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文成帝始建云冈石窟

3个月前 作者: songyvsh
50、文成帝始建云冈石窟

文成帝始建云冈石窟

文成帝年龄不大,就继承了皇位。他在位期间,做的最有名的事情,是恢复佛教,并且下令修建著名的云冈石窟。

《魏书》记载,拓跋濬是拓跋焘的嫡长孙,他从小聪明伶俐,与众不同,拓跋焘很喜欢他,经常把他带在身边,不离左右。

拓跋濬五岁的时候,有一次跟随祖父北巡,恰巧遇见酋帅押解一名奴隶,并且对奴隶施以刑罚。拓跋濬不忍心看到奴隶受刑,对酋帅说:“这奴隶今天遇见我,是他的幸事,你应该赦免了他。”酋帅只得把奴隶放走了。拓跋焘很是惊奇,说:“这孩子虽小,却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天子。”拓跋濬长大以后,拓跋焘经常让他参与朝廷议事。

公元452年,只有十三岁的拓跋濬,在大臣们的拥戴下,登基做了皇帝,被称为文成帝。当时,由于宗爱作乱,北魏内部斗争十分激烈,谋权夺位持续不断。文成帝采取果断措施,先后平定了各地叛乱,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拓跋焘在位时,下达了灭佛令,使佛教受到重创。但靠强制手段灭佛是行不通的,遭到人们反对。当时,太子拓跋晃就反对灭佛,多次规劝父亲,并且保护了许多僧人。拓跋焘死后,要求恢复佛教的呼声甚高,因此,在拓跋濬称帝的当年,就宣布取消灭佛令,下诏恢复佛教,使佛教很快又兴盛起来。

文成帝实行较为宽松的治国政策,禁止严刑峻法,除谋反、杀人大罪外,一般不判死刑,还经常赦免罪犯,十五岁以下的慎用刑罚;颁发禁酒令,不得酿酒、卖酒和饮酒;减少徭赋,与民休息,发展经济;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可留一个儿子在身边奉养,不必从军服役。文成帝还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与南朝宋建立友好关系,互通贸易,息兵养民。这一时期,百姓生活比较稳定,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文成帝重视对地方的治理,经常派人巡察各州郡,看田地是否荒芜,百姓吃的是否有肉,穿的是否整洁,有无盗贼,民众是否有怨言,等等,把这些作为考核官吏政绩的重要内容。文成帝还经常亲自巡视地方,所经之处,必定接见年高的长者,询问百姓疾苦。

曾经被打败的北方柔然,此时有所复苏,经常侵扰北魏边界。公元458年,文成帝亲自统率十万骑兵、十五万辆战车,去讨伐柔然。魏军穿越沙漠,旌旗飘扬,绵延千里,柔然不敌,纷纷远遁,其中有几千个帐落投降。文成帝在柔然刻石记下战功,然后凯旋而归。

文成帝在位期间,下令开始修建云冈石窟,这是他在中国文化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经过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的修建,目前存有主要洞窟四十五个,石雕造像五千多尊,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的早期石窟,就是文成帝下令修建的。文成帝下诏,让当时的著名高僧昙曜主持修建工作。昙矅是凉州人,年少出家,成为名僧,在拓跋焘灭佛时,被太子拓跋晃保护下来。

昙曜奉诏后,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石窟修建中,他用了五年时间,开凿了五个石窟,每个石窟都有一个大佛,象征着北魏初期的五位皇帝。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劲健、浑厚、质朴的风格,被后人称为“昙曜五窟”。

昙曜建造的五个大佛,模拟了北魏五个皇帝的形象,象征北魏皇帝是佛的化身。其中有一尊大佛,脸上和脚部各嵌一黑石,据说文成帝的脸上和脚部,也各有一颗黑痣。昙曜是在告示世人,文成帝就是佛的化身,君权神授,不可动摇。有意思的是,在五尊大佛当中,也有模似下令灭佛的拓跋焘。

更有意思的是,文成帝虽然是佛的化身,虽然他下令恢复了佛教、修建了云冈石窟,但是,他本人并不信佛,而是信奉道教。

对此,《魏书》和《北史》记载得都很清楚。记载说,公元454年2月27日,文成帝亲自驾临道坛,接受道家文书,举行仪式,仪式完成后,赏赐了群臣,还特赦了京城有罪之人。看来,文成帝只是把佛教作为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而已,至于他是不是真的信道教,恐怕也很难说。

公元465年,文成帝在当了十三年皇帝之后,不幸病逝,年仅二十六岁。文成帝虽然死了,但他始建的云冈石窟却与世长存。

文成帝英年早逝,他继位的儿子幼小,北魏就进入了冯太后执政时期。那么,这位女性掌权者,干得怎么样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