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1、宋朝武将的地位很低

3个月前 作者: songyvsh
精选11、宋朝武将的地位很低

崇文抑武文治天下

宋太宗在登基之后,学着他哥哥的样子,千方百计巩固皇权,严厉防范武将谋反篡位。为此,宋太宗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和制度,进行文治天下。

五代时期崇尚武力,是武将们的天堂,谁掌握了兵权,谁就可以篡权称帝,武将造反屡见不鲜,后梁、后周、宋朝都是这样建立的。所以,赵匡胤称帝以后,特别提防武将,但当时由于天下未定,武将仍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宋太宗继位以后,天下统一,战事结束,就有条件抑制武将、推行文治了。

宋太宗有一个庞大的计划,他打算尽快把全国各地的地方官,都换成没有造反能力的文人。宋太宗即位两个月后,就迫不及待地举行了大规模的科举考试,一次就录取了三百一十六人。而赵匡胤在当皇帝十六年期间,举行了十五次科举考试,总共才录取了一百八十八人。

不仅如此,宋太宗派人查询考生档案,发现有一百八十四名考生,在赵匡胤时期连续参加了十五次科举考试,均未录取。宋太宗用人心切,格外开恩,诏令将他们全部录用。这样,录取总数达到五百人。这是自隋唐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宋太宗将录取的五百名考生,全部请进皇宫,大摆宴席,盛情招待。宋太宗亲自给考生讲话,认他们为天子门生,赋予他们遇事可直接奏报皇帝的特权,每人还发给二十万赏钱。考生们个个欢天喜地,不少人热泪盈眶。

这还不算,这批考生授予的官职,普遍比赵匡胤时期考生的官职高三四级,许多人被直接授予通判的高官,而赵匡胤时期有个头名状元,干了十一年之后,才熬到了通判。考生们人人心潮澎湃,发誓为朝廷尽忠效力。

这次科举考试,录取人员多,授予官职高,享受待遇荣耀,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文人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以至于有些旧臣得了红眼病,议论纷纷,埋怨“取人太多,用人太骤”。宋太宗根本不听,以后这样的科举考试,又进行了多次,录取总数达万人以上。

宋太祖时期录取考生人数少,是因为天下尚未统一,地盘没有那么大,而且很多官职由武将占着,用不了那么多文官。到了宋太宗时期,地域扩大,全国达到三百个州、两千多个县,需要大批的文官。所以,宋太宗持续扩大科举录取人数,在几年之内,几乎把全国的地方官都换成了文人。这些文人治国,比武将有着明显的优势,对朝廷也更加忠诚。

这些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整体素质较高,比较关心民生,对治理国家是有益的。他们大多数人能够恪尽职守,许多人政绩显著,因而提升很快,不少人后来都到中央任职,有的还当上了宰相。

这样以来,社会上很快形成了崇文风气,全国掀起读书热潮,文人主宰了天下。所以,在历代王朝中,宋朝文人的地位最高,幸福感最强。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他说,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因为那是文人的天堂。

宋太宗除了扩大科举考试以外,还斥巨资修建国家图书馆,赐名为崇文院,表示崇尚文化。崇文院藏书由原来的一万多卷增加到八万多卷。

宋太宗还组织大批文人,编写了历史上著名的四部大书。这四部大书,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新高峰,所以不少学者认为,古代中华文化的鼎盛期,是在宋朝。

宋太宗即位不到半年,就下诏编纂《太平御览》。该书属于百科全书,有一千卷,五百多万字,历时六年零八个月才完成。由于该书是宋太宗亲自审阅的,所以叫《太平御览》。

同时,宋太宗下诏编写《太平广记》。该书属于古代小说集,有五百卷,三百多万字,历时一年多完成。随后,宋太宗又诏令编写了《文苑英华》。该书是文章诗赋总集,收录了两千多个作家的两万多篇作品。另外,还拟定了《册府元龟》的纲目,可惜尚未编完,宋太宗就去世了,由他的儿子宋真宗继续完成。

