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9、李治并非软弱无能

3个月前 作者: songyvsh
精选9、李治并非软弱无能

李治并非软弱无能

李世民死后,他的嫡三子李治继承了皇位,被称为唐高宗。唐高宗的第一个年号,叫做永徽。

不少人认为,李治软弱无能,以致于让老婆武则天掌握了大权,夺去了唐朝江山。然而,从两唐书记载来看,李治固然不像他老子李世民那样雄才大略,但也决不是平庸之辈。李治勤奋努力,延续了贞观之治,特别是将唐朝版图拓展到最大,很有一番作为,史称永徽之治。

李治,公元628年出生,是长孙皇后的第三子,在李世民儿子中排行第九。李治从小性情温顺,特别孝敬父母。在他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朗读《孝经》。李世民问他,怎样才能做到孝?李治回答:“最重要的是修身,在家时事奉双亲,长大后事奉君王。上朝时想着为皇上尽忠,下朝后想着弥补皇上的过错”。

李世民闻言,十分高兴,说:“你能这样做,肯定能侍奉好父兄,当个好臣子。”李治上边有两个精明能干的哥哥,李世民起初根本没有让李治接班的想法,只是希望他做个好臣子。李治自然也没有这个野心。

后来,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黜,嫡次子李泰不够宽厚,李世民担心他如果继位,会危及其他儿子的性命,于是选择了宽厚仁慈的李治当太子。

李世民时刻把李治带在身边,培养他的执政能力。李世民征伐高句丽,没有达到目的,心情郁闷,生了个大毒疮。李治为了减轻父亲的痛苦,亲自用嘴吸吮毒脓。李世民及众人都对他的孝心感动不已。

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逝。他在临终前,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叫到身边,嘱咐他们好好辅佐朝政。当时,李治已经二十二岁了,所以用不着任命顾命大臣。

李世民去世以后,李治悲痛欲绝,抱着舅舅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不止。长孙无忌说:“先帝把江山社稷交付给您,您怎么能只知道哭泣呢?”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立即扶立李治登上了帝位。

李治按照李世民教给他的办法,把贬官在外的李勣召回朝廷,封为宰相。李勣果然十分感恩,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起,忠心耿耿地辅佐朝廷。李治又提拔重用了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等人。这些人都是忠贤之士,为李治的永徽之治做出了很大贡献。

李世民在晚年的时候,由于身体不好,制定了三日一朝制度,即每三天才上一次朝,商讨国家大事。李治继位以后,对众人说:“我年轻力壮,精力充沛,应该多干一些事情”。于是,他将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每天天不亮,李治就上朝,与大臣们一起处理国政,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李治每天都要亲自召见十几个地方刺史,向他们询问民间的情况。李治是很勤政的。

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总体上大见成效,可是,他晚年时出现了许多失误,尤其是征伐辽东,加重了民众负担,加剧了社会矛盾,有些地方出现震荡,皇室内部也不稳定。因此,李治继位之初,并不是莺歌燕舞,而是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公元653年,江浙一带爆发农民起义。江浙本来是富庶之地,但那一年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灾,当地官员不仅不开仓赈粮,反而照常征收各种赋税,结果激起民变。起义军起初只有两千多人,但很快发展到数万之众,他们攻占桐庐、睦州等地,并且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起义军的首领是位女性,名叫陈硕真,被称为“文佳皇帝”。陈硕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面对突如其来的农民起义,李治迅速调兵遣将,予以镇压。他命扬州长史房仁裕发兵南攻,命婺州刺史崔义玄率兵北进,南北夹击,围剿起义军。起义军都是普通农民,敌不过训练有素的朝廷军队,最终失败,陈硕真被杀。

江浙农民起义,给了李治很大震动,他颁发诏令,停止徭役和土木工程,减轻百姓负担。李治在朝堂上对大臣们说:“先帝在时,见你们屡屡上书谏言,终日不绝,现在为什么上书少了呢?难道真是天下无事吗?希望你们多多谏言,当面奏报也行,呈递文本也可以。”此后,大臣们谏言日渐增多,李治总是虚心纳谏。

农民起义刚被平息,朝廷内部又起祸端,房遗爱等人阴谋发动宫廷政变,企图推翻李治的统治。房遗爱是著名大臣房玄龄的次子,娶了李世民女儿高阳公主为妻,夫妻俩骄纵蛮横,品行不端。高阳公主与陈玄奘的徒弟辩机和尚通奸,李世民大怒,将辩机和尚处死,并冷落了高阳公主夫妻。李世民死时,高阳公主夫妻俩一滴眼泪都没掉。李治对房遗爱夫妻也看不上眼,他继位不久,就将房遗爱降为房州刺史,赶出了朝廷。

房遗爱夫妻心怀不满,阴谋发动宫廷政变。他们联络了李世民的六弟李元景、柴绍的儿子柴令武、名将薛万彻,以及李世民的女儿丹阳公主、巴陵公主等人,密谋除掉李治,拥立李元景为帝。不料事情败露,李治大怒,令长孙无忌审理此案,结果所有的人均被处死。

这是李治登基后的一桩大案,涉及人员很多,还涉及到李世民的三子李恪、六子李愔。有人说这是长孙无忌为清除政敌而搞的扩大化。可是,被杀的几乎都是李世民的弟弟、儿子、女儿、女婿,如果李治不同意,长孙无忌怎么敢呢?

