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9、太监就能发动政变立皇帝

3个月前 作者: songyvsh
精选9、太监就能发动政变立皇帝

宦官政变立顺帝

古今中外,发生过无数次政变,政变的主角,一般都是拥有兵权的武将。然而,在东汉中期,却出现了一次宦官政变,而且取得成功,这是比较罕见的。

阎太后一心专权,立了个小皇帝,自己执掌大权。可是,掌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阎太后无德无才,根本没有掌权的本事。德不配位,反而容易招祸。结果,以孙程为首的十九名宦官,联合发动政变,一举铲除了阎氏势力,拥立刘保当了皇帝,被称为汉顺帝。

《后汉书》记载,汉安帝死后,阎太后等人抛开汉安帝的儿子不用,另立了一个小皇帝,虽然阴谋暂时得逞,但违背了制度,失去了人心,为灭亡埋下了祸根。

阎太后一伙只有疯狂的权力欲,却没有政治头脑,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阎太后任命哥哥阎显统领军队,入朝辅政;弟弟阎景、阎耀、阎晏全都身居要职,把持朝廷,作威作福。大臣们心中愤愤不平。

阎氏家族原先与宦官集团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如今大权在握,开始排挤宦官势力。汉安帝的乳母王圣,过去依仗皇帝恩宠,对阎太后不够恭敬,如今太后掌权,岂能容她?于是,按了个罪名,把王圣和她的女儿、女婿等人,全都流放到外地。宦官樊丰等人,身居要职,过去为阎氏立过大功,如今用不着了,于是把一批宦官免官入狱,还杀了几个。宦官们心中怨恨,咬牙切齿。

宦官孙程,自幼入宫,很有胆略,此时担任黄门,常伴皇帝左右,是个要职。孙程同情刘保,痛恨阎氏,便秘密串联与他关系好的宦官们,共有十九人,准备发难。

孙程私下里对宦官们说:“刘保是先帝的唯一骨血,理应继承大统,阎氏逆天而行,人心不服,必不能长久。如果我们拥立刘保为帝,一定会得到荣华富贵。再说,我们那么多兄弟,都遭到阎氏毒手,此仇焉能不报?”宦官们全部赞同,摩拳擦掌。

这个时候的刘保,只有十一岁,虽然年龄小,但母亲早逝、太子位置被废等一连串打击,使他有些早熟。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加上性格柔弱,所以闭门不出,不敢有半句怨言。阎太后想害他,找不到一点借口。汉安帝发丧的时候,不允许他上灵堂参加丧礼。刘保痛哭悲号,几天不吃饭。大家对他十分同情。

阎太后立小皇帝的目的,是想长期专权。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前少帝命短,只当了七个月的皇帝就死了,阎太后又慌了手脚。他们赶紧密谋,决定迅速派人,去接济北王和河间王的孩子入宫,准备从中挑选一个,继承皇位。

孙程在宫中担任要职,消息十分灵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把早已串通好的人召集起来,决定发动政变,拥立刘保上台。宦官们群情激昂,截衣立誓。

当天夜里,宦官们分头行动,刺杀阎氏在宫中的亲信瓜牙。宦官们在宫中熟门熟路,十分方便,阎氏瓜牙们又没有防备,所以,没费多大力气,就把阎氏亲信们除掉了。

李闰过去也是阎氏亲信,现在已经离心离德了,他在宫中很有权势,所以,孙程没有杀他,而是逼他参加,并且让他当头。李闰同意了,孙程他们实力大增,一夜之间,阎氏在宫中的势力,就被清除干净了。

天刚微明,孙程他们把刘保请来,同时召集群臣,宣布立刘保为帝,被称为汉顺帝。群臣喜笑颜开,伏地叩首,高呼万岁。然后,孙程以汉顺帝的名义,分别向有关部门颁发诏书,宣布即位,声讨阎氏罪行,并且组织力量,分头去抓捕阎氏兄弟。这个时候,阎氏兄弟尚在睡梦之中,还不知道外面已经变了天。

阎显起床之后,听到消息,大惊失色,慌忙跑去见太后。阎太后哪里经过这种事,万分紧张,只得以太后的名义下诏,组织力量抵御,并悬赏说:“捉住刘保的,封万户侯;捉住李闰的,封五千户。”

可是,由于阎氏倒行逆施,早已人心尽失,没有人肯为他们卖命。这个时候,人们只听从汉顺帝的诏令,阎太后的诏令则成了一张废纸。很快,阎氏兄弟都被逮捕入狱,阎太后也被囚禁起来。

尚书郭镇,平日里十分痛恨阎氏兄弟,孙程知道这个情况,便以汉顺帝的名义给他下诏,让他负责带兵去抓捕阎太后的弟弟阎景。郭镇当时有病,卧床不起,见诏令后大喜,顿时病情全无,一跃而起,立即带领羽林军,去捉拿阎景。

在路上,巧遇阎景带领一队随从,正往皇宫走。郭镇拦住去路,厉声喝道:“奉诏捉贼!”阎景此时还不知道发生了政变,摸不着头脑,忙问什么诏?

郭镇高声大呼:“是新即位的皇帝诏令!”阎景的随从们听了,立即把手中的刀枪放下。郭镇手下士兵一拥而上,把阎景捆了起来。阎景带领的随从们都原地不动,没有一人上前。可见阎氏丧失人心,到了何种程度!

