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8、竹林七贤并非贤士

4个月前 作者: songyvsh
精选8、竹林七贤并非贤士

竹林七贤非贤士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分别是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他们年轻时,结为朋友,常聚在竹林之下,饮酒纵歌,肆意酣畅,以此排遣心中的苦闷,发泄对现实的不满。

魏晋时期,政治黑暗,朝廷腐朽,伦理败坏,人心涣散,许多文人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世界里去寻求精神寄托,玄学便应运而生,成为晋朝时期重要的思想潮流。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竹林七贤都很有才,他们中的一些人,通过诗歌等形式,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教,表现了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因而受到许多人推崇。

然而,他们或者放荡不羁,做事荒诞;或者追逐名利,贪财吝啬。所以,他们称不上是贤士,起码不全是贤士。人们历来把德才兼备的人称为贤士,贤士应该是道德高尚、举止高雅、志行高洁、才能出众之人,竹林七贤显然不符合贤士的标准。

《晋书》记载,竹林七贤的主要人物和精神领袖,是嵇康。嵇康是谯国铚人(今安徽濉溪县),魏晋时期思想家、家、音乐家。

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喜爱老庄学说,对玄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嵇康成年后,娶了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成为皇亲国戚。嵇康因此入朝当了郎中,郎中是仅次于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后来,又担任了中散大夫,所以人称“嵇中散”。

司马昭专权时,嵇康因是曹氏姻亲,受到排挤。嵇康不愿与司马氏合作,辞官隐居,并多次拒绝司马昭征召。后来,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因举荐嵇康做官,嵇康公开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坚决予以拒绝。巨源是山涛的字,山涛也叫山巨源。

《与山巨源绝交书》风格清峻,立意超俗,行文精练,是一篇名传千古的散文,表达了嵇康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无为思想的反映。不过,嵇康并非不想当官,只是不想为司马昭效力。嵇康临死时,没有把年幼的儿子托付给任何人,而是托付给了早已绝交的山涛。因为山涛在朝中做大官,能够帮助儿子入仕。后来,嵇康的儿子果然当了晋朝高官,并且为保护傻皇帝司马衷而丢了性命。

嵇康拒绝做官后,专心从事创作,他的诗歌和散文,都流传很广。嵇康还喜欢书法、绘画和音乐,都有很深的造诣。嵇康钻研玄学,注重养生,他著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系统的养生专论。

嵇康既有才华,又有名望,但不肯为司马昭效力,司马昭自然不会放过他。公元263年,司马昭找了个罪名,把嵇康处死了。临刑前,嵇康气色安祥地抚了一曲《广陵散》,然后从容就戮,终年四十岁。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有骨气的一位。

《晋书》记载,竹林七贤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阮籍。阮籍是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天赋秉异,八岁就能写文章,终日弹琴长啸。

阮籍成年后,很有名气,朝廷征召他入朝做官。司马氏专权时,阮籍倾向于曹魏,但不敢公开表露,便采取了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他或者闭门读书,或者游山玩水,更多的时候,是以酒为伴,酣醉不醒。

有一次,步兵营空缺一名校尉,阮籍主动要求担任这一职务,众人都感到奇怪,因为阮籍从不介意当什么官,更不会主动求官。原来,阮籍听说步兵营里贮藏了不少好酒,这使他大为动心。阮籍当了步兵校尉之后,近水楼台先得月,时间不长,就把贮藏的美酒喝得精光。

阮籍不攀附权贵。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想与他结成亲家,这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可阮籍不愿意,又不敢拒绝,于是,天天喝得大醉,不省人事,一连醉了六十天。司马昭知道他的心意,只好作罢。

司马昭想当晋公,加封九锡之礼,公卿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彻夜饮酒,大醉不醒。第二天,公卿催要奏文,阮籍还在伏案大睡。众人推醒他,阮籍取来纸笔,不加思索,一挥而就,言辞清正雄壮,众人佩服不已。

阮籍常常酒后失德。有个开酒馆的妇人,长得很美,阮籍常去她那里喝酒,喝醉了,就躺在妇人身边,一点也不避嫌。阮籍看上一个姑娘,患上了单相思,可姑娘并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的心思。不久,姑娘得病死了,阮籍喝得醉醺醺的,跑去哭丧,竭尽悲哀,众人都惊?不已。

阮籍不拘泥于礼教,行事怪诞。有一天,阮籍正同客人下棋,忽然有人报丧,说阮籍母亲死了。客人赶紧起身告辞,阮籍却不让客人走,坚持把这盘棋下完,才去处理母亲丧事。母亲下葬时,阮籍大吃大喝,吃了一只蒸猪腿,又喝了两斗酒。与母亲灵柩告别时,阮籍一声恸哭,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几乎丧了性命。阮籍的举止,确实与众不同,十分怪癖。阮籍活了五十四岁病逝。

《晋书》记载,阮籍的侄子阮咸,也是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出众,精通音律,善弹琵琶,很有才华。但他为人任性,不拘礼节,举止轻浮,比起叔父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阮咸与朋友相聚饮酒,不是用杯子喝,而是用大瓮盛酒,大家围坐痛饮。有一次,一头猪跑来,把嘴插到大瓮里。众人大笑,并不把它赶走,而把猪也当作朋友,与它一道喝。

