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未来的秦国,不可想象!

16天前 作者: 皎皎秦时月
第581章 未来的秦国,不可想象!

第581章 未来的秦国,不可想象!

这也就是为什么墨家是扶苏最想要得到的门派,也是必须要保留下来的门派。

因为墨门思想里不仅仅有民主平等,更涉及了认识论、宇宙观、逻辑论、物理学各种各样的学科开端。

这些知识若是被像自己这样有远见的君王看重,凭借秦国现在这样的政治制度,科技水平,工艺制造水平,完全可以引领秦国就此走上现代科研发展道路。

一旦傍上现代科技树,秦国就是世间最无敌的存在。一定可以撑得起嬴政创立的皇帝制度。

根据历史经验来看,让百家归属于法家是不可行的。但是儒家的话,秦人难以接受。

稍微做一些排除法,就该知道眼下对于秦国的选择是什么了。

只要想到这件事,扶苏都是爽的头皮发麻。

未来的秦国,那真是不可想象!

如果是胡亥继位的话,也许得考虑郡国制过渡,但是自己都做到了这个地步,积攒了这么高的声威、民心,再加上老天赏饭吃略懂兵法,真的没必要再选郡国制过渡。

在他们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拉墨家一把,这是扶苏未来要做的重点任务。

“但是墨侠派多是勇斗之士,且多掌守城之技,这对当时的秦国来说,既满足了我秦国当时正需要向中原扩张所需的武士,又让我秦国用侠士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

当然兜了一大圈子见到秦惠王,田鸠就很感慨,他当时就对秦惠王说,“没想到我到秦国来见惠王您的途径,竟然是要先到楚国去啊!”

扶苏听了这些,就挪着席子靠近了邵平一些,他很认真地对邵平说,“非祖先积攒,广用贤能,扶苏焉有今日。日后势必勤加祭祀。”

在刻意观察到扶苏神色并无起伏之后,邵平仍旧不敢安心。

然后扶苏又告诉天下人说,他不喜欢打仗,谁信啊!

邵平就对扶苏作揖说,“太子实贤也。”

邵平复道,“秦国吸收墨家,早就吸收的差不多了。我希望保存墨家,主要有三个用意,第一是支持并利用墨家改掉儒家之中那些糟粕,削减一部分儒家分支。比如那支子张氏贱儒。”

琢磨不透,心思飘忽……

“但是后来田鸠又率领弟子入秦。田鸠欲见先王惠王,留秦三年而不能拜见惠王。有个客人把这情况告诉了楚王,田鸠就去见楚王。”

邵平说起,“只是墨分三派。。有相里氏之墨,邓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根据这三个流派最后选择的诸侯国,它们又分别被世人称为秦墨、楚墨、齐墨。”

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了。

因为扶苏,他的主张和口号都是和齐墨一致的,而且齐墨最擅长的就是辩论,这几乎和扶苏主张以及性格是完美契合的。

“相夫子在墨子故去后,创设了一個以学者辩论为主的门派,他们游历各国,讲授墨家的兼爱思想,他们反对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甚至包括起义),希望能用柔和的方式去获得和平,也是思想上最幻想的一派。”

“墨家三派,一派已经归于秦国。”

“昔日,墨家巨子相里勤注重科技研究,非常务实。相里勤最终帮助秦国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只有我们秦国的制度,是最接近他们墨家的最终设想的,构建大同、非攻、兼爱,所以他们愿意帮助我们秦国完成统一战争。”

所以扶苏一下成为了齐墨一派人人议论的对象。有人喜欢扶苏,那是因为他不喜欢战争,坚持非不到必要时刻不动杀伐。这样的性格,那在天下战乱结束之后,在诸子百家未亡之前,是非常受人欢迎的。

扶苏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夸他这句话,但是他能阻止他们吗。

他们总怀疑,扶苏其实最喜欢的是齐墨。而且这次墨家重聚齐郡临淄来,尤其以齐墨家反应最为激烈。他们内部已经因为扶苏的到来争吵起来了。

邵平说着,还专门留心看了看扶苏的反应。

“而在秦国,一个鼓吹耕战的国家,势利的风气在天下来说是最严重的。严重到下一代一生下来就学会互相攀比,互相询问家中爵位几何。”

邵平对曰:“然。而在田鸠之后,墨家巨子腹又居住在秦,深受秦惠王器重。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田鸠入秦传巨子位给腹。”

“一个国家最可怕的时候,其实不是战乱天灾频频,而是人们心中对国家没有信任。一个种族、组织、团体最可怕的也不是相比其他组织、团体、种族实力弱小,而是失去了信仰,失去了认同。”

这是龙是蛇,至今还没有办法去验证。

“楚王很喜欢他,给了他将军的符节让他到秦国去。他到了秦国,才见到了惠王。”

“太子想用墨家,但其实墨家早就被我秦国吸收的差不多了。曾经的墨家入秦后,给秦国做出了杀伤力巨大的武器不说,被封侯拜爵;也有的游侠入秦后,上阵杀敌,击退蛮夷,被封为将。”

