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继续看剧本

3个月前 作者: 山茶树上
第二十一章 继续看剧本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两年之久,这两年中朝廷各部官员或升或贬,各个机要之处都有王魏两家的人担任要职,除此之外,因为新皇广纳人才不论出身的新制度所涌入的官员也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利。朝堂之上风起云涌,并不像表面那么平静。

就在这个时候,后宫发生了一件大事,娴妃王琳娇中毒身亡,经过一番清查,下毒之人竟是四妃之一的敏妃宁采儿。心爱的宠妃被下毒致死,皇帝心痛难当,当即命令锦衣卫收押敏妃为娴妃抵命。敏妃宁采儿面白如纸,在被带走的时候突然挣扎着对着皇帝大喊冤枉,并称是德妃陷害于她,真正下毒之人是德妃魏明珠,并说自己有德妃下毒的证据,敢和她当面对质。

皇帝并不相信敏妃的胡言乱语,但是为了服众还是给了她一个辩解的机会,没想到敏妃真的拿出了德妃下毒残害娴妃的证据,铁证面前皇帝也无法说服自己,挥了挥手让人暂时把德、敏两位嫔妃关押起来,事情查清在做定论。

就在这时,吏部官员赵立德弹劾武穆候世子魏勤罔顾国法,仗势欺人,打死临安县主簿强占其妻为妾。强抢民女这种事情在这些大人眼里其实并不算什么,私下间还以此作为一段风流韵事酒后谈资。

然官家女子就不同了,尤其还是已为人妇的官家之妇。一石激起千层浪,弹劾武穆候的奏折一个接着一个,所奏之事越来越重,桩桩件件证据确凿。让一副老神在在从容不迫的站在朝堂第一排的武穆候的额头沁出了汗水。

皇帝冷眼看着群臣的激辩,胸中涌起一股咳意,强压了几次还是咳了出来。王家和魏家的派系官员相互指责,争辩,好似街边无知妇人一般就差破口大骂了。奈何王家这次准备充分证据确凿,魏家派系的官员渐渐的有些支持不住,颇有偃旗息鼓的意思。皇帝抬手制止了朝臣们的声音,证据面前不容徇私,他着锦衣卫关押了武穆候魏勇和他的长子,着大理寺,吏部还有锦衣卫一同查理此案。

一个月后,武穆候贪赃枉法,残害忠良,抢占官妻等证据一一呈现到了皇帝面前。除此之外,锦衣卫还查出武穆候居然指使德妃对皇帝下一种会使人成瘾的毒药,以此固宠。看到这里,皇帝气的额头青筋暴起,高声喊道:“好,好,好,好一个武穆候,好一个德妃。”

历经两朝的武穆候府就这样陨落了,投靠在武穆候门下的各部官员也都下狱的下狱,罢免的罢免。皇帝似乎是真的气到了,只要牵扯到这个事件中的官员没有一个能够毫发无损的。拔出萝卜带出泥,被下狱审讯的官员又牵扯出新的官员,一时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生怕稍有不慎丢了性命。

这样战战兢兢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一年之久,除了武穆候派系的人,其它各部都有被罢免下狱的官员。经过这一番洗礼,此时的朝堂上显得空荡荡的。为了维持各个部门的运作,朝廷不得提前开恩科,选拔新的官员。

新旧官员的更迭使得朝堂之上有了新的变化。武穆候派系陨落,其他世家的人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殃及,各大家族已经不复当初的荣耀。

后宫之中更是如此,嫔妃们人人自危,都怕卷入到这场危机中去,恨不得自己是一个透明的人。倒是皇后娘娘依旧如初,深居简出,不卑不亢。经历了德,娴二妃的事情后,皇帝似乎有些心灰意冷,除了偶尔去皇后宫中其他嫔妃处几乎不在踏足。

世家大族对朝廷的影响越来越少,那些想要像从前一样依靠祖上余荫想受荣华富贵的权贵们日子越来越艰难,而曾经那些负有才华却无法出头的平民学子却一点一点的涌入朝堂,形成了一股新的势利。就在所有的事情都在向着萧然的预想的那样发展的时候,边关传来了急报,塞外的蛮夷扎和布部落,冲开了边关的防守,已经进入中原。