阮咸与一帮朋友,都认为放荡任性,就是开朗豁达,不去管什么礼教。他们整日聚众痛饮,闹酒狂醉,甚至赤身裸体,到处乱跑。这种行为,别说是在注重礼教的古代,就是如今社会,也是不被允许的。

阮咸常到姑母家去,时间一长,便与姑母家的婢女好上了。阮咸在为母亲守丧时,姑母带着婢女,要搬到远处去。阮咸听说了,心中大急,借了头驴,身穿重孝,骑驴去追。最后,阮咸和婢女同骑一驴而回。

阮咸起初在朝廷任散骑侍郎,司马炎认为他好酒虚浮,不肯重用他,后来把他贬为始平太守。阮咸活了五十六岁病逝。

《晋书》记载,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官职最高的,是山涛。山涛是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一带)人,早年丧亲,家中贫困,但有志向和才能,喜欢《庄子》、《老子》,与嵇康、阮籍等人结为竹林之交。

山涛的政治倾向与嵇康、阮籍不同,他的从祖姑是司马懿的岳母,因而山涛一直受到司马氏的信任和重用,先后在朝廷担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到晋武帝时期,升任司徒,位列三公,属于晋朝重臣。

山涛处事公正,他任吏部尚书时,注意查访贤人和隐逸之士,所选之人遍及京师和州郡,都是有用的人才。他当地方官时,爱护百姓,尊重士人,受到人们称赞。山涛为官清廉,不收受别人财物,以至于无法供养家人。晋武帝司马炎听说后,特别赐给他家膳食。山涛家里仅有旧屋十间,而子孙众多,容纳不下,晋武帝又为他建造了住宅。

山涛做事很有节制,与其他竹林之友大不相同。他的酒量很大,能喝八斗不醉,但从不过量。晋武帝想试试他的酒量,有一次,准备了八斗酒,暗地里却又增加了一些。山涛喝到八斗的时候,就再也不肯喝了。山涛活到七十九岁,寿终正寝。

《晋书》记载,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是河内郡怀县人,与山涛是同乡,比山涛小二十三岁。向秀少年时,就以文章俊秀闻名乡里,研读《庄子》颇有心得。他在为乡里讲学时,被山涛所知,山涛认为向秀所讲高妙玄远,见解超凡,二人遂成为忘年之交。

向秀对《庄子》有很深的研究,曾对《庄子》加以注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开创了玄学的新思路。

向秀酒量很小,不爱饮酒。他淡于仕途,不慕名利,长年过着隐居生活。后来,受朝廷威逼,不得已而出仕,先后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四十六岁病逝。向秀属于淡薄名利之人。

《晋书》记载,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是个的的道道的酒鬼。刘伶是沛国(今安徽淮北一带)人,他身材矮小,容貌丑陋,社会地位不高,因而很少与人交往,对人情世故漠不关心,终日以酒为伴。

刘伶嗜酒如命,纵情狂饮,有时喝醉了,就脱光衣服,赤身露体。刘伶整日醉醺醺的,他让仆人扛着锹跟在后面,说他死在哪里,便就地埋在哪里。

刘伶曾担任过参军,因无所作为而被罢官。后来,朝廷派特使征召他再次入朝做官,刘伶不愿去,便喝得酩酊大醉,裸身奔走。特使认为,这不过是个酒疯子而已,于是不再征召他。

刘伶著有《酒德颂》,被人戏称为“酒侯”。奇怪的是,刘伶终日酗酒,却没有伤害身体,活了近八十岁。

《晋书》记载,号称七贤之一的王戎,却是一个出名的贪财吝啬鬼。王戎是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出身名门士族和官宦之家,父亲和祖父都是大官。

王戎自幼聪明过人。有一次,他与小伙伴们在路边玩耍,见道旁的李树结满李子,小伙伴们都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并说:“这么多果实没人摘,必定是苦的。”验证之后,果然如此。

王戎最初袭承父亲王浑的爵位,后来参加伐吴战争,官运亨通,先后任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吏部尚书、太子太傅,最后与山涛一样,升任司徒,位列三公。

王戎并不酗酒,但却十分爱财,家中聚集了巨额财富。到了晚上,王戎和老婆一笔笔地计算家里有多少钱,十分开心。他虽然有钱,却很小气,从不施舍给别人。竹林七贤中,有的嗜酒如命,而王戎是爱财如命。

王戎家中有棵李树,品种很好,结了李子去卖,能卖个好价钱。王戎怕别人拿李核去种植,便将果核钻破再出售。王戎的女儿出嫁时,借了家里数万钱,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回家时,王戎便给她脸色看,直到女儿还清钱,王戎才高兴起来。王戎的侄子结婚,王戎只送给他一件单衣,但完婚之后,又随即索要回来。王戎天性鄙吝,为世人所讽刺。

八王之乱的时候,王戎明哲保身,不理世事,以游山玩水为乐,活到七十二岁去世。

从《晋书》记载来看,竹林七贤,都崇尚老庄,热衷玄学,对玄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他们的政治倾向、思想品德、为人处事、经历、性格并不相同,甚至差异很大。他们并非都是道德高尚之人,所以,他们只是当时的名士,而算不上贤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