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千年妄议无字碑

4个月前 作者: songyvsh
41、千年妄议无字碑

千年妄议无字碑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来说,帝王的陵墓前面,都会矗立着高大的墓碑,上面镌刻着他的生平事迹,唯有武则天的墓碑上空无一字。武则天的墓碑为何无字呢?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武则天在临死之前,要求与丈夫李治合葬,儿子李显便把她葬在了乾陵。乾陵,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西安市乾县的梁山上。乾陵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因而十分隐秘坚固。千余年来,有无数盗墓者企图盗掘墓中宝藏,但均未成功。乾陵是唐朝皇帝陵墓中唯一没有被盗过的一座。

乾陵的选址、设计和营建,都是武则天亲自安排的。乾陵前面,并立着两块巨大的墓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是为李治歌功颂德而立的。碑文有五千多字,由武则天亲自撰写碑文,李显书写的。

在东侧的一块,便是武则天的无字碑了。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首雕刻着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静中寓动,生气勃勃。碑的两侧,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龙腾若翔,栩栩如生。

“述圣碑”和无字碑,都是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制作的,因而无字碑比“述圣碑”略高一点。这表明,在武则天心里,是认为自己比丈夫的功绩要大一些。事实也确实如此。

无字碑的正面,依稀看到刻了许多方格子,每个格子高四厘米、宽五厘米,排列整齐,目前能看清楚的约有三千三百多个。这表明,当初在立此碑的时候,是准备日后在上面镌刻碑文的。可是,武则天死了以后,却并没有镌刻碑文,变成了无字碑。

千百年来,人们对无字碑纷纷进行猜测评论,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借此夸耀抬高自己,表示功大德高,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正好相反,说武则天认为自己罪孽深重,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是,武则天颇有自知之明,功过是非让后人评说,自己不留一字。

其实,这些都属于猜测,既没有根据,也不符合情理。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已经下台,没有半点权力了,而且重病在身,即将离世。所以,对于碑文之事,她已经说了不算了。更重要的是,武则天如果想立无字碑,借此表达一些想法的话,她必然会留下遗嘱,可是,遗嘱中并没有这一条。

《旧唐书》记载,武则天在临终之前,立了遗嘱,主要有两条内容。一是取消帝号,改为皇后,与李治合葬乾陵。这表明武则天愿意恢复李家媳妇的身份,回归李唐太庙。二是赦免受她迫害的王皇后、萧淑妃以及褚遂良等人的亲属。这表明,武则天对自己的残暴罪行有所悔意。可是,任何史书都没有提到武则天在遗嘱中立无字碑的事情。

可见,立无字碑,既不是武则天的意愿,也不是她能够决定的。那么,无字碑是怎么形成的呢?

对此,目前学术界有三种看法。第一,复位称帝的李显,对武则天既敬又怕又恨,感情复杂。武则天废黜了李显的帝位,将他流放在外十几年,还杀了他的儿子和女儿,李显心里肯定是有怨恨的。但武则天毕竟是他的亲生母亲,李显既不想赞颂母亲,也不想诋毁她,实在难以评价,因而留下了无字碑。第二,武则天死后,围绕着如何撰写碑文,如何对其进行评价,朝廷大臣各抒已见,分歧很大,始终形不成统一意见。碑文不能确定,墓碑只好空着。第三,李显昏庸,当不了皇帝,他称帝不久,宫廷斗争就十分激烈,局势陷入混乱,没有人再关心碑文之事,武则天的墓碑就永远无字了。笔者认为,这些说法是比较符合情理的。

武则天的无字碑,应该就是这样自然形成的,其实很简单,没有哪么多的含意,与武则天更是没有关系。所以,人们大可不必劳心费神、牵强附会地去猜测评议了。

在武则天的陵墓前面,虽然是块无字碑,但她的贡献和劣迹,却永载史册,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其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女皇武则天的时代结束了,她的儿子李显第二次登上了皇位。李显第一次当皇帝,只干了五十五天,就因为做事荒唐,被武则天废黜了,那么,他第二次当皇帝,又干得怎么样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