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骑兵的没落

2天前 作者: 第十个名字
第681章 骑兵的没落

第681章 骑兵的没落

“陆军已成军多年,遇到大战还是如此散乱不堪,学生有罪!”丁顺咬了咬牙,再次提起勇气,脑袋凑过去一些,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你什么时候学会以退为进了?这可不是啥好毛病,想邀功就直说,何必非要绕个大圈子呢!”

这回洪涛听清楚了,转头看了看战场。短短的五六轮射击,已经完全遏制住了蒙古骑兵的冲锋势头。不依靠火炮,光用步枪能达到这个水平,怎么算也该给个及格。

“……臣是说……”所答非所问,这让丁顺有点犹豫了,不知道该不该第三次主动承认错误。

“朕知道你在说什么,这是作战,往小了说事关性命,往大了说关乎国运,不要让表面文章所左右。战斗说到底比拼的是杀敌效率,要求纪律严明、整齐划一,最终也是想提高效率,而不是看上去美观。”

本来洪涛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讲,主要是环境太嘈杂,说话要扯着嗓子喊,有失学者风度。可是看丁顺的意思,不说清楚应该是块心病,那还是多喊两句吧。

“可陆军操典里,对射击节奏和整齐划一有明文规定。”

如果换成杜文焕,估计听见皇帝亲口许诺自己无罪也就不往下说了。到底是对是错并不重要,能在皇帝没错的前提下自己也没错,这就很完美了嘛。

可丁顺并没闭嘴,还在细节问题上纠缠,甚至搬出了陆军操典。这可是皇帝亲自编写的,现在的情况就很复杂了,如果操典上没写错那就是皇帝说错了,总要有個人是错的。

“……是啊……嗯……这好办,回去之后改一改。也怪朕疏忽,忘了及时修订。来来来,坐下好好想想,还有哪些实际问题与操典中不符,一起提出来。王承恩,准备记录!”

这下还真把洪涛问住了,捏着下巴仔细想了想,不得不承认错在自己。陆军操典是从海军陆战卫操典修改过来的,而海军陆战卫操典是在没当太子时就写好的。

写的时候并没计划一上来就玩线膛枪,而是准备先造一批前装滑膛枪,既能训练士兵又能锻炼工匠。

问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线膛枪提前出来了,还有定装药的米涅弹,可操典里对士兵的射击要求却还停留在前装滑膛枪阶段。

一分钟发射五六次的步枪,用一分钟发射二三次的标准要求,肯定会让士兵们产生费解和迷茫。

“万岁爷,还是等战后学生再详细汇报吧!”皇帝当面认错,对丁顺来说并不稀奇,在海户司里就见过多次,已经习惯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知道皇帝不会降罪,才敢当面问清楚。

可随口反应问题是一码事,坐下来仔细讨论又是另一码事。这里可是战场,周围有几倍的敌军正在进攻,孰轻孰重应该能分清吧。

“切,看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这也叫战场?在朕眼中这叫屠杀,由一群训练有素的屠夫,杀戮一群赤手空拳的牧民。如果这也需要你来指挥,那千户以下的军官就可以免职了,要他们何用?”

面对属下的提醒洪涛丝毫不收敛,一屁股坐在厢车顶上,撇着嘴、眉毛一高一低、脸上的肉挤成一团,每道纹路里都写满了轻蔑。

此时蒙古骑兵的第一波进攻已经偃旗息鼓了,巨大的伤亡让彪悍的牧民胆战心惊,不等指挥官下达撤退命令,先自行调转马头向回跑。来的快去的也快,只留下了上千具人和马的尸体,有些可能还没死,但也撑不了太久。

这一撤就是半个多时辰没动静,估计蒙古将领也被打懵了,不知道明军用了什么武器,能在一百多步之外就准确的伤人,还特别狠毒,只要被打上就是个血窟窿,啥甲都没用。

但就这么撤走又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和性格,不管赢面大不大好歹也得再冲两次试试。于是又开始集结骑兵,调整队形。

“陛下,西面和东面各有一面黑缨大坐旗,旗下之人甲胄整齐,应该是蒙古族中将领,如果能用火炮集中射击,说不定会有奇效!”

洪涛和丁顺坐在车顶上嘀嘀咕咕,早就引起了杜文焕的关注,等蒙古人一撤他赶紧凑了过来,打算听听在说什么。

可总不能无缘无故离开岗位往皇帝身边凑,还要找出个合理的借口。其实也不能说是借口,蒙古人刚冲锋的时候他就留意到了一里外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确认无误之后才有了想法。

“别,那样一来他们会四散奔逃,朕可追不上。不到万不得已一炮不许发,就用火枪慢慢打。你去通知百户们,让他们根据敌情控制好射速。不要一点机会不给留,适当的让敌人冲近点,甚至过了第一道防线也无妨。

记住,此战是要尽可能多的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最好能把他们拖在这里。具体如何做你们自己去一边商量,找支景阳五式来,朕要练练枪法!”

这就叫抖机灵,皇帝既然能指挥大军前后夹击努尔哈赤的女真精锐,旁边还立着大号望远镜,那就没理由看不到一里之外的大纛,也就用不着别人提醒。

杜文焕为啥要过来抖机灵洪涛就不追究了,但死命令必须要下达清楚。自己风餐露宿千里迢迢的来当鱼饵,结果你们有点收获就满足,浮漂刚有动作就抬起来看看,把大鱼惊跑那不成白忙活了。

临近中午的时候,蒙古骑兵的第二次尝试终于来了。别看他们没读过太多书,却一点不比饱读诗书的大儒笨。有了上一次的教训,很快就找到了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

把好几排横队的冲锋阵型改成了十几列纵队,在不影响攻击速度和强度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人员密度和着弹面。

不过有效归有效,却不能完全抹平武器上的代差。当陆军发现了此种变化之后,新的命令很快通过旗语传达到了百户一级。

然后士兵们的射击速度明显提了上去,密度却降了下来,由原来的两段射击改成了四段,对纵列的伤害也加强了,每时每刻都有弹丸飞向队列最前面的人和马。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