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爱国诗人陆游

4个月前 作者: songyvsh
65、爱国诗人陆游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南宋著名诗人,也是坚定的主战派。陆游的诗歌,很多充满了战斗激情,同时表现出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被誉为最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陆游,浙江绍兴人,出身名门望族和文人世家。其高祖陆轸,进士出身;祖父陆佃,是王安石的学生;父亲陆宰,精通诗文,崇尚气节。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陆游影响很大。

陆游出生两岁时,北宋灭亡,他生活在战乱时期。国家分裂,家庭流离,战火纷飞,给陆游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陆游后来在《感兴》一诗中写道:“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喜欢读书,先后拜名士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为师,十二岁就能写诗作文,闻名乡里,长大后满腹学问,胸怀大志。

陆游二十八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因文笔意境俱佳,被主考官陈之茂定为第一名。当时,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考试,秦桧事先要求陈之茂定秦埙为第一。陈之茂见秦埙的答卷根本不能与陆游相比,只将秦埙定为第二名,这也是很照顾他了。不料,秦桧大怒,将陈之茂贬官。《宋史》记载了这件事情,说明秦桧当时权势熏天,而且蛮横无理。

陆游受到秦桧嫉恨,仕途并不顺畅,直到秦桧死后,他才担任了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入朝中,先当敕令所删定官,后任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从事司法工作。

公元1162年,宋孝宗继位,陆游时来运转,升任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陆游多次上书,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出师北伐,恢复中原。宋孝宗发动隆兴北伐,取得一些成果,但没有实现收复中原的目的,不得已与金国签订了隆兴和议,双方息兵停战。

陆游反对与金国议和,并建议迁都建康(今南京),与朝中权贵产生了矛盾,结果被贬出朝廷,先后担任建康府通判、隆兴府通判和夔州通判等职。

陆游官场失意,但不能削弱胸中大志,他仍然不断上书,主张北伐,并且制定了《平戎策》,提出“收复中原必先取长安,取长安必先取陇右”的主张,建议整训军队,积蓄粮草,有力量时就进攻,没力量时就固守。

陆游力主抗金、不愿偏安一隅的志向和愿望是好的,但从当时南宋与金国力量对比来看,驱逐金人、收复中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主和派官员对陆游发动攻击,说他“狂放”。陆游毫不妥协,干脆自号“放翁”,以示反击。

陆游的仕途一直不顺,在蜀州、嘉州、荣州、台州、福州、严州等地当了多年地方官吏,也曾在朝中为官,官职都不高,不受重用。陆游壮志难酬,多次辞官。后来,陆游又奉诏编修国史。

陆游沉浮于宦海,始终不得志,便创作了大量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据陆游自己说,他在六十年间,写了万首诗词。流传下来的有九千多首,陆游属于历史上的高产作家。

陆游的诗歌,很大一部分表现了他的抗金思想,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鼓舞人们的抗金斗志,受到仁人志士的推崇。陆游还用诗歌的形式,揭露南宋统治者的妥协求和,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的悲苦生活。陆游的诗歌,既表现了慷慨激昂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昂扬豪放中带有苍凉悲怆,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

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创作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的诗词。他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为千古名句。

陆游也写有爱情诗,他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描写了与前妻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情真意切,令人动容,被后人称为“绝等伤心之诗”。

公元1206年,宋宁宗出兵北伐。陆游已经八十二岁高龄了,闻讯后欣喜若狂,提笔写下了《老马行》一诗,其中“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表现出万丈豪情。

公元1207年,北伐失败。陆游听到这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写下了《春晚即事》。诗曰:“渔村樵市过残春,八十三年老病身。残虏游魂苗渴雨,杜门忧国复忧民”。

公元1209年,陆游病逝,享年八十五岁。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生,念念不忘并为之奋斗的,是北伐中原、统一九州,其高尚的爱国情怀,感天动地,永昭日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