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谢安撑起东晋江山

4个月前 作者: songyvsh
36、谢安撑起东晋江山

谢安撑起东晋江山

在东晋时期,王氏、庾氏、桓氏几大家族相继兴衰之后,谢氏家族又登上了历史舞台。谢氏家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谢安、谢玄等人。

谢安是著名政治家,品行高尚,有宰相气度。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挥聪明才智,挽救了濒临灭亡的东晋政权。所以,谢氏家族与开创东晋的王氏家族齐名,并称为王谢,并留下了“山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的千古诗句。

《晋书》记载,谢氏出自陈郡,是名门大族。谢安是河南太康人,他在少年时候,就神态沉稳,思维敏捷。王导很器重他。因此,谢安年龄不大,就享有盛名。

谢安多才多艺,善书法,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喜欢交结文人雅士,而不愿意凭借出身和名声去获取高官厚禄。谢安不想做官,几次推辞朝廷征召。后来,谢安为了躲避,干脆跑到会稽郡的东山隐居起来。谢安与王羲之等名人交往频繁,常在一起游览山水、吟诗作文。

谢安的弟弟谢万,也是才华出众,不到二十岁就被征召入仕,后来升迁至中郎将、豫州刺史,担负守边的重任。谢安虽然隐遁山林,但名声仍然超过了弟弟谢万。

有一次,有位名士语重心长地对谢安说:“足下有安邦济世之才,却屡次违背朝廷旨意,高卧东山,不愿意奉献社会和百姓,将怎样面对江东父老呢?”

谢安听了,面有愧色。这个时候,恰遇谢万打了败仗,被罢官免职,谢家声望受到影响。于是,谢安决定出山从政。这个时候,谢安已经四十多岁了。成语“东山再起”,便由此而来。

谢安受桓温的邀请,做了他的司马。桓温很欣赏谢安的才华,对他格外尊重。有一次,桓温到谢安的住处拜访,正碰上谢安整理头发。谢安性情迟缓,好大一会才弄好,桓温就耐心地在旁边等候。

谢安后来担任了吴兴太守,逐步升迁为吏部尚书、中护军。司马昱称帝以后,对谢安格外器重,让他参与朝政。司马昱虽然只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却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提拔重用了谢安。

司马昱死后,桓温入京奔丧,但走到新亭就停了下来,派重兵把守关口,打算乘机推翻东晋。桓温知道,朝廷目前全靠谢安、王坦之维持局面,便召二人前来,埋伏下刀斧手,想在会见时把他们杀掉。

谢安、王坦之心里很清楚,桓温是不怀好意,此去必定凶多吉少。王坦之十分恐惧,问谢安怎么办。谢安神色不变,说:“晋室存亡,在此一行。”于是,二人不避凶险,应召前往。

王坦之见到桓温,惊慌得汗流浃背,连手版都拿倒了。谢安却十分从容,谈笑如常,没有一丝畏惧。他隐约看见墙壁后面有刀斧手的身影,便笑着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德的诸侯,谨守礼仪,明公何必壁后藏人?”桓温面露尴尬,命他们撤走。桓温与谢安谈了很久,谢安谈笑自如,机智镇定,桓温因此没敢作乱。

桓温临终前,对后事安排不当,引发内斗。桓温有六个儿子,他最喜欢第六子桓玄,便让他继承了爵位,又把兵权交给弟弟桓冲,桓冲也是桓温五兄弟中最小的。这引起了桓温其他弟弟和儿子们的强烈不满,他们联合起来,阴谋诛杀桓冲,结果失败,全被流放。

桓氏家族内部大乱,这给了谢安一个绝好的机会。桓冲本想代替哥哥控制朝廷,不料谢安计高一筹,抢先请出了褚太后,让她第三次临朝摄政。褚太后辈份最高,威望也高,桓冲无可奈何。这样,桓氏家族继续掌控朝廷的图谋被挫败了,谢氏家族取而代之。

