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张良呢? (求打赏月票!)

2个月前 作者: 皎皎秦时月
第131章 张良呢? (求打赏月票!)

第131章 张良呢? (求打赏月票!)

“原来您是这么认为的吗?”信一脸崇拜地看着扶苏。

他有时候感觉,太子似乎有着用不完的能量,像太阳一样,用一些外人无法理解的方式,却可以温暖很多人,帮助很多人。

但是现在他知道了原因,原来是太子曾经见识过那样的美好,所以才愿意践行。

但是没想到,太子内心深处是想离开这个世界的。

信忽地感觉,其实太子内心深处应该是很孤独的吧。因为太子所做的大部分事情,不是惹得众人恼怒,就是招人口舌议论。

“太子竟然想要离开这个世界吗?”

“不过偶尔一说罢了。”穿越过了见识了黑暗,正常人都会想着还是回到两千年后的世界才对吧。“这种话,绝对不要说出去,否则蒙将军又要大题小做了。”

“做太子实在是不易,每一句话都要字斟句酌地说,半点自由都没有。”

信眼中笑着,“臣明白了。”

这是他和太子之间的秘密。

沉默了一会儿后,信又说道,“太子,您其实可以相信我。”

灌夫忽地清醒了。

“什么?相信谁?”灌夫猛地坐起来,他看到信和太子坐的非常近,一起望着外面的湖泊。

信的脸色自然大变,像个铁秤砣一样。

他准备好的说辞只能放在肚子里。

灌夫撑了个懒腰,“啊!我睡了多久?”

“问你自己。”信黑着脸。“要睡不多睡一会。”

扶苏站起,来到湖边上。

灌夫笑着对扶苏道,“太子,少内史居然关心我了。”

“是啊,可见是新郑是个好地方,能让人打开心扉。”扶苏回头,冲着信微笑。

信也微笑着。

“新郑此行,实在是不虚。”

灌夫看着太子和信四目相对,仿佛眼睛里闪着光。灌夫喃喃自语,“我睡着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啊。”

扶苏望着湖面,“新郑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风景秀丽,良田十万亩。如今的天下,各国到处频繁发生地震、旱灾、水灾。而新郑却能保持这样秀丽的风景,不受灾害的侵袭。”——

接下来的日子,新郑城内再度笼罩着一股子血腥恐怖的气氛。

缟素之衣只有女人穿了。

而被举报参与之前两次叛乱的贵族们也都一个个的浮上了水面。

虽然只有极少数人被供出是事情的谋划者。

但是这些人反而早早就带着家财逃之夭夭了。

而这件事却是所有的贵族都是知情的,大部分都是装作不知道,也即默许此事。

少有人给予财物资援。

但是最终被府中奴仆、门客检举揭发的自然就是这些昔日做壁上观的贵族。

甚至于,原本只是检举揭发贵族后裔,但是事情发展到后来,他们将富有的商贾也一一揭发,说是他们也参与了叛乱。

至于这些被揭发的商贾、贵族,所谓证据大多都是口耳相传。

而且还有一小部分贵族,商贾,平日里没有做什么恶事,很多时候还周济庶民。

扶苏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但是庶民、奴仆、佣耕者,对于分走贵族土地的呼声越发高涨,甚至在短短十日内,邻县也又有人喊出了这样的呼声。

也不知道是谁不小心把扶苏在新郑的消息透露了出去,大街小巷上便到处都是人传颂着秦国太子。

“太子大仁大义啊!”

“今太子损上益下,诛除小人,还我新郑安宁,我等愿意为太子效力。”

“太子威加四海,德披天下,行仁义之事,利颍川郡民。”

“……”

一些从中趁机谋取了巨大利益的小人率先成群结队地站出来,伏跪在驿馆周围大声地拜谢。

他们站的距离,刚好是在驿馆门口河边柳树处,隔着宽大的桥梁。

看守的甲士们隔着拒马桩对着他们搭起弩机,听着他们说这些歌功颂德的话。

事实上,因为城中庶民暴乱,受伤害的其实还是庶民,家家户户夜里都把门关的严严实实的。

大街上行走的人都没有了,米仓米铺,商行基本上也都关门了。

生计一度凋敝。

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原本是好人的农民,也开始为了利益抛弃廉耻,一起加入举报,以此分走贵族的田地。

