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向大坂拉赞助与新选组的室长人选【

6天前 作者: 漱梦实
第757章 向大坂拉赞助与新选组的室长人选【

第757章 向大坂拉赞助与新选组的室长人选【4600】

“棱堡?这是什么?”

岩崎弥太郎率先抢问道。

对于时下的日本人来说,棱堡仍是一个极陌生的概念。

青登略作思忖后,答:

“简单来说,就是像五棱廓那样的战斗特化型城廓。”

此言一出,岩崎弥太郎等人纷纷面露恍然大悟的神情。

五棱廓——建于虾夷地(今北海道)的箱馆地区(今函馆市)的一座星型要塞。

谈起这座城廓,那可当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毕竟,这是幕府首次在日本境内建设西式的棱堡。

安政元年(1854)3月,日本和美国签订《神奈川条约》,按照条约规定箱馆正式开港,江户幕府随即收回松前藩在箱馆一带的领地,并且在同年6月设置箱馆奉行。

为了拱卫北疆,幕府决定在箱馆建立一座坚实的堡垒。

安政四年(1857)动工,目前已经建成大半。

不出意外的话,翌年便可正式完工。

青登一提起“五棱廓”,岩崎弥太郎等人就统统明明过来,知道青登想要建造一座什么样的城廓了。

历史课本说:火药轰开了骑士阶级的城堡——这句话既对,也不对。

火药确实轰开了骑士阶级的城堡,但仅仅只是轰烂了那种四四方方的古典城堡。

当“矛”进化的时候,“盾”也会跟着进化。

为了应对进攻方的火药,防守方很快就掏出了应对手段——那便是棱堡。

所谓的棱堡,其实质就是把城塞建设成凹多边形。

这样的改进,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击方暴露给超过一个的棱堡面(通常是2-3个)。

如此,防守方便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

不难想象,这样的城堡会让进攻方多么头疼。

大津城早已沦为历史名词,仅剩下几个乌黑的石头地基——这正合青登心意!

如果大津城还健在,那他反而会感到头疼。

像江户城、大坂城这样的古典城堡,已经不顶用了,跟不上潮流了。

日式的古典城堡也就只能欺负一下缺乏火器的冷兵器部队。

现如今,时代变了,只要拉来成群的火炮,即使是王八壳一样的江户城,也如纸片般脆弱!

岩崎弥太郎看了看身旁的青登,接着又看了看面前的杂草丛生的石头地基:

“……橘先生。”

他苦笑着说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可是……请恕我给你浇一盆冷水。”

“建立一座如五棱廓那般的城堡,所需经费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啊。”

青登听罢,顿时面现无奈之色。

“我知道……唉,‘钱’这种东西,果然是永远不够用啊。”

质量优越的东西,自然也就愈加昂贵。

建城本就是极费钱的浩大工程,那就更别说是像棱堡这样的战斗特化型城廓了!

以五棱廓为例。

五棱廓的工程费用,那可不是一般的高昂。

护城河、土木和石垣工程预算为98,000两;建筑工程预算为25,000两;水道工程预算为20,000两;整体预算为143,000两。

这项浩大工程在全盛时间曾经聘用约5、6千名工人,箱馆也因此开始繁荣。

在供应完新选组的日常用度后,新选商会就没剩下几个钱了。

假使是一点一滴地攒钱……虽然也能攒够钱,可这般一来,效率实在太慢了。

更何况,青登所欲开展的项目,可远不只有建造棱堡。

大津乃毋庸置疑的福地,它所拥有的可不仅仅只是广袤的耕地。

就跟长州一样,大津拥有大量的隐形资产。

长州明面上的石高只有37万石,但就因为毗邻下关海峡,它得以发展远洋业,并且攫取大量关税,实际收入突破百万石!

松本瓦、膳所茶……大津的这些特产,哪一个不是金山?

它们都等着青登去逐一开发呢!

一旦开发成功并且经营顺利,青登的收入、大津的收入,将会呈几何倍数地暴涨!

关于如何开发大津,青登已经做好了周密的安排。

首先要搞定的,是6个大项目。

其一,建造棱堡。

其二,开垦新田。

其三,建造银镜工厂,进一步扩大银镜的生产规模。

其四,开发以膳所茶、松本瓦为首的特色产业

其五,开拓海外贸易。

其六,引进蒸汽机,发展工业。

除了首项的棱堡之外,另外5个项目都是与经济相挂钩的。

换句话说,青登的建设理念便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有了经济,一切都好说。

没有经济,一切都是虚的。

青登所拟出的这份“计划单”,里头随便一个项目都是耗资甚重的大工程。

就凭青登目前所拥有的营收能力……在保证新选组的正常运作的情况下,顶多只能勉强支撑2个项目。

倘若6个项目一起开动……不夸张的说,哪怕将新选组和新选商会给一起打包卖了,青登也凑不出这个钱来!