谢安宽厚仁义,处事公允,他没有像桓温对待庾氏家族那样赶尽杀绝,而是继续重用桓氏。他任命桓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后又加至七州,对抗北方的前秦。桓冲也能够以大局为重,镇守四方,与谢安合作共事。

谢安有治国才能,他把儒家、道家思想互为补充,作为治国之道,这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谢安胸怀宽广,广行德政,致使朝中百官能够同心协力,东晋局面很快稳定下来。人们把谢安比做王导,甚至认为超过了王导。

东晋内部稳定之后,外部的敌人却打了过来。公元383年,前秦天王符坚亲率百万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当时军情紧急,建康一片震恐,可谢安依旧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调兵遣将。他派谢玄、谢石、谢琰、桓伊率八万兵马,抵达淝水迎敌,并谋划好了破敌计策,然后,照常吟诗下棋,登山游玩。

桓冲当时镇守荆州,听说形势危急,派使者向谢安请战。谢安说:“不用桓将军来,我这里已经安排好了,你们只要守住西边,就是大功一件。”

桓冲十分担心,说:“谢公气度,令人钦佩,但他不懂打仗,眼看敌人就要到了,他还那样悠闲自在,特别是派去的兵力那么少,又让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去指挥。我看,我们恐怕都要当俘虏了。”

谢玄等人率军迎敌,先是奇袭洛涧,旗开得胜,随后在淝水与敌对峙。晋军采用奇计,以少胜多,取得淝水之战的辉煌胜利,打得前秦军队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一败涂地。

淝水之战捷报传来的时候,谢安正在家里与客人下棋。谢安见到捷报,心中狂喜,但不动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常下棋。

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道:“战况如何?”谢安轻描淡写地说:“孩儿们已经把敌人打败了。”

客人一听,高兴地跳了起来,把棋盘一推,说:“这是天大的喜讯,哪里还有心思下棋啊?我要赶快去告诉大家!”

客人走后,谢安兴奋的心情再也控制不住了,他兴奋地手舞足蹈,过门槛时忘记抬脚,猛地折断了屐齿。

谢安趁着淝水大捷、敌人丧胆之际,兴兵北伐,分两路攻击中原。东路由谢玄率领,自广陵北上,经过一番苦战,收复了兖州、青州、司州、豫州;中路和西路由桓氏兄弟率领,攻占了鲁阳,收复了梁州和益州,并再次成功收复洛阳。这样,东晋与前秦,原先以长江为界,就改成了以黄河为界,整个黄河以南地区,都归东晋所有了。

谢安用了十几年时间,对内稳定局势,对外打败强敌,收复失地,功勋卓著,声望达到顶峰。这个时候,晋孝武帝已经成年,开始亲政。他忌惮谢安功大,宠信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奸谄小人逐渐得势。

谢安深知功高震主的危险,他又不慕权力富贵,于是主动交出手中的权力,自请出镇广陵的步丘,建筑新城来避祸。孝武帝同意了,设宴为他饯行,并敬酒赋诗。

谢安支撑东晋政权达十六年时间,他虽然位高权重,但隐居东山的志趣始终没有消失。他出镇新城后,携带全家前往,制造出海的船只和装备,打算从水道回东山,继续过隐居的生活。但不久之后,谢安患病,计划未能成行。

公元385年,谢安病逝,享年六十六岁。孝武帝在朝堂哭吊三天,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追封他为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后人对谢安给予高度评价,称他是东晋中流砥柱,“江左风流宰相”,是“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民间则把谢安敬 奉为神,尊称他为“谢圣王”、“广惠圣王”、“显济灵王”等。

谢安的丰功伟绩和英名,流传千古,受万世景仰。

谢安的侄子谢玄,也为稳定东晋局势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东晋时期仅有的两位名将之一。特别令人称道的是,谢玄指挥了淝水之战,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名垂千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