扶苏没来之前,新郑城中是阴云密布,叛乱也是在夜里发生的。

但是扶苏来了之后,城中的暴乱则是在明面上进行的。

大家都疯了似的。

年轻力壮的汉子成群结队,四处举证,四处搜刮分走贵族家的财货。

过去那些佣耕者,根本在大街上走路都抬不起头来。

如今一个个腰杆挺直,比秦国上等甲兵还要威风。

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是秦国的将士们害怕了。

他们里三层外三层自己互相围着,对扶苏的护卫也又加重了。

扶苏原本还想去别处看一看,这下倒好,他现在被困在了这个驿馆里。

扶苏手里拿着一盒干蚯蚓,坐在灌夫和士兵给他做好的船上,往湖中扔着。

原本很幽静的园子里,现在外面是一片喧哗。

“太子,您听到了吗?他们现在都在外面夸你。”

灌夫脸上满是喜色。

“我就知道,这旁人解决不了的事情,太子一定能解决。”灌夫不住地说着。

陪在扶苏身边的长吏公冶举也笑着,“太子实在是高明。原先这些人称呼我秦国上至君王下至官吏,都要在前面加上秦国二字,如今却不同。”

“太子,您做到了过去我们所不能做到的事情。”

公冶举说着。

扶苏却望着天。

说好出来要好好玩,结果现在自己只能待在这个小驿馆,这里甚至都没有羽阳宫大。

“这么久的日子了,这些庶人也应该折腾完了吧。那些佣耕者中,大部分人都有得到土地吗?”

“回禀太子,据臣的了解,佣耕者中十之有九都抢到了土地。”

船确实是在湖上飘,可是这就一个小湖泊。

扶苏游到这头,公冶举就能沿着走廊走到这头。

他只是隔着湖面给扶苏禀报。

扶苏放下鱼食,擦了擦手。

“让你整理的名单,我已经看过了。我很好奇,曾经在韩国非常出名的五代韩相之后,为什么没有在名单上。”

扶苏忽地问起这个。

公冶举闻言,眼神一颤。

他双手捧起作揖,“太子是问韩相之后?”

“堂堂韩国丞相,怎么名单上缺少他的后代呢。”

公冶举嘴唇打着颤。

他定了定心神,这才慢慢说道。

“太子,韩国张氏,确实五代为韩相。”

“我是问伱,他的后人何在?”扶苏的声音忽地提高,围着游船的鱼儿都被惊地四散,逃跑的时候鱼尾翘起打起了水花。

“他们家的人,都死了吧。”公冶举低着头说着。

先秦时期的语言,其实和现代社会差不多,他们也有很多语气词,只是记录当时音节的符号就是汉字。

而因为后世那些字体的字音都被改变了,所以后世很多人无法对得上。

其实很多古代语气词矣,夫,哉,其实就是呢,吧,啦的意思。

古人的语言非常丰富,现代人有的语气词,他们都有。

因为时代虽然是变化的,可是人类的感情是永恒不变的。

扶苏融入的好,古汉语功底给他的帮助非常大。

那么简单的一句回话,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加个吧字可见是公冶举自己也不确定。

“我问你,张良呢?那个反贼呢!我叫你拟名单,就是想看他的名字。可是你写了五十个名字上来,没有一个是他的。”

扶苏非常生气,将竹简啪地扔在了公冶举的手边。

公冶举这才慌了。

太子居然知道张良这号人物。

可是太子是怎么知道的啊,不管了。

先过了眼下这关再说。

“太子所说的张良,可是祖父张开地,父为张平的那个张良?”

扶苏没有说话,只是用冰冷的眼神看着公冶举。

公冶举满脸冒着汗,“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张氏在整个韩国确实非常有名。”

“可是,他们家早就绝脉了。”

“绝脉?”秦始皇都死了,张良还在蹦跶,他怎么会死?

“太子,张平很早就在战场上去世了。只有张开地一人在韩国独自撑大梁,他的儿子早逝,却有两个孙子。这两个人按照大王先前的命令得以活了下来。”

“只是很快,张平的小子就因病去世了。他的大子,叫做良。他长相俊美,如同女人一样漂亮。”

公冶举说着。

“在我秦国灭韩国之后不久。那个张良当时还年轻,没有在韩国朝廷任职,韩国破灭后,张良还有私家仆从三百人,他在弟弟死后没有办理葬礼,而是将全部家财都投入叛逆谋反之事,到处征求刺客行刺大王,想要为韩国报仇。”

扶苏望着公冶举,他对眼前这个人非常失望,因为他做不好自己交给他的唯一一件事,“这么重要的人,那你为何不报?”

公冶举不敢再看扶苏的眼睛,只是低头眼神乱瞟地面。

“回禀太子,他失踪了,八成是死了。第一次叛乱中,我们就发现了张良是主谋之一,我们立即抄了张氏的家,士兵冲进去,直接砍杀,场面混乱,没有生还者。此后我们也都找不到他。之后的几年里,也没有发现他活动的身影。他应该是被趁乱绞杀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