当初,李世民选中李治接班,就是看中了李治宽厚仁慈,能够保住其他儿子的性命。可是,在李治统治时期,李世民的三子李恪被杀,七子李恽被逼自杀,六子李愔被流放而死。武则天掌权以后,又几乎把李世民的儿子全都杀光了。那个争夺太子的嫡次子李泰,还算幸运,在李治登基不久就自己病死了。可见,在皇权的字典里,是没有仁慈二字的。李治为了巩固皇权,一点也不软弱,该下手时就下手。

李治对大臣们的态度,也不软弱。公元555年,李治想废掉王皇后,另立武则天,许多大臣反对。李治十分固执,他想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办成,结果,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硬是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长孙无忌、褚遂良是李世民为李治指定的辅政大臣,时间一长,与李治产生了矛盾,特别是他们坚决反对李治废立皇后,引起李治强烈不满。李治在废立皇后的同时,先把褚遂良赶出朝廷,去当潭州都督,后来,又把他贬到更远的爱州,爱州在今越南境内。结果,褚遂良死在了爱州,终年六十三岁。

公元659年,有人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并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也不调查,就下令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放黔州,同时把长孙无忌的儿子们也都罢官除名,流放岭南。长孙无忌被流放以后,李治才令许敬宗、李义府审理此案,结果长孙无忌被逼自杀。有人说,这是武则天干的。可是,武则天是公元660年以后才逐步参与朝政的,当时她可能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但主谋和决策者,主要是李治。

李治清除褚遂良、长孙无忌的真正目的,是不愿意受人摆布,而要自己独揽大权。长孙无忌是关陇贵族集团的首领和核心人物,关陇贵族集团势力庞大,影响中国社会数百年。当年,隋炀帝杨广也想压制这个集团的势力,却死在了关陇贵族集团发动的兵变之中;如今,长孙无忌这棵大树一倒,这个集团的许多成员受到牵连,很快就土崩瓦解了。李治还是相当有魄力的。

李治总共当了三十四年皇帝,在前十几年中,他勤于政务,励精图治,重用人才,取得了不斐的成绩,被誉为永徽之治。李治的政绩,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延续和发展了贞观之治。李治牢记唐太宗李世民的遗训,继续执行贞观时期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并努力纠正李世民晚年徭役过重和大兴土木等一些错误做法,使得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当时一个突出特点,是物价特别便宜,每斗米只有十个铜钱,表明物资十分丰富。后来,宋朝大臣司马光称赞说:“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遗风”。

第二,开疆拓土,使唐朝版图达到最大。李治在登基之初,用了九年时间,先后平息西突厥叛乱,平定漠北,灭掉百济,巩固了边疆,后来又吞并高句丽,扩大了疆域。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是历史上雄心勃勃的皇帝,二人多次攻打高句丽,皆未成功,而李治完成了他们的宿愿。

在李治统治时期,唐朝的版图达到最大化。东至朝鲜半岛,抵达日本海;西临里海,抵达阿拍位,占有半个中亚;往南占有多半个越南;往北越过贝加尔湖,占有整个蒙古草原。当时,唐朝的面积达到一千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是唐朝面积最大的时期。

第三,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隋朝创立科举制,是对官吏选拔制度的颠覆性变革,可由于随后发生了战乱,这项制度难以实行。李世民时期,推行儒学,设立馆,初步恢复科举,为科举制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李治统治时期,建立完善了科举制度,选用了一批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员,应试和中举的人数迅速增多。科举制开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形式和渠道。

第四,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李治统治时期,中国第一次与阿拉伯建立了联系。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国首次遣使与唐通好,此后两国交往及贸易活动不断。公元653年,日本在大化革新后,第一次遣使来唐,建立了友好关系。后来,日本多次派来遣唐使,把中日关系推向高潮。

在李治称帝的前十几年里,虽然没有做出重大的丰功伟绩,但作为守成之君,干得还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在延续贞观之治、开疆拓土和发展科举制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应该名垂史册。从两唐书记载来看,李治并不是一个软弱无能之人,而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

公元660年以后,李治身体状况不佳,经常头晕目眩,无法处理政务,皇后武则天开始参与朝政。武则天精明强干,很有心机和能力,逐步掌握了朝廷大权,李治慢慢变成了傀儡。

李治之所以被后世认为是软弱无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前边的李世民和后边的武则天,都是大名鼎鼎,而他夹在中间,当然就黯然失色了。二是历代的封建卫道士们,不能容忍女人当皇帝,对武则天口诛笔伐,他们认为武则天上台的罪魁祸首是李治,自然要把李治说成平庸无能,甚至昏庸荒淫了。在很多作品中,李治就是这样一个不堪的形象。可是,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李治其实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他的性格是外圆内方,外柔内强,凡是想做的事情,无不达成。李治开创的永徽之治,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延续和发展,又是唐玄宗开元盛世的源头,其历史地位,是不应该被抹杀的。

在李治时期,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江浙一带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且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