扎和布部落在前朝时期曾数次侵犯中原,最严重的一次甚至攻打到了灵丘一带,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前朝的百姓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最后,还是林夏染的外祖父欧阳将军率军击退了他们。

扎和布部落的人身形高大,体格健壮,善于骑射。他们来势凶猛,萧然接到边关告急的战报之时,大军已经进入了向元河一代,不日就有可能逼近灵丘,真守边关的主将莫大海为了抵抗蛮夷的入侵他誓死抵抗,最终牺牲在了边关的隔壁上,尸首被蛮夷挂在了城墙上,风吹日晒好不悲惨。灵丘易攻难守,如果让他们顺利到了那里,那么一切将不堪设想,这个消息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萧然经过一番思考,派出骁勇善战的威宁候顾威为主将带兵出征。顾威曾是和帝后并肩作战的开国功勋之一,战功赫赫,威名远扬。然而,让皇帝选择他作为主将的原因除了他的本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顾威和帝后相识于微末,一起经历过无数次生死之战是帝后可以信任的人。新朝刚刚建立许多遗留问题都需要一点点的解决,看似平静的朝堂实则暗流涌动,蛮夷入侵的时间和顺利程度让皇帝的眼中闪过一抹厉色,看来有些人忍不住了。

为了鼓舞士气,帝后亲自站在城楼生目送众将士的离开。这是开国后的第一场重大战争,重要的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就在顾威带兵出征后的第三天,被封为异姓王的齐王也就是曾经的宁国侯,反了。

齐王的反叛一直在萧然的预料之中,他一直派人关注着齐王的动向。只是没想到会这快,而且是在扎和布部落入侵的这个时间,一切似乎都太过巧合了。齐王不足为惧,棘手的是,此刻的朝堂之上情况复杂,正是皇帝和世家博弈的关键时刻。可以信任又有将帅之才的顾威已经派了出去,莫大海又战死在了边关尸首现在还没有运回王城。朝廷中的其他几位武将,皇帝并不能十分放心。就在他犹豫着要不要启用前朝老臣的时候,林夏染主动请缨,担任讨伐齐王的主帅。

此次征战十分危险,皇帝当然不会同意,奈何林夏染铁了心的要出征,两人甚至为此赌起气来。两人相识于微末,他们惺惺相惜,心意相通,彼此都太过了解对方的心思,最后还是萧然败下战来主动求和,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林夏染不得不带上萧然的贴身护卫夏峰几人一同上路。

就在大家猜测皇帝会派谁带兵,平息战乱的时候,皇帝宣布由林欧和王老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出征平反。大军已经抵达漯河一代,不日就能和宁都府的驻军汇合,迎战叛军。这个消息一出朝堂一片哗然,众人都没想到那个几乎消失了几年的林欧将军居然再次出现,还被任命为讨打叛军的主将。那么,这几年林将军去哪儿了呢?以陛下的态度来看,林将军不仅没有失去帝心而且是深得皇帝信任呐!

讨伐齐王的大军一路北上,一路接管了川北,淮南和宁都府的驻军,整合了新的队伍后,在洛川府一带和叛军展开了战斗。林欧将军用兵如神,打的叛军节节败退,伤亡十分惨重一路丢盔弃甲。平叛大军传来喜讯的同时,威宁侯顾威也传来了捷报,威宁侯率领十万大军和蛮夷经过了三次大战,折损敌军五万人,向朝廷传递战报之时已经把他们逼退到绥河以北的山林中。消息传到王城,城中百姓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倒不是百姓多么拥戴新朝,实在是饱受战争之苦的他们好不容易迎来了安稳着实怕了。

林欧的胜利也让朝堂一改往日的压抑,愁眉不展的大臣脸上也出现了笑容,反而是高坐在龙椅上的帝王似乎并不十分欣喜,好似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似的。

前方军队频频传来喜讯,威宁侯顾威不负众望,最终在岭南战胜了蛮夷大军,并且活捉了蛮夷可汗的长子阿巴西古。目前大军驻扎在岭南驻军的阵地,等待着陛下的旨意。

蛮夷的问题解决了,齐王那边也有了新消息。林欧将军和王老将军于义县围堵了叛军,林将军更是亲自射杀了齐王,彻底平反了叛军。遗憾的是,林欧将军在夷陵征战时遭人偷袭中了箭伤,后来又没有精心调养,斩杀齐王之后旧伤复发,因其伤势严重目前无法班师回朝,平叛大军目前…

大殿之上,秉笔太监尖声细语的念着斥候传来的战报。

“你说谁中箭了?”