如果说,宋太宗扩大科举考试,是为了巩固统治,那么,他修建国家图书馆,编纂四部大书,就体现了宋太宗对文化情有独钟,也是文治天下的需要。不过,宋太宗大力提高文人地位,却忽视了天下百姓的利益,许多地方民不聊生,以至于后来发生了蜀地民变。

宋太宗在崇文的同时,也想方设法抑武。赵匡胤时期,解除了一批功勋旧将的兵权,换上了自己的亲信。宋太宗上台以后,也照葫芦画瓢,把赵匡胤时期的旧将予以撤换,像张永德、石守信等人,都给了一个很高的名誉职务,而剥夺其兵权。宋太宗新提拔的将领,多是一些资历浅、声望不高的人,大大降低了武将谋反篡位的风险。

赵匡胤时期,限制各地节度使的权力,初步解决了军阀割据问题。不过,为了边防需要,赵匡胤在北部和西北边境,设立了十四个领兵将领,他们的权力依然很大。这些人都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或者亲信,赵匡胤自信能够驾御他们。

宋太宗登基之后,没有那么大的自信,便开始削弱他们的权力,将人事任免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取消了他们可以做边境贸易的特权。宋太宗还使出一个绝招,把领兵将领的儿子们调到京师做官,充当人质,如果将领们想要造反,他们的儿子们就会首先丢了性命。

宋太宗完善了兵将分离、调兵权与掌兵权分离等制度,极大地限制了武将的权力。这样,兵将轮换频繁,互不熟悉,各部门互相制约,谁也搞不成兵变了。在此基础上,宋太宗又制定新的规定,不仅朝中大臣全由文人担任,而且负责军事的枢密院,也由文官负责。

宋太宗实行崇文抑武政策,使得武将的权力地位大大降低,武将们飞扬跋扈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后来,在西北边境发生了一件诈骗事件,说明武将们的处境十分可怜。

有个叫李飞雄的纨绔子弟,单人独马跑到西北各个军营,谎称是朝廷使者,前去巡视。将领们不敢查验他的文书,更不敢怠慢,而是热情款待,并送上厚礼。李飞雄盛气凌人,对将领们非打即骂,有时还喝令把将领捆绑起来。李飞雄一路骗下去,敲诈了大量钱财。数十名军队将领全都唯唯诺诺,谁也不敢得罪他。后来,李飞雄事发被诛,这事便成了一时奇谈。

宋太宗崇文抑武,采取一系列措施,固然稳固了皇权,避免了武将篡位,可也造成了很大的后遗症,就是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差。

宋太宗为了夺回幽云十六州,连续两次发动了对辽国的战争,结果由于军队战斗力不强,均以惨败而告终,这是太祖太宗兄弟自己种下的苦果。

一败高梁河

公元979年5月,宋太宗灭掉了北汉,这令他十分高兴。柴荣、赵匡胤都是公认的英雄人物,但多次攻打北汉均未成功,如今宋太宗把它解决了。因此,宋太宗异常兴奋,甚至有点得意忘形。于是,宋太宗临时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是乘胜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

幽,是指现在北京一带;云,是指现在山西大同一带。幽云十六州,大体包括现在的北京、天津全境和河北、山西北部地区。这些地方,原本属于中原政权,可是在五代时期,后晋皇帝石敬瑭把它割让给了契丹,换取契丹出兵,灭掉了后唐。契丹后来改为辽国,幽云十六州就一直处在辽国的统治之下。

幽云十六州地势险要,又有长城要塞,历来是中原地区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此地一失,华北平原便无险可守,北方民族的铁骑,可以任意纵横驰骋。因此,凡是有点头脑的中原统治者,无不梦想着收回幽云十六州。

宋太祖赵匡胤曾经设想,首先采取赎买的办法,赎买不成,再用武力解决。为此,赵匡胤每年从财政上拨一笔钱,积攒起来,作为赎买的费用。可惜,宋太祖没有来得及实施就去世了。

如今,宋太宗带领数十万大军,成功灭掉了北汉,打败了辽军,他忽然心血来潮,何不率得胜之师,直捣幽州,收复幽云十六州呢?

