哪还有钱炒股啊。”

“那就对了。”

“什么对了?”

“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心态异化了。”

“你父亲现在的情况,就和那些沉迷炒股的中老年人一样。”

“不是说要挣大钱,而是一定要买到妖股,证明自己的能力。”

“他现在的心态有点这种苗头。”

“啊?”宝友有点困惑的歪着头,想了一会儿,没想明白。

“我的建议是,平时多带他去博物馆转转,然后没事看看直播鉴宝的视频。”

“不是我给自己的打广告啊,但看鉴宝直播真的有效。”

“咱们直播间以前也有很多韭菜的,自从看了直播,不少人都和我反馈说,他们那种一去古玩市场就想捡漏的心态,再也没有了。”

【没错,我就是这样】

【我王龙实名认可主播的话】

【以前捡漏的小说看多了,看完鉴宝直播才知道大家都是韭菜】

【其实就是幸存者偏差的问题,看直播能避免陷入认知怪圈】

【张大师这样的主播确实拯救了不少韭菜】

弹幕的吹捧让张扬微微脸红。

不过仔细一想,其实他自己以前看《寻宝》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感觉。

看到那种价值几十万、几百万的东西,最多就是在心里“啊”一下。

礼貌性的惊讶。

毕竟现实里有钱的人太多了,就算人家捡漏个几十万的宝贝,放在现实生活中也不算啥。

看多了也没什么感觉。

相反,要是看到有人买古董亏钱了,还跟专家嘴硬的,张扬会笑得超大声。

同时心里还会想:我肯定不会这样。

……

有父子档珠玉在前,接下来的宝友直言身上的压力小了不少。

“嘿嘿,我再逆天,三星堆那种东西还是不会拿出来的。”

“宝友,你先别把话说的这么满啊。”

张扬好心的提醒了一下,免得等下出现回旋镖,宝友自己太尴尬。

“没事的,我的收藏很冷门,一般人应该看不懂。”

“不像三星堆这种一眼假。”

宝友把镜头一转,对准了自己的藏品。

别的不说,他这件东西确实没有三星堆面具那么逆天。

“老师,我这是一把明代的交椅。”

“材质呢?”张扬问道。

椅子没什么稀奇的,主要是看材料。

明代的硬杂木椅子,价格估计还不到新的黄花梨椅子的零头。

“材质当然是黄花梨啊。”

“明代的黄花梨交椅,很有名的。”

宝友轻轻拍了拍面前的椅子,看起来很满意这件东西。

“明代交椅确实很有名,盛海博物馆里就有这么一对,也是黄花梨的。”

张扬赞同完宝友的话,接着不怀好意的笑了笑。

“可是盛博的专家跟我说,这种黄花梨交椅,全国就他们那里有一对。”

“是孤品。”

“宝友你说是你的也是明代的,那你和盛博的人,必然有一方是错的。”

“你猜猜是谁错了?”

“那肯定是我错了。”

宝友非常快的承认是自己的问题。

不过他也很圆滑,直接改口说:

“其实我也不确定年代,说不定是清代的、或者近代的。”

“还是老师您帮忙看一下吧。”

“可以,你这个说法我觉得合理。”

“我看的话,你这把椅子,要么是明代的,要么是新做的。”

“王世襄老师的《明式家具珍赏》,对这类椅子专门的介绍,就是明代的。”

“清代的交椅和这种差别很大。”

为什么明代的黄花梨家具这么贵?

为什么老的黄花梨家具能拍几千万甚至上亿?

就是因为它们像汝瓷一样,样式和数量基本都是确定的。

几乎没有意外。

早在几十年前,国内最早的那一批收藏家,就对明清两代的家具,进行了仔细的总结和归纳。

那时候真品都不值钱,也没有仿品干扰,拿到的都是真实可靠的资料和数据。

正是因为有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后来国内古董家具这一块儿的赝品市场,一直没发展起来。

再加上珍稀木材的原材料价格逐年升高,市场上的赝品古董家具,更是少之又少。

以至于听到“明代黄花梨”这个名头,张扬不看东西就有八成的把握判定:

东西既不是明代的,也不是黄花梨。

属于是全错。

现代的黄花梨本身就不便宜,根本没必要做成仿古家具。

“来,你把镜头推近点。”

“不是啊,大哥,你的黄花梨没有鬼眼、也没有麦穗纹,你是怎么确定的?”

张扬看完以后非常好奇的问道。

说这椅子的材质是黄花梨,就相当于拿着一件灰色的陶罐说是元青花。

木材本身没有鬼眼,染色也得安排上啊。

不然怎么碰瓷黄花梨呢?

“这个……”

宝友被张扬问住了。

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才说:

“我也是听卖家说的。”

【哈哈哈,我,秦始皇,打钱】

【这大哥刚才还挺自信】

【估计是觉得没人看得懂家具吧】

“行吧,那我给你简单的分析一下。”

“你这件东西,明显是燕京周边的家具厂做的仿古家具。”

“而且是照着《明式家具珍赏》上面做的。”

“我甚至怀疑,人家本来就是当仿古家具卖的,所以才没有染色之类的骚操作。”

“用的材料呢,是进口的巴西花梨。这种材料本身是性价比非常的木材,所以你这把椅子是能坐的。”

“可能它唯一具有迷惑性的,是整体的观感看起来像旧椅子。”

“对对对。”宝友对张扬的说法连声赞同。

直言就是感觉像老东西才买的。

“唉,其实就是用石灰水,把木材的表面腐蚀了一下。”

“行话叫杀色。”

“意思是把新的木材那种艳丽的颜色给压下去,给人一种使用过的痕迹。”

“但是你仔细看的话,这把椅子上连划痕都没有,根本没有人坐过。”

“那这东西还值钱吗?”

宝友一脸担忧的问道。

“就是一把好一点的木头椅子,你现在可以直接坐上去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