宦官发动政变,把刘保成功推上了皇帝宝座。汉顺帝登基以后,大赦天下,奖励有功人员,诛杀了阎氏兄弟和他们的党羽,没收其家产,流放其家属。汉顺帝看在父亲的面子上,没有杀阎太后,只是把她逐出皇宫,迁到离宫居住,第二年,阎太后就死了。

阎氏家族身居高位,权势熏天,貌似强大,却被一群宦官轻而易举地给灭了,其根本原因,是阎氏丧失了人心。由此看来,人心比权力更强大、更重要。世界万物,唯有人心,无坚不摧。

宦官们发动政变,拥立了汉顺帝,自然把持了朝廷。此后,东汉王朝开始了宦官专权时期。

汉顺帝顺从宦官

宦官们发动政变,铲除阎氏势力,拥立汉顺帝上台,并不是为了伸张正义,更不是为了汉朝江山,其主要动机,是想取代外戚的地位,登上权力宝座,享受荣华富贵。实际上,这是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为争夺权力而展开的殊死博斗。

在这一轮争斗中,宦官集团取得胜利,把持了朝廷。汉顺帝是宦官们拥立的,自然要感激宦官、顺从宦官,况且,他还只是一个十岁多点的孩子,不得不由宦官们摆布。

《后汉书》记载,宦官们发动政变成功,局势安定之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邀功请赏,升官发财。

宦官们以汉顺帝的名义,向天下发布诏书,表彰他们的功绩,说他们心怀忠义,努力同心,扫灭大恶,安定天下,功德无量,应该名录史册,流传后世。于是,宦官们把自己的名字,都记录在朝廷档案中。《后汉书》根据宫廷档案,详细记载了十九个宦官的姓名。这样,十九名宦官就名扬天下、永垂史册了。

光有名誉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有实惠。公元125年11月5日,这是历史上宦官们最荣耀的一天,就在这一天,十九名宦官同被封侯,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事件,史称“一日十九侯。”宦官首领孙程被封为万户侯,其他人从四千户到九千户不等。除此之外,他们还得到了大量金银钱财。宦官们人人名利双收,个个喜笑颜开。

当然,宦官们最看中的,还是权力。十九名宦官全部升官,都担任了要职,朝廷中各个重要职位,都由宦官把持。孙程当上了骑都尉,掌管羽林军,是个二千石的高官。这样,整个朝廷,包括皇帝的安全在内,全都在宦官们的掌控之中了。

宦官们掌握了大权,在朝中排斥异已,安插亲信。朝廷最高的职位是三公,此时担任三公的大臣,与宦官们不亲近,于是把他们免掉,换成了宦官们的亲信。朝中大臣,凡是依附宦官的,都得到提拔重用;凡是不顺从他们的,都受到排挤。当然,这些事情,那是以汉顺帝的名义干的。汉顺帝对宦官们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宦官得势,骄横跋扈。有个宦官叫张防,担任中常侍,侍奉皇帝。他狐假虎威,多次收受贿赂,并对揭发他的人打击报复。有个叫虞诩的大臣,十分耿直,多次上书,要求查办张防,但都没有回音。

虞诩火了,自己去了监狱,上书说:“从前汉安帝信用宦官,差点毁了社稷;如今张防又专权弄势,亡国危险再次来临。我不愿意与张防同列朝廷,所以自投监狱。”

张防听说以后,在汉顺帝面前痛哭流涕,说虞诩诬告他,于是虞诩获罪,被送去服苦役。张防仍然不肯放过他,两天之内,虞诩被严刑拷打了四次,遍体鳞伤,多次昏死过去。

狱吏不忍心看他受罪,劝他自杀,虞诩却说:“如果默默无闻地死了,谁能辨别是非呢?我宁愿被打死,也决不自杀。”朝中大臣纷纷上书,为虞诩求情,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孙程虽说是宦官首领,他本人倒比较正直。孙程见张防犯了众怒,直接上殿,要求汉顺帝惩办张防。此时,张防正站在汉顺帝的背后,孙程大声训斥,喝令他滚蛋。最后,张防获罪流放边疆,虞诩被擢升为尚书仆射。后来,有人弹劾孙程,说他当着皇帝的面,呵叱左右,是对皇上大不敬。汉顺帝心里,对孙程也不满意了。

汉顺帝年龄小的时候,对宦官们无可奈何,他长大以后,就对宦官们不满意了。为了遏制宦官势力,汉顺帝颁发诏令,让十九侯都到各自的封地去,不准留在朝中。

但是,经过多年经营,宦官势力已经十分强大了,朝中党羽亲信众多。许多大臣纷纷上书,劝谏皇帝不要驱逐他们。汉顺帝性情软弱,又依从宦官习惯了,于是再发诏令,把十九侯全部召回,官复原职。孙程回来后不久就病死了,他一死,宦官们就更加肆无忌惮、无法无天了。

汉顺帝虽然软弱,但已经成年,他为了对付宦官,开始刻意培植皇后家族的势力。汉顺帝的皇后叫梁妠,才貌双全,很受宠爱。汉顺帝任命皇后的父亲梁商为大将军,入朝辅政,并提升皇后哥哥梁冀等人的官职,形成了外戚势力。从此,梁氏家族登上了历史舞台。

公元144年,汉顺帝患病去世,时年二十九岁,在位十八年。汉顺帝只有一个儿子,年仅一岁。梁太后临朝称制,朝廷大权又由宦官转到外戚手里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