宋太宗把他的突发奇想向大臣们一说,大臣们立刻分成了两派。文官们大多数赞同,认为宋军兵强马壮,乘胜进兵,出其不意,定能马到成功,有的甚至说,北伐就像翻烙饼一样容易。

武将们大多数不同意,认为事先没有做好准备,不宜仓促用兵,特别是攻打北汉已经四五个月了,将士们十分疲惫,这个时候应该班师休整,论功行赏,而不宜再劳师去打幽州。

武将们的意见是对的,而文官们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现象。可是,宋太宗是一个固执而又专制的皇帝,他决定的事情,别人很难改变。于是,仓促北伐的大事,就这样轻率地决定下来了。

5月20日,宋太宗率军从太原出发,往东翻越太行山,向河北境内进军。将士们攻占太原以后,都满心欢喜,准备班师和领赏,不料翻山越岭又去打仗,一个个怨声载道。

宋军好不容易翻过太行山,来到河北镇州,早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好在这一路都在宋朝境内,没有战事,只是辛苦,没有危险。到了镇州以后,将士们都想休息几天,可宋太宗打算趁辽国没有防备,出其不意,便下令不准休息,立即挥军向辽境发动了进攻。

宋军从镇州出发,迅速向北挺进。辽国没有想到宋朝会出兵,确实没有防备,所以宋军推进很快,连续夺取易州、涿州,只用十天时间,就抵达幽州城下。

幽州城外,驻有一支辽军,是耶律沙率领的援助北汉的军队,在石岭关吃了败仗,逃了回来。耶律沙忽见大队宋军到来,吃了一惊,赶紧移师别处,不敢与宋军交战。宋太宗见是手下败将,也不去管他,指挥大军,迅速包围了幽州城,四面攻打。

镇守幽州的辽军主将,名叫韩德让,是个汉人,其祖父、父亲都在辽国为官。韩德让能征惯战,智勇双全,忠于辽国,后来当上了辽国的摄政王,长期与宋朝对抗。辽国境内有许多汉人居住,也有不少汉人当了辽国的文臣武将。辽国的开国功臣和宰相,就是汉人韩延徽。

韩德让见宋军围城,立即部署防御。幽州城内辽兵不多,但城池坚固,韩德让指挥有方,宋军连续攻城二十余日,不能奏效。辽国皇帝得知幽州被围,立即派大将耶律休哥率十万骑兵前去增援。

耶律休哥是辽国名将,有勇有谋。他一边率军南下,一边派人与韩德让、耶律沙取得联系,让耶律沙在幽州城外袭击并缠住宋军。耶律休哥率辽军铁骑,日夜兼程,直扑幽州而来。

宋太宗正在督促攻城,忽然耶律沙的军队从背后袭来。宋太宗见败军还敢挑衅,不由大怒,令宋军暂停攻城,回过头来,全力对付耶律沙,想一口吞掉这股辽兵。其实,宋太宗刚到幽州的时候,就应该首先把这股辽军干掉。

此时,这股辽军虽然人数不多,却十分顽强,且战且退,但不溃散,而是缠着宋军,顽强抵抗。两军在高梁河一带展开激战,宋军虽然人多,但将士疲劳,打了整整一天,才向前推进了十里。

到了傍晚,战事仍然在激烈进行,耶律沙没有息战的意思,他是在拖着宋军,等待耶律休哥的援军。天黑了下来,突然,马蹄声、呐喊声惊天动地,无数的火把将大地照得通亮,耶律休哥的骑兵到了。耶律休哥知道宋军人多,便令辽兵每人手持两个火把,壮大声势,只见漫山遍野都是火把,不知道辽军有多少人。

