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追光行动(2)

10天前 作者: 万古青天一株柳
第822章 追光行动(2)

第822章 追光行动(2)

会议室的门紧紧的关闭着,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只留下室内的沉静和紧张气氛。

国安和军方的人员分列两旁,面无表情,仿佛是这紧张气氛中的冷静注脚。

卿云站在会议室前端,环视了一圈留下的大佬们,他知道,这些华国半导体产业的领军人物,每一位都有着不凡的见识和胆识。

他也很清楚,接下来自己所要说的话,将会对在座的每一个人,甚至对整个华国半导体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云帝准备揭开即将到来的几年大戏的序幕。

卿云轻声开口,声音在静谧的会议室中清晰可闻,

“诸位前辈,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内容,关系到华国半导体产业的未来,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在此之前,我必须确保所有的信息安全,这也是国安部门介入的原因。

接下来的讨论,每一句话都具有极高的保密性,不允许有任何泄露的可能。”

众人面面相觑后,‘大王先生’王守武微微颔首,表示理解,“小卿,你放心,我们这些老骨头也是经过风浪的,知道轻重。”

黄令仪也开口道,“保密我们是懂的,你就直说吧,到底是什么样的计划,需要如此慎重其事。”

卿云点了点头,他的眼神陡然间变得坚定起来,从萧雅递过来的文件袋里抽出一份文件,而后几名国安的人员也同时将一个文件袋放在了各位大佬的桌上。

对卿云这种先声夺人的举措,严晓浪的心中本有些不忿。

其实,任何人在未经提前告知的情况下遭遇这种突如其来的、带有强制性的保密措施,内心都难免有所抵触。

这是人趋利避害的天性使然。

况且,曾作为燕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总工程师,主持过了国家第三级集成电路CAD系统的国家攻关任务,现任之江大学电气工学院院长、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所长、SOC交叉研究中心主任的严晓浪,对这個模式并不陌生。

他很清楚,一旦组织上采用这种模式,就意味着一个超大的麻烦等着解决。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桌上文件的封面上,看到那标明的保密等级,心情顿时平复下来。

没办法,文件封面上标注的保密等级是“绝密”。

在他们这个级别的大佬日常接触的文件中,保密文件是常态,而“绝密”等级的文件也并非罕见。

但当“绝密”后面紧跟着“核心”两个字时,情况就非常不同寻常了。

而最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是,文件封面上还赫然印着“永不解禁”四个大字。

这在任何保密文件中都是极为罕见的,意味着这些文件直到销毁,都不会有解密的一天。

所有人心中的不忿瞬间消散,甚至在没有得到卿云明确的指令前,所有人都不敢轻易拆封文件袋。

这种级别的文件,他们明白,接下来的每一个动作都将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等萧雅完成了对会议室的最后检查,冲着卿云点头示意没有问题后,卿云这才清了清嗓子,开始介绍起来,

“诸位前辈,现在诸位看到的,是与我恩师程进教授同时遭遇不幸的林本坚先生,在机场随身携带的资料。

这些文件中,包含了浸没式光刻技术的部分技术资料。”

卿云的话,并不多,但此话一出,会议室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所有人全部懵了圈。

他们面面相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浸没式光刻技术,对于业界,并不是什么秘密,本身就是以会议论文形式提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原理。

但是怎么实现,这就是林本坚和ASML的商业秘密了。

而这套残缺的技术资料的出现,无疑将对华国半导体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

没人管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也没人管什么知识产权不知识产权的,会场里的大佬们一个个都呼吸粗重了起来,眼睛里全部绿油油的望着卿云。

等待文件开启的命令。

卿云看着众人震惊的表情,微微一笑,继续说道,“现在给大家两个小时的时间阅读和理解这些资料。

同时,实在不好意思,从现在开始,诸位前辈的一举一动都必须在国安及军方的共同监控下。”

各位大佬完全不鸟他后面那句警告,这些规矩他们懂得,只会嫌这小子太呱噪了。

他们甚至比卿云更清楚,眼前的资料,按照国安的方式,每个人拿到的都是不同的。

在某个或者某几个关键地方,一定会出现一些小错误,如此,将来一旦出现了泄露,国安能迅速的锁定源头。

他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打开文件袋,开始仔细阅读起来。

这些资料的价值,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机遇。

会议室里响起了翻阅纸张的声音,每一位在场的人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对这份珍贵资料的学习中。

他们知道,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小时,每一个字、每一张图、每一个公式,都可能成为改变未来的关键。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120分钟的阅读时间,很快便走到了尽头。

卿云轻声提醒了一句“时间到了”,国安人员立刻走上前来,对资料进行了回收。

眼前的资料不过是个概述,而正式的资料,进组后才提供,这是规矩,大佬们都懂得起,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