让别人说谎可不好。

不能,因为这是一个既成事实。

邵平看到扶苏直接就接受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崇拜金钱、渴望功勋,这不是错,但是一旦超过了某个度,界限,就会造成非常可怕的后果。”

扶苏说这些话时,双目炯炯有神,和平日里与世无争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

“而楚墨一派,以游侠居多。巨子孟胜率弟子为楚阳城君守城,以巨子为中心,可说墨侠的活动中心在楚。后孟胜死,传巨子位给居宋的田襄子,墨侠派的活动中心转移到宋。”

因为扶苏平日里也都是这副表情。

当然也有很多齐鲁学者不喜欢扶苏。因为他嘴上总是说不喜欢战争,但是动辄发动超大规模的的战场,两次三番横扫楚国,一不小心就干翻了几十万人。

“最后楚国的墨侠派也在我秦得势。”

【现在还觉得蒙毅去拜访邵平路上遇到小儿那一段乏味吗?】

扶苏这么一说,邵平那是打心眼里欢喜啊。因为前不久某位太子的父亲刚刚作诗说自己比祖宗列代都厉害。

“国家对这种现象非但不加以抑制,反而不断鼓励,整个社会风气就会开始变化。最终出现笑贫不笑娼这种状况。”

知道的越多,越知道祭祀敬拜祖先应当秉持一种什么情怀。不管他死后人的魂灵在与不在,天庭还是地狱,先得拜了再说啊。

扶苏感慨说,“《吕氏春秋》篇中说,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等待时机。田鸠前三年在秦,不得其时啊。”

“其二就是保护墨家流传下来的精神。我一直都坚信,后人不应该让祖先们的鲜血白流。孟胜这样为了大义赴死的人,应该给予公论。”

“到了现在,只有一部分楚墨仍旧留在魏楚。唯一没有来到我秦国的就是齐墨。不过齐墨,也就是此次被太子号召前来在墨家之中最重要的嘉宾。”

“事实上贫贱其实没有那么可怕,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有黑就有白,有富贵就有贫贱。就因为有了我们这样至高无上,拥有一切的君王存在,所以才会凸显出来贫贱。”

“所以说真正可怕的让靠着不正当手段上位的小人居位,剥削民众。民众纷纷丢弃道德,丧失信仰。”

“这种风气一旦愈演愈烈,事情就会发展到国家难以控制的地步。”

“因为发展到了最后,人和人之间毫无信任,有的只是彼此孤立、对立、互相异化彼此。早晨醒来眼睛一睁,一看到其他人,攀比心立刻起。”

“等国家的民众到了这个地步。这时候的攀比心已经完全失去了他的正向激励作用,变得像是毒药一样。”

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穿一穿,亲戚朋友之间互相串一串,祖孙三代之间传一传。

“不出三代,国家必定陷入危难。”

扶苏说罢,又盯着邵平。

“你怎么看这些事?”

邵平被扶苏的激烈陈述问的懵了,过了好一会,他才缓过神来。他还先回忆了一下,他们一开始聊啥来着,怎么直接扯到了社会风气上。

邵平作揖,“臣大概明白太子想要做什么了。只是这除山中之贼容易,除人心中之贼可谓万难啊。”

扶苏就说:“贼,不一定要除掉,把他们赶跑就可以了。这个世界上,偷窃这种行为是不会消失的,也许偷窃这种行为,本来就不该被定义为偷窃。”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行为是没有办法消除的。但是对待这些社会乱象,恐怕要得弄清楚,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去纾解。”

邵平就问扶苏,“敢问太子,太子打算怎么赶跑贼。”

“自然是让清正贤明之士居于上位。曾几何时,为了争霸,诸侯国上下无所不用其极。在那种状况下,被迫选择一些手段是没有办法的。”

“但是今天,战争都已经结束了。难道还要压抑君子,让小人掌权吗。”

扶苏一早就发现了嬴政理政的弊病,为了集中权力,所以让小人掌权。但是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按照易经上的道理处理小人。

在易经之中,君王是可以任用小人的。因为易经讲的就是变。但是你用完小人,可以继续留着他们,要给予他们财物,但是绝对不可以继续再使用他们。

当初使用小人,不就为的是扭转乾坤,使得天地风清气正吗。但是在用完了小人之后,却又不能够及时使用君子,让君子来治理国家,这就是他后期执政最大的失败。

邵平听明白了扶苏的话。

“所以太子是打算,借着这次诸子百家,为秦国选拔一批清正廉明之士。日后让他们执政?”