宋军奋战了一天,精疲力竭,忽见无数的辽兵杀到,顿时大乱。军队一乱,宋军的弊端就显露出来,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成为一盘散沙。幽州城内的韩德让,趁势大开城门,率辽兵杀了出来;耶律沙回过头来,展开反攻;耶律休哥兵分两路,左右包抄。几路辽军,将宋军团团包围起来。

火光之下,宋太宗的皇帝仪仗十分醒目。耶律休哥亲率一队精锐骑兵,直扑宋太宗的中军大营。宋太宗大惊失色,慌了手脚,急忙拨马而逃,身边只有少数人跟随。辽兵见宋太宗逃了,乱箭齐发,宋太宗腿上中了两箭,差点摔下马来。宋太宗腿上受了伤,不能骑马,手下人在慌乱之中,找了辆驴车,让宋太宗坐上,没命地向南逃窜。

中军将士不见了皇帝,认为他死了,恰巧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在军中,将士们打算拥立赵德昭为帝,指挥与辽军作战。忽然有人说,皇帝没有死,而是南逃了,于是,此事只好作罢。战后,宋太宗听说了此事,心中十分不悦。

皇帝逃了,军队乱了,宋军兵败如山倒,争相逃命,溃不成军,任由辽军铁骑追击砍杀,被杀一万多人。耶律休哥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带头追击宋军,结果身受三处重伤,几近昏迷,不能骑马了,但他仍然坚持坐车指挥战斗。辽军乘胜追击,追出几十里地,一直追到了涿州。

高梁河惨败,宋军溃不成军。宋太宗十分郁闷,回师以后,不奖赏将士。赵德昭进言,请求奖赏三军。宋太宗冷冷地说:“等你当了皇帝,再奖赏不迟。”

赵德昭本来没有称帝之心,受不了叔叔猜忌,愤而自杀,以明心迹。所以,宋太宗落下一个逼死侄子的坏名声。两年以后,赵德芳病死。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都死了,有人怀疑,这是宋太宗做的手脚。

高梁河之战,成为宋辽关系的重要转折点,也暴露了宋军战斗力差的弱点。此后,辽国不断发兵南下,侵袭宋朝边境,掠夺财富和人口,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宋太宗对高梁河惨败并不甘心,一直耿耿于怀,总想找机会挽回脸面。七年之后,宋太宗第二次出兵北伐,不料又是一个惨败。

再败岐沟关

宋太宗经历了高梁河惨败,声望受到很大影响,这让他十分气恼和郁闷,总想找个机会翻牌,重振雄威。

高梁河惨败几年之后,辽国传来消息,说辽国皇帝突然驾崩,他十二岁的儿子继位,萧太后临朝听政。宋太宗听了,眼睛一亮,心中大喜。

宋太宗对大臣们说:“夷族头子壮年而死,由一个小孩和女人掌权,正是主幼国疑。这是天赐良机,朕决定再次北伐,一雪高梁河之耻。”

于是,宋太宗做好了一切准备,决定再次出兵伐辽。当时,宋太宗的年号是雍熙,所以史称雍熙北伐。

宋太宗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北伐辽国。东路军是伐辽的主力部队,有十万兵马,领兵主将是名将曹彬,目标是攻打幽州;中路军主将是田重进,目标是攻打蔚州;西路军主将是潘美,手下副将是大名鼎鼎的杨业,任务是出雁门关,攻打朔州一带。

宋太宗汲取了上次仓促出兵的教训,与枢密院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计划由东路军缓进,中路军和西路军完成作战任务之后,迅速东进,与东路军会合,三路大军合围幽州,一举夺取幽州城。

