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孝文帝推行汉化

3个月前 作者: songyvsh
52、孝文帝推行汉化

孝文帝推行汉化

亲爱的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新视角读南北朝史》之四十一,孝文帝推行汉化。作者宋玉山,演播。

孝文帝拓跋宏,是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在历史上大名鼎鼎。他突出的成就,是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化,使北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了北方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发展。

《魏书》记载,拓跋宏出生于山西大同,母亲是献文帝的妃子李夫人。拓跋宏出生的时候,正是祖母冯太后临朝称制时期,冯太后见小孙子十分可爱,便亲自抚养,不再临朝,而让献文帝亲政。拓跋宏三岁时被立为太子,按照北魏子贵母死制度,他的生母李夫人被赐死。所以,拓跋宏从小到大,都是由冯太后抚养教育。

冯太后是汉人,拓跋宏自幼受到汉文化熏陶,性情温和,仁孝至纯。他四岁的时候,父亲身上生疮,疼痛难忍,拓跋宏趴下来,亲口为父亲吸脓。人们都很惊讶。

冯太后对拓跋宏要求十分严格,请了名儒教他读书。拓跋宏读书十分勤奋,达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年龄不大,就通晓四书五经,还广泛涉猎诸子百家和史书传记。拓跋宏喜爱,写诗作赋,很有才气,他也练习武艺,骑马射箭,箭无虚发,属于文武双全。

拓跋宏稍大一点,冯太后就有意让他参与朝廷事务,让他起草一些诏敕册文,培养他的政治才干。冯太后外出巡视的时候,也把拓跋宏带在身边,对他言传身教。拓跋宏性格谨慎,从不违背冯太后的旨意,即便他成年之后,也不揽权,事无大小,均听从冯太后决断。

公元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政。这个时候,他已经二十三岁了,相当成熟,又在冯太后长期教导和影响下,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于是,孝文帝继承冯太后遗志,继续推进汉化改革。

对冯太后制定的婚姻制、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等改革措施,孝文帝毫不动摇地向前推进,同时,进一步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作明堂,建太庙,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孝文帝仿照汉人官制,核定了九品官制;依据儒家六经,制定音乐声律;颁布新律令,废除了车裂、腰斩等酷刑。

北魏的都城在平城,平城地处偏北,路途遥远,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中原文化,因此,孝文帝决心将都城迁到洛阳去。可是,鲜卑人习惯了北方的气候和生活条件,大多数不愿意南迁。孝文帝多次劝说,效果不大。

孝文帝心生一计,想了一个好办法,他打算用南征的名义,把朝廷大臣和军队都带到洛阳去,造成迁都的事实。这个时候,南朝宋早已灭亡,南齐正处于混乱的后期,从客观上讲,正是南征的好机会。

公元493年8月,孝文帝率领文武百官和百余万军队,几乎倾巢出动,向南进发。由于队伍庞大,特别是非战斗人员较多,行军速度缓慢,走了两个多月,才好不容易到达洛阳。队伍人马疲惫,孝文帝命令在洛阳休整。

这时已是深秋,阴雨连绵,道路泥泞,越向南越难走,朝廷大臣和将士们都不愿意再走了。于是,孝文帝借机下令,在洛阳建都。有些鲜卑贵族虽然内心不愿意,但更怕继续向南走,便不敢再有异议了。迁都大事就这样办成了。

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南下,涌入中原。鲜卑人与中原的汉人,在服装、语言、风俗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不利于各族之间的交流。为了让鲜卑人尽快融入中原,适应新的环境,孝文帝决心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化。

公元494年,在迁都的第二年,孝文帝下令,禁止鲜卑和其他少数民族穿胡服,所有人一律穿汉人服装。这样,人们在街上走着,就很难分清是哪个民族的人了。为了使外来人员尽快安居下来,孝文帝下诏,给他们分配土地,并免除三年的租赋。

公元495年,孝文帝颁发诏令,禁止鲜卑和其他少数民族说胡语,所有人一律说汉语,而且规定不会说汉语的人,不得做官。孝文帝专门建了许多学校,集中教少数民族民众学汉语。

公元496年,孝文帝又下令,取消鲜卑复姓,改为汉姓,他自己带头,将拓跋氏改为元姓,拓跋宏改成了元宏。于是,鲜卑人纷纷改成了元、刘、贺、于、穆、陆、长孙等姓。从此以后,在姓名上也分不出哪是汉人,哪是鲜卑人了。

孝文帝还规定,凡是迁到洛阳来的鲜卑人,都称为洛阳人,死后要葬在洛阳,不得还葬北方。孝文帝大力提倡鲜卑与汉人通婚,他和皇族带头娶汉族女子。另外,在计量器、货币、商品交换等各个方面,均以汉族的为标准。

孝文帝全面推行汉化,有效缓解了民族隔阂和民族矛盾,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融合,对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后来,鲜卑族消失了,大多数融入到汉族之中。所以,有人说,孝文帝对于民族融合和汉族的壮大有功,而对于鲜卑族的消失有“罪”。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影响是巨大的,自然引起一些人的反对。孝文帝的太子元恂,就公开对抗汉化。元恂身体肥胖,最怕洛阳炎热的夏天,常思北归。他又不愿意学汉语,穿汉服,对汉族衣冠尽皆撕毁,以发泄心中不满。

公元496年,孝文帝外出巡视,元恂与左右密谋,想趁机逃回平城去,结果没有成功。孝文帝大怒,将他杖打一百。元恂不思悔改,反而密谋造反,最后被孝文帝赐死。

许多鲜卑贵族,对孝文帝亲近汉人、推行汉化十分不满,图谋叛乱,结果阴谋泄露。孝文帝采取果断措施,抓捕百余人。孝文帝见反对势力挺大,只好妥协了一步,允许鲜卑贵族们冬天在洛阳,夏天去平城,被人们称之为“雁臣”,意思是像燕子一样来回飞。

孝文帝心怀大志,他迁都洛阳、推行汉化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统一全国。公元497年,孝文帝觉得大局已定,便亲率二十万大军,从洛阳出发,攻打南齐。经过半年多战斗,魏军攻占了南阳、新野、南乡等地,消灭南齐军队两万多人,南齐有十五名将领投降。不过,在后来的涡阳战役中,魏军又失利了,损失不小。这个时候,恰逢南齐皇帝萧鸾病死,孝文帝借口说“礼不伐丧”,于是引兵返回。在回来的路上,孝文帝身患重病,经过急救,才转危为安。

公元499年,孝文帝不顾身体有病,再一次离开洛阳,御驾亲征。与南齐军队相遇后,孝文帝亲自部署指挥战斗。由于过于劳累,孝文帝病情加重,只好又领兵返回。在回军的途中,走到河南邓州,孝文帝再也支撑不下去了,病逝于行宫,时年三十三岁。

孝文帝死后,次子元恪继位,被称为宣武帝。宣武帝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率军攻打南朝,扩大了北魏的疆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