“汝渐知吾也。”

邵平就忍不住担心起来,“此事恐怕只能为少数人知晓吧。若是太子您的心意传到了咸阳,他们恐怕不再会支持太子了。”

“我可是来消除威胁秦国的不利因素的,和朝中大臣们利益是一致的啊。”

邵平心里担忧,可是又忍不住想笑。

因为扶苏太聪明了。

他把所有人都给骗了,他说要来为帝国铲除异己,实际上是给自己招揽人才了。太子你可是真的大公无私啊。

还把我吓得,以为太子真的温良恭俭让,对大王过于孝顺了。

不过这样也可以趁机提拔君子,排斥打击小人。

小人都是时局养出来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君子,但是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们看到一个坏人树立的榜样,就会跟着去做。

只有让君子壮大,君子治世,这样国家才会有盛世。

事实上,儒家倡导的伦理道德观,那对治世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实很多有道德的富商、大臣,他们的存在是对社会有正向意义的。

他们不会欺辱弱者,反而靠自己强大的实力制造更多的财富,更多的岗位。他家里的财越多,就帮助的穷人越多。这种人他们非常会治家,让自己做好,随后感化别人。

但是这样的人,一般来说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扶苏要做的,肯定不是喊口号说,让这些人多一点吧。说是没有用的。

自己养一波,在民间培养一波,等到自己和他们一起居于上位。

从上九到六九,全部都使用贤能,天地次序定位,以真正的天性来治理国家。那真正的天性是什么,就是永远往下看。

不信你就抬头看天啊,天无处不在,你走到哪里抬头看都是天。而天永远是向下看,向下照顾民众的。

这就是扶苏主打的治国思路,也是现在正在着手操办的事情。

“说起来,也算是喜事。三家分晋至今,天下便有七雄,七雄互相征伐,兼并弱国。”

“因为诸侯王挑起的战争,衍生出了诸子学派。到现在已经快要八十多年了。”

“如今天下太平,曾经诸侯王都奈何不了的百家学派,如今都归于同一个国家。这不正是老天交付机会,让我秦国来整理这些百家学说吗。而吾幸甚!遇此天时,日后必定建立大功。”

邵平望着扶苏,本来觉得扶苏不像是能写出度关山那种诗句的人,现在看来,扶苏就是这样的人。

“太子说的没有错,真正要想解决诸子百家的问题,非得以强有力的朝廷来处理这些事。让君王集中权力,从上到下树立榜样。这次结合诸多门派,为的也是同样的目的。”

“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所以说,诸子百家的学说,个个都很有用。但是现在,怎么把他们合起来。合到谁手下。这恐怕不能急啊。”

“臣请太子切莫冒进。以臣之见,先利用诸子百家之间的矛盾,消灭那些无益的门派才是要紧。”

“比如齐墨是吧?”扶苏问起,“他们的理想太过纯洁,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确实要修建掉。”

“就好像大树,长久地不修剪,由着枝干自己生长,到最后叶子太过茂盛,会把树干压垮的。”

邵平望着扶苏,感觉不可思议。

太子到底是怎么做到,那么冷静睿智的……

“只是,臣一直以来,有一个担忧。”

“说吧。”扶苏今天心情好,想听听谏言。

“太子的理想太过高远,太过宏阔。”

扶苏冰冷的眼神落下来,要不你还是别说了。

但是理智,让扶苏轻微克制了一下。

“比如这人才的事情。太子毕竟是一个人,能力有限,而这一次,太子召集了诸子百家,在野士人。人数加起来过万。就算里面有七成人是滥竽充数,并无真才实学的。”

“试问太子怎么辨别呢?诸子百家的辩驳,也许是个好方式,但是摘取下来的只是门派而已。未必齐墨家没有贤能,未必子思之儒,颜氏之儒中就没有奸邪。”

“就算最后筛选出来了。而太子一个人,又怎么可能选用三千人呢。太子怎么可能做到了解三千人呢。”

扶苏摸着腮,这个也不是说他欠考虑。

主要他是穿越者啊,已知历史已经考验过了这个时空下所有的人了啊。忠奸善恶扶苏清清楚楚,他只需要把那些历史上留名的特别厉害的带在身边就好了。

而且因为开了上帝视角,扶苏很清楚那些人需要防范,哪些人不需要防范。

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可不就是熟知历史吗。

“自然是选最优。”

邵平皱眉,“敢问太子,当年昭襄王在世时,手下有大将白起,副将司马错。现在大王在位时,手下有大将王翦、蒙武。”

“假使太子手下,既有白起,司马错之流,又有王翦、蒙武之才。在太子眼中,如果同时使用白起和王翦,所以就要不启用蒙武和司马错吗?”

扶苏还真的被这个问题给问住了。

“那你又认为该如何呢?”

“请太子放宽心,下放权力。”

扶苏摇头,这件事,他不是没有想过。主要是手底下没有一个能用的。

“吾今启用者,多来自乡野之地,经历的事情少,掌握的本事尚且不足。一旦放权下去,怕是难以收场。”

他现在就是个太子,又不是皇帝。

自己手上又没什么实权,虽然建立了战功,但是他也没有办法直接领导军队。而且自己的名声固然是自己最大的优势,但是也是自己最大的包袱。

贸然下放权力,真要闹出点事情来,小心自己第一个被架空啊。

那昔日的安国君不就是一门心思做太子,使用了华阳夫人的背景,结果最后手中没有实权吗。怎么死的,都存疑啊。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