宋太宗对高梁河之战心有余悸,这次不敢御驾亲征了,他坐镇开封,指挥全局。宋太宗不仅亲自制定了作战方案,而且制定了详细的阵图,让将领们按图作战,这叫做“将从中御”。将领们虽然领兵出战,但仍然被皇帝控制着,不能擅自行动,没有多大的自主权,这无疑又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三路大军出发以后,进展顺利,捷报频传。西路军首先取得雁门关大捷,然后迅速攻占了云、应、朔、寰四州;中路军在飞狐北大破辽兵;东路军也拿下了涿州,离幽州不远了。捷报传来,宋太宗十分高兴,他觉得,辽国由一个女人掌权,肯定是不行的。

然而,宋太宗没有想到,辽国这个掌权的女人,非常不简单,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太后。萧太后名叫萧绰,也叫萧燕燕,是辽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在她临朝听政期间,把辽国推向了鼎盛,是武则天一类的人物。萧太后还让汉人韩德让当了摄政王,更是如虎添翼。所以,这个时期,辽国虽然皇帝年少,但统治力是很强的。宋太宗也不是萧太后的对手。

得知宋军大举进攻,萧太后并不惊慌,她与韩德让等人商议,制定了一个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方案。萧太后派出少量部队,去阻 击中路军和西路军,而将辽军主力集中起来,利用骑兵优势和平坦广阔的有利地形,准备全歼东路军,然后再去对付中路军和西路军。为了鼓舞士气,萧太后带着小皇帝,亲自到军中督战。萧太后的作战方案相当厉害,曹彬的十万东路军在劫难逃了。

萧太后命耶律休哥为先锋,打头阵。耶律休哥不愧是名将,他没有对据守涿州的曹彬军队发起攻击,而是首先派兵南下,迂回到宋军背后,截断了东路军的粮道。这一下,宋军东路军将士们人人恐慌。

曹彬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他见粮道被断,辽军主力集结而来,马上就意识到了危险,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快撤退。曹彬经宋太宗同意后,立即下令,放弃涿州,迅速南撤。

涿州的百姓,很多人扶老携幼,跟随宋军撤退。曹彬是有名的仁义将军,不忍心丢弃百姓,致使行军速度很慢。老天也来作对,下起了滂沱大雨,道路泥泞,行军艰难。

耶律休哥率领的辽军,都是精锐骑兵,追击速度很快,宋军刚走到涿州西南四十里的岐沟关,就被辽军追上了。辽军骑兵人多势众,气势汹汹,狂呼乱叫,挥舞着马刀,将宋军团团包围。

在这关键时候,高梁河之战的一幕又重现了。宋军见辽军骑兵凶悍,胆战心惊,兵无斗志,争相逃命,将找不到兵,兵找不着将,乱作一团,成为乌合之众,失去了战斗力。许多士兵为了逃命,跳入滚滚的河水,溺死者无数,河水为之断流。

有些宋军将士拼死冲杀出来,但已经溃不成军了。辽兵不依不饶,乘胜追杀,宋军死伤过半,东路军完全溃散了。曹彬侥幸逃脱了性命,回去后受到了贬官处分。

萧太后击垮东路军之后,立即马不停蹄向西进军,准备攻击中路军和西路军。中路军和西路军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宋太宗听说东路军惨败,马上意识到,中路军和西路军也面临险境,立即下令全线撤退,并要求他们把攻占各州的百姓内迁。

中路军所占的地方不多,百姓较少,因而安全返回,没有受到损失。西路军带着云、应、朔、寰四州的大批民众,行动迟缓,被辽军追上,遭受了重大损失。杨业带领的军队全军覆没,杨业受伤被俘,不肯投降,绝食而死。

雍熙北伐再次惨败,彻底打掉了宋太宗收复幽云十六州的雄心壮志,此后再也不敢主动对辽用兵了。宋朝对辽国的政策,便由战略进攻改为战略防御。辽国也吃不掉庞大的宋朝,只是不断南下骚扰。双方战争不断,对峙多年。

在宋朝与辽国的战争中,杨家将发挥了重要作用。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很广,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敬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