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进军关中几乎夭折

4个月前 作者: songyvsh
5、进军关中几乎夭折

进军关中几乎夭折

公元617年7月,李渊挑选了三万精兵强将,开始向关中进军。李渊兵指长安,不是说要去创立自己的基业,而是打着一个漂亮的幌子,他要去拥戴杨侑当皇帝。

杨侑,是隋炀帝的孙子,被封为代王,当时十四岁。隋炀帝南逃时,留下杨侑镇守长安。杨侑自幼聪明,气度非凡,但毕竟年龄太小,城中兵马又不多,无法有所作为。面对关中各地起义烽火,杨侑躲在长安孤城内,唉声叹气,一筹莫展,只能祈求苍天保佑。

杨侑听说李渊兵进关中,扬言要扶立自己当皇帝,不由地大吃一惊。杨侑虽然年少,却并不幼稚,他心里很清楚,李渊前来,决不是为了拥戴他,而是会要了他的小命。当时,多数起义军都去围攻洛阳,长安城暂时比较平稳,可是,如果李渊来了,关中地区必然会更换主人。

杨侑赶紧调兵遣将,派宋老生率两万人马,去守山西霍州;派屈突通带三万精兵,据守山西永济一带。宋老生和屈突通都是隋朝名将,一生征战,屡立战功。杨侑希望这两位将军,能够把李渊阻挡在关中地区之外。

李渊起兵时,传檄各郡县,大多数郡县表示服从,只有山西汾阳郡丞高德儒拒不听命。高德儒当过隋炀帝的亲卫校尉,对隋炀帝十分忠心。汾阳挡在李渊进兵关中的路上,李渊必须首先拔掉它。

李渊命李建成为主、李世民为副,带领一支部队,去攻占汾阳,打通进兵道路。这是李渊起兵的第一战,兄弟俩都是血气方刚,摩拳擦掌,他俩同心协力,只用九天时间,就攻克汾阳,杀了高德儒。李渊闻报,十分高兴,说:“我有俩儿,足可以纵横天下了。”

李渊率军南下,进兵神速,不到十天,就逼近霍州。不料,此时正是雨季,大雨如注,连下十多天不停,无法行军打仗。将士们泡在泥水里,疲惫不堪。粮食快要吃完了,李渊派人回太原催运军粮。就在李渊军队陷入困境的时候,又有一个惊人消息传来,说突厥与刘武周联合起来,要攻打太原。李渊大惊,急忙召集众将商议。

《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说,当时有两种意见:一是回师太原;二是继续进兵。两种意见各有各的道理,争论得相当激烈,李渊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裴寂坚决主张回师太原。他说:“目前我军陷入困境,将士疲惫,霍州有强敌据守,继续进兵前景难测;太原是我们的大本营,如果有失,我军将陷入进退两难、腹背受敌的境地。因此,不如暂回太原,等到时机成熟,再出兵不迟。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李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兵。他说:“突厥攻击太原,只是传言,并没有元吉的公文。关中是成就大业之地,进可攻,退可守,目前空虚,正是趁虚而入的好机会,如果迟缓,被别人捷足先登,后悔就来不及了。何况我们兴正义之师,遇到困难就退缩,还能干成大事吗?”

李渊面色凝重,心里在反复掂量,他是个谨慎稳重之人,最终采纳了裴寂的意见,下令回师,并令先头部队即刻出发。李渊这次出兵,眼看就要夭折了。

李世民不甘心,想再去劝说父亲,可天色已晚,李渊回帐休息了。侍卫挡住李世民,不让他进帐。李世民站在帐外,不肯离去。他想想大业初创,就要半途而废,心中伤悲,不由地嚎啕大哭起来。李渊听见儿子嚎哭,便把他叫进来,问他缘故。

李世民哭泣着说:“我军刚刚起事,凭得是仁义和士气,如果就此退军,半途而废,必然会导致军心涣散。到那时,敌军乘势从后面追杀,不仅大业不成,而且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感到悲伤。”

李渊见儿子进兵的意志如此坚强,受了感动,醒悟过来,取消了撤军的命令,并让李世民连夜把先头部队追回。

到了八月一日,雨过天晴,将士们处境转好。这时,从太原运来的大批军粮也到了,并报告太原平安无事,原来是个假消息。李渊长出了一口气,将士们也欢欣鼓舞。李渊下令进兵,一举攻占霍州,杀了宋老生,然后沿汾水南下,占临汾,克绛郡,一路所向披靡,高奏凯歌,很快逼近关中地区。

两唐书的这段记载,表现了李世民的远见卓识和坚强意志,是他力挽狂澜,挽救了面临夭折的大唐帝业。李世民的头上,又多了一道耀眼的光环。

不过,《大唐创业起居注》的记载,与两唐书却有出入。在李渊召集众将商议的时候,李世民确实坚持继续进兵的主张,但并没有嚎哭之事。而且,长子李建成也是坚决主张进兵的,兄弟俩意见完全一致。可是,两唐书只记载了李世民,而不提李建成。

李渊大军逼近关中,抵达永济。据守永济的屈突通,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经验丰富,已经六十多岁了。屈突通凭坚据守,并不出战,李渊多次攻城,不能奏效。于是,李渊兵分两路,一路由李建成带领,留下来继续围攻永济,牵制屈突通;另一路由李世民为先锋,李渊亲率大军随后,直奔长安城。

屈突通仍然坚守不出,后来听说长安被围,不得已率兵救援,却被刘文静率军击败。屈突通无奈之下投降了唐朝,成为李世民手下一员得力大将,在中原大战时屡建功劳,并参加玄武门事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渊率大军渡过黄河,直扑长安。李渊军队纪律严明,严禁骚扰百姓,又打下永丰仓,开仓赈粮,深受百姓拥护。老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纷纷献上酒肉食物。青壮年踊跃参军,每天都达数千人。关中地区的各路起义军,闻知李渊威名,争先恐后前来归附。李渊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等到兵临长安的时候,已经扩大到二十万人了。

李渊看着这勃勃生机的局面,高兴地合不拢嘴。让李渊没有想到而且喜出望外的是,他的宝贝女儿平阳公主,也率领着七万多人的军队,正在长安城外迎接他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