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王祥兄弟皆孝贤

4个月前 作者: songyvsh
48、王祥兄弟皆孝贤

王祥兄弟皆孝贤

在晋朝时期,被公认为是贤士的,有王祥和他的弟弟王览。这兄弟俩,不仅贤,而且孝,属于真正的孝贤之人。他们的孙辈,有大名鼎鼎的王导和王羲之,并且整个王氏家族,也名声显赫。

《晋书》记载,王祥,是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其祖父王仁,当过青州刺史;父亲王融,屡次被官府征召,但都未应召入仕。

王祥性情非常孝顺,他生母死得早,继母朱氏对他很不好,多次在王融面前说他的坏话,还时常虐待他,甚至想毒害他。父亲对王祥也不好,经常让他干一些打扫牛圈之类的脏活累活。王祥却毫无怨言,始终对父亲和继母恭谨孝顺。父母有病时,王祥日夜在床前伺侯,不脱衣服睡觉,汤药必先自己尝过,才给父母服用。

有一次,继母有病,想吃鲜鲤鱼。当时是冬季,没有卖鲜鱼的,河水冰冻,也无法捕捞,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化冰。忽然,冰冻化开,从裂缝处跳出两条鲤鱼,王祥大喜,拿回家供奉继母,这就是著名的“卧冰求鲤”的故事。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王祥名列其中,被人们誉为“孝圣”。

王祥后来入仕做官,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洁,受到百姓拥护。王祥先是任温县县令,后逐步升迁为司隶校尉、光禄勋、太常等职。司马昭专权时,很敬重王祥,又升任他为司空、太尉,成为三公之一。

司马昭受封晋王以后,佞臣何曾带头向他行跪拜大礼,其他大臣纷纷效仿。王祥却说:“晋王虽然尊贵,但按照礼节,三公是不能向他跪拜的,那样做,会损害魏国的威望,也有损于晋王的品德。君子爱护一个人,就应该按礼行事。”所以,王祥见司马昭时,并不跪拜,只是行长揖之礼。司马昭素知王祥孝贤,不予计较,反而说:“今日才知道,您是多么看重我啊!”

司马炎建晋称帝后,也很敬重王祥,拜他为太保,封为睢陵公。王祥因年老有病,多次请求逊位,司马炎始终不许。

御史中丞侯史光上奏说,王祥久病,不能按时朝会,应该接受他的请求,免去他的职务。司马炎下诏说:“太保德行高尚,是世人皆知的大贤,是朕赖以兴隆政教的元老。他多次请求逊位,朕都没有答应。今后,此事不必再议。”司马炎是想把王祥留在朝中,树一面道德的旗帜。

王祥毕竟年事已高,无法再为朝廷效力了。公元268年,王祥病重,自知阳寿已尽,写下遗嘱说:“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之理。我已经八十五岁了,死而无憾。我生前没有什么功劳,死后丧事一切从简,切不可铺张浪费。入棺时不必沐浴,不要布帛缠身,只穿平时旧衣服,身上不要带玉佩、玉玦等物。墓穴不要太大,不要用砖石砌,不要起坟垄,更不要有殡葬品。”

王祥还对子孙留下遗训说:“言行一致,是信的最高要求;有功归人、有过责已,是德的最高标准;扬名显亲,不做辱没祖宗的事情,是最大的孝;兄弟和顺、宗族相亲,是最好的悌;对待财物,一定要让,切不可贪。这五条,是立身之本,希望子孙牢记”。后来,王祥的后代子孙中,大多数都能遵守他的遗训,所以,王氏家族能够兴旺发达、名人辈出。王祥的这五条遗训,在今天看来,仍然是至理名言,足可以使人安身立命。

王祥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叫王览。王览是王祥继母朱氏所生,比王祥小二十二岁,也是一个孝贤之人。

王览四五岁的时候,见父母责打王祥,他便一边哭,一边护住哥哥,使王祥少吃了许多苦头。王览长大以后,经常劝谏母亲,让她善待王祥。父母有时认为王祥做错了事,发怒斥责,王览总是把过错揽到自己身上。王览的妻子也很贤惠,朱氏虐待王祥妻子时,她主动保护嫂嫂。王祥与王览之间的兄弟感情,自然非常深厚。

历史有个著名的“王览争鸩”的故事,主人公就是王览。王览的母亲朱氏,心肠歹毒,只疼爱自己的亲儿子,容不下王祥,多次想毒害他。王览察觉了母亲的意图,决心用性命保护哥哥,只要朱氏送给王祥食物,王览必定先尝。有一次,朱氏送给王祥一壶酒,王览怀疑酒中有毒,便从王祥手里夺了过去。王祥也担心酒里有毒,怕害了弟弟,又要去夺,于是,兄弟俩便争抢起来。后来,朱氏见没有下手的机会,只好打消了毒害王祥的念头。

继《二十四孝》之后,社会上又流传“二十四悌”故事,“王览争鸩”是其中之一。对孝和悌而言,奉养长辈谓之孝,尊敬同辈称之悌。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强调要孝顺父母,兄弟之间也要相互尊敬,尤其要尊重兄长。

王览后来也入仕做官,担任过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职务,官声颇佳。王览活了七十三岁病逝。

王导、王敦是王览的孙子,王羲之是王览的曾孙。王祥和王览的后代子孙中,出了一大批名人贤士。可见,家教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