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1、汉灵帝把太监当做父母

3个月前 作者: songyvsh
精选11、汉灵帝把太监当做父母

汉灵帝把太监当做父母

东汉中后期一个重要特点,是外戚和宦官轮番执政,而且宦官多据上风。后期的几个皇帝,好像中了邪一样,全都宠信宦官,汉灵帝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程度。他在位二十多年,全由宦官把持朝廷,是宦官专权时间最长的时期。汉灵帝不仅倚重宦官,甚至把宦官当做父母,真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

《后汉书》记载,汉灵帝名叫刘宏,是汉章帝的玄孙,生于冀州河间。公元167年,年仅十二岁的刘宏,被立为皇帝。窦太后临朝摄政,大权在窦氏外戚手里。

第二年,宦官们就发动政变,杀死窦武,囚禁了窦太后,清除了朋党势力,把持了朝廷。政变成功之后,为首的十七名宦官全被封侯,并且在朝中担任要职,此后便长期专权。当时,汉灵帝只有十多岁,只能听任宦官们摆布,这是可以谅解的。

但是,汉灵帝长大以后,却仍然宠信和倚重宦官,谁要说宦官不好,他就处罚谁,连大臣曹鸾都被他杀了,这就不可原谅了。汉灵帝宠信宦官,一是因为朝中宦官势力已经形成,正派的大臣几乎绝迹,汉灵帝身边全是奸佞之人;二是汉灵帝的外戚没有势力,不能形成与宦官集团抗衡的力量;三是汉灵帝是个胸无大志、贪图玩乐之人,宦官当权,他乐于逍遥自在,这是他宠信宦官的根本原因。

汉灵帝在位期间,大力增加宦官的编制和人员,并且打破常规,一次就册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称“十常侍”。朝廷日常公务的运转,全都由宦官操办。宦官们在朝中结党营私,安插亲信,排斥异已,形成了一枝独大的势力,无人能与之抗衡。

汉灵帝起初最宠信的宦官,是王甫和曹节。王甫任中常侍、黄门令,还被封为冠军侯。冠军侯,曾经是霍去病因战功卓著、勇冠三军而获得的一个光荣称号,如今却安在了一个既无德才、又无功劳的龌龊太监头上,霍去病如果地下有知,恐怕会气得吐血。

王甫和曹节的父兄子弟,也都担任了朝廷高官,亲信和宾客布满天下。他们骄横放纵,无法无天。曹节的弟弟曹破石,担任将军。曹破石暴戾好色,他见部下的妻子漂亮,便让部下送给他。部下不敢不从,但妻子却很刚烈,悬梁自尽了。可见曹氏仗势欺人,到了何种程度!

后来,王甫和曹节死了,汉灵帝又宠信了张让、赵忠,两人一起升为中常侍,并被封侯。张让贪婪腐败,权势很大,很多人都巴结他,向他行贿。张让府前,经常停放着数百成千辆车子。有个叫孟佗的人,巴结不上张让,就另辟蹊径,去巴结张让的家奴,结果通过家奴,也当上了凉州刺史。

有人向汉灵帝告发张让、赵忠的劣行,汉灵帝却语出惊人,毫不知耻地说:“张常侍是我的父亲,赵常侍是我的母亲”。众人一听,哪里还敢再说半个不字。

宦官们倒不是清一色都是坏人,其中也有一些好人。《后汉书》专门写了几个品行良好的宦官。中常侍吕强,为人清正忠诚,奉公守法,汉灵帝封他为都乡侯,吕强认为不合制度,坚决不肯接受。吕强经常向汉灵帝谏言,请求诛杀贪污腐败分子,结果遭到张让、赵忠忌恨,被诬陷致死。

宦官李巡,很有才学,与儒生一起镌刻《五经》,流传后世。宦官赵祐,博学多览,著作校书,儒生们都称赞他。另外,宦官丁肃、徐衍、郭耽、吴伉等人,都为人忠厚,恪尽职守,有奉公守法的好名声。

可见,世界万物,都有其复杂性,不可一概而论。可惜,这些品德优良的宦官们,并不是宦官集团的主流,更不能改变宦官专权乱政的局面。

汉灵帝宠信倚重宦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厌倦政务,喜欢玩耍,追求享乐。汉灵帝深居内宫,整日无所事事,便挖空心思,尝试着玩各种新鲜的花样,宦官们也千方百计投其所好。

有一次,有个宦官从外地挑选了四头毛驴,送进宫来。汉灵帝没有见过毛驴,十分喜欢,每天坐着驴车,在宫内游玩。起初还有一位驭者驾车,几天以后,汉灵帝觉得玩得不过瘾,就自己亲自驾车,赶着驴车到处跑。信息传出以后,许多官僚士大夫们竞相模仿,以为时尚,一时间驴价大涨。

汉灵帝对驴玩腻了,又有宦官出一奇招。他牵来一条大狗,精心打扮一番,给它戴上官帽,穿上朝服,佩戴绶带,大摇大摆地上了朝。汉灵帝一见,笑得前仰后合,赞道:“好一个狗官”。满朝文武不以为耻,反而哈哈大笑。

宦官们为了逗汉灵帝开心,专门在后宫仿造了街市,建了各种商店,还有不少摊贩。宦官和宫女们,一部分扮作商贩,不停地叫卖;另一部分扮成买东西的,在讨价还价。还有的扮成卖唱的、耍猴的,大呼小叫,好不热闹。汉灵帝每天穿上商人服装,混迹于街市之中,玩得不亦乐乎。

汉灵帝在玩的过程中,倒是歪打正着地干了一件正事。公元178年,汉灵帝创立了鸿都门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和艺术类的专科学校。当然,这也是为了满足他玩的需要。

由于经济衰败、财政困难,汉灵帝竟然大肆卖官鬻爵。朝廷公开宣布,自关内侯以下的各级官位,都可以花钱买到,明码标价。汉灵帝用卖官的钱,建了一个庞大的西园,有一千多间房子,有豪华的设施,供自己游玩享乐。

汉灵帝把朝政交给宦官们,只顾自己享乐,却不管天下百姓。朝廷黑暗,天下混乱,百姓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后汉书》记载,公元170年春,全国发生大灾荒,出现了人吃人的惨景,河内有妻子吃丈夫的,河南有丈夫吃妻子的,惨不忍睹。

人民活不下去了,不得不起来造反,于是,公元184年,爆发了大规模的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敲响了东汉王朝的丧钟,从此以后,东汉进入了末期,已经名存实亡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