但是他们依然恋恋不舍地望着被收起的文件袋,目光中满是复杂情绪。

黎光楠他们知道,这些资料所蕴含的价值,远不止眼前所见的这些。

而后,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台前的少年,等待着他的下一步发言。

在这群人中,大王先生资历最老,江湖地位也最高。

84岁的他首先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亢奋,

“小卿,有话直说,要怎么安排,怎么进行,你直接吩咐就是了。”

大王先生的这句话,相当于代表在场的所有人进行了表态。

卿云心中感激,他对着所有大佬鞠了一躬,然后看向了那位主持了前两代光刻机研发的徐端颐。

“徐老,”卿云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您是浸淫此道多年的老前辈,我想请问您,有没有把握根据资料对浸润式光刻机进行研发?”

徐端颐没有急着回答,他闭目思索了良久,会议室里的气氛也随着他的沉默而变得紧张起来。

虽然他们都是搞这行的,但半导体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术业有专攻,要说起光刻机的研发,还得看这位老爷子。

终于,徐端颐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沙哑:“有把握,但是……这不解决根本问题。”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半导体领域的专家,他们当然明白徐端颐所说的‘根本问题’指的是什么。

表情怪异的黄令仪紧随其后的开了口,“小卿,这份资料非常的重要,对我们国家来说,完全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但是……”

徐端颐接过她的话头继续说着,“小卿,一台光刻机,我们进行拆分,大致分为光源系统、照明系统、投影物镜系统、双工件台系统、以及光罩与晶圆传输系统、调平调焦系统、对准系统七个子系统。

光刻机性能的三大评价指标是分辨率、套刻精度、和产率,这是一整套极严苛的环境控制、整机控制以及整机软件分析系统。

可以说光刻机的每一个子系统都在挑战人类工程的极限。”

他惋惜的叹了口气,“我的意思是,只有这套图纸,是不够的。我们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甚至很多领域,我们的现状是近乎为零。

坦率的说,给我图纸,给我一年半载,我能造出来,但没法用,你明白吗?”

卿云闻言并没有什么气馁的神色。

很正常,毕竟这群老头老太太们,不是和他一样都是重生的。

他们一直在争气,却没那个解气的经历。

徐端颐望着他,神色复杂的说着,“小卿,追光……光喊口号是没用的。技术、工艺受限,单单突破一点,是没用的。”

云帝闻言,眼神毫不躲闪的,淡淡的说着,“老爷子,我明白的。我虽然年轻,但也没那么天真。”

这个过程,他太清楚了。

华国的第四代光刻机,最初便是如此。

07年我们便达到了90nm,只是光学系统拉胯,别人见你做出来了,直接不卖配件让我们没法量产,直到十年后在国内各参与方通力合作才解决。

虽然那是干式光刻机,对光学系统进口依赖严重,但当前的现状就是就算走浸没式,同样也会被别人封锁。

因为正如徐端颐所言,很多领域就是一片空白,只能依赖进口。

不过……

云帝此时却笑了笑,“老爷子,这就是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来商讨的意义所在。

我们今天讨论的纲领,就是从源头来解决这一切的。”

说罢,他又打开了投影仪。

此时的幕布上面,光刻机器七大子系统赫然出现在PPT中,甚至每个子系统又拆分成不同的细分系统。

上面的绿色标明了哪些部件是可以国产的,而黄色部分则是哪些部件是现有技术下可以解决的,如光源,以前没有,是国内没人造光刻机,现在有人要造要用,自然是可以解决的。

毕竟,论到玩激光,华国才是祖宗。

甚至,单从光源来说,成创天院士的研发的KBBF晶体可以反向卡欧美的脖子,没有这玩意儿,根本就没有EUV光刻机。

而这个晶体,成创天院士以一己之力硬生生的卡了欧美15年的脖子。

众大佬也知道这种情况。

一张硕大的图片,让众大佬很是无语。

“你小子真的是为难我们这些老头子哦!”

即使是在投影幕布上,那密密麻麻的,字跟蚂蚁大小也差不多,让他们叫苦不迭,纷纷想要起身去前面拿着放大镜仔细看着。

萧雅适时的将各系统详细分解图在会议室里散发着。

上面的字体斗大斗大的,倒是让老头老太太们舒服了不少。

而年纪最大的王守武等人,旁边也专门有国安的人员坐在一边替他们念着。

又是十来分钟过去,一众大佬纷纷放下了手里的资料以及……手里的放大镜。

不过望着上面几乎比例可以达到70%的白色区域,都是摇头苦笑着。

差的太多。

……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