大殿之上突然传来皇帝的声音,众人闻声惊讶的看向龙椅之上的帝王。只见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此时已经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正怒目圆瞪看着秉笔太监。

秉笔太监被皇帝一吼吓得整个人都哆嗦起来,不停的颤抖,声音也是断断续续的“陛……陛下……是……是林将军……”面对皇帝的盛怒,秉笔太监余下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皇帝的目光吓得跪在了地上。

皇帝从他手中抢过战报,一目十行的看了下来,脸色越来越白,握着纸张的手隐隐有些颤抖,整个人绷得紧紧的,好似在强力克制着什么。

众大臣偷偷观察着皇帝,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到了。这个林欧将军到底和陛下有何种渊源?看陛下这个态度似乎对他不是一般的看重啊!

就在大臣们猜测陛下接下来会如何封赏林欧将军的时候,几天后的早朝皇帝却平静的宣布,林欧将军伤势过重,已经不治身亡。王老将军会在三日后带着林将军的棺椁和部分军队班师回朝。

这两场战争的胜利可谓是解决了新朝立国以来最大的内忧为患。讨伐齐王的这场战争解决了齐王又收回了北川,淮南,宁都府等地的军权,使军权不在分散。

和蛮夷的这场大战斩杀了蛮夷四万余人,迫使蛮夷可汗不得不派出使者和谈,并且承诺每年进攻新朝金银财宝,皮裘宝马等若干财物,并承诺未来二十年内不会踏足中原一步。除此之外,长期空虚的国库经过了几年的时间也渐渐充盈起来,如参天大树般盘根错节的世家逐渐凋零,不得不低调隐忍,以求能够保证家族的繁衍,不致陨落。

后宫之中,长期礼佛的皇后一改往日的低调,彻底接管了后宫的所有事宜,从新制定了宫规,缩减了许多不必要的开销,锐减了一些可有可无的职位,宫内侍者各司其位,大大降低了开销。这一举措得到了前朝,后宫,百姓的一致认可,皇后的贤名美名远扬。就在此时,皇后又被御医诊出喜脉,消息传出,让一直忧心皇室子嗣艰难的忠臣们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看来陛下的身体是没有问题的。

皇后身怀龙嗣的消息一出,让一些原本因德,娴二妃争宠而导致家族陨落的家族又萌生了想要靠女子争宠恢复荣耀的心思。德,娴二妃事后,皇帝很少涉足后宫,就算涉足也只是宿在皇后宫中,其他妃嫔的寝宫是一步都不曾踏足。但是,现在不同了,皇后有孕,按规矩是不能够再侍寝的。如果皇帝不涉足其他宫殿是不满意那几位嫔妃,那么自己家中精心调教过的少女是不是就有机会了呢,如果再趁机怀上龙嗣......

有着此种想法的家族不在少数,朝中又有了希望皇上广纳嫔妃为皇家传承血脉的奏折一个接着一个。然而此时的皇帝,接到奏折后冷笑连连,用力一挥奏折悉数飘落在大殿之上,众臣看到皇帝的举动,纷纷惶恐的跪倒在地。

皇帝的眼神冷冷的从重臣身上扫过,眼中寒光一闪而过。清冷的声音从他们头上传来:“寡人之家室,干卿何事?看来诸位大人实在是闲的很啊!边关的破损的城墙还没有修复,岭南的深山依旧毒气弥漫,诸位如果闲来无事,不如委派你们去驻守开垦,如何?”

皇帝的话让众位大臣冷汗淋淋,纷纷跪叩,不敢发出一个声音。陛下的心思众人也是明白了,从此以后,再没有一位大臣敢上书建议皇帝选妃纳嫔。

此后,皇帝再没有往后宫之中纳过一个嫔妃,所生的子女均出自皇后。皇帝勤勉,皇后贤德,百姓安居乐业,新朝一片欣欣向荣,一个属于萧皇朝的盛世已然来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