钱钱钱……青登再度为钱所困。

他可不认为自己这一回儿还能幸运地找到像银镜那样暴利的商品。

从刚才起就一直不说话的山南敬助,这时忽地插话进来:

“如果是要筹集资金的话……那只能去借钱了啊……”

青登听罢,顿时摇了摇头:

“敬助,你说错了,我们不该去借钱。我们应该去拉投资才对。”

山南敬助挑了下眉。

“‘拉投资’?”

木下舞和岩崎弥太郎也朝青登投去困惑的眼神。

时下日本还没有“投资”的概念。

山南敬助等人只晓得“借钱”与“还钱”的道理,向他们解释清楚“借贷”与“投资”的区别,未免过于麻烦了。于是青登随口道:

“我之后再跟你们慢慢解释。”

有钱的人出钱,有力的人出力——亘古不变的经营模式。

对目前急缺钱的青登来说,倘若能够找到资本雄厚的投资商,那无疑是事半功倍。

要说全日本上下最有钱的群体是哪一个,那无疑是大坂的巨商们!

大坂的那些商人,一个个富的流油。

因为过于有钱,所以大坂的巨商们都快自成一个全新的特权阶级了。

若能得到大坂商人们的大力投资,青登所拟的这些项目都能快速上马!藩国的建设速度将能迎来飞跃性的提升!

——大坂的商人……

青登暗自沉吟,思考着跟大坂巨商们搭上线的方法。

虽然他的朋友遍天下,但却缺少大坂方面的人脉。

这个时候,冷不丁的,就像是有闪电从脑海中一划而过,青登猛地想起了什么。

——不对……!差点忘了……大坂方面的人脉……我有啊!

想到这,他下意识地转过脑袋,饱含深意地看着身旁的木下舞。

木下舞于第一时间注意到其视线,一脸困惑地眨了眨眼,与青登对视。

“青登,怎么了吗?”

“……不,没什么。”

说着,青登默默地收回视线,全当无事发生。

……

……

看完大津城的遗址,青登一行人再度启程,四处走动,细致地观察大津町。

从今往后,这座城町就是他们的“首都”了,由不得他们不上心。

虽说按照江户时代的平均标准,大津町已经算是很发达的城町了,但在青登眼里,封建时代的城市再怎么繁华,其实也就那样。

这个时候,青登后知后觉地发现:今日今时是他首次踏足江户时代的“二线城市”。

虽说他的穿越时长已达三年半,但他真正去过的城町就只有3座——江户、京都和奈良——全都是江户时代的当之无愧的一线城市。

不得不说,江户时代的一、二线城市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遍观整座大津町,没有一条石砖路,全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

街边的房屋也都很低矮,没有3层以上的房屋。

此外,青登敏锐地注意到:大津町的人口并没有如他预想中的那般多。

究其缘故,便是因为大津与京都实在太近。

京都的繁荣起了虹吸效果,大津町内的不少人口被“吸”走。

总而言之,若想建设大津町,使其成为能够配上“秦津”之名的大町,同样要费上不少的力气。

在巡视大津町的这一路上,岩崎弥太郎时不时地扬起目光,偷看前方的青登,眸中涌动着犹豫之色。

少顷,他仿佛是下定了决心,咬了咬牙,紧接着驱马向前,与青登并肩同行:

“橘先生,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青登不假思索地微笑道:

“弥太郎,在我面前你用不着拘谨。若有什么想说的,你大可以畅所欲言。”

岩崎弥太郎挺直腰杆,露出严肃的神情。

“橘先生,私以为‘寻找室长’一事,不可再拖延了。”

“如今的新选组已是坐拥3000兵力的庞大武装。”

“而且,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新选组的规模还会进一步地扩大。”

“在此基础上,您治下现在又多出了一块30万石的广袤土地。”

“接下来,您肩上的工作只会越来越繁重。”

“目前这种‘由您本人来兼任室长’的状况,已难以为继。”

“况且……恕我直言,橘先生您并非专业的会计。”

“您现在尚能勉强处理室长的工作,可之后就说不准了。”

“若不赶紧找到称职的室长,我们接下来的一切工作可就不好开展了啊。”

岩崎弥太郎话音刚落,青登就不由自主地直抽嘴角。

片刻后,他无声地轻叹了一口气,面部神情被强烈的无奈所支配。

“弥太郎,你所说的这些,我都明白。”

“嗯,你说得对,现在确实是要想办法填补‘室长’的空缺了。”

“我之后会认真寻找能够胜任‘室长’一职的人才得。”

岩崎弥太郎口中的“室长”,所指的自然是新选组财务室的领导者。

自新选组建立以来,财务室室长的位置就一直空缺着。

参谋的座位上可以无人,室长却不可以。

此前,青登尚且可以勉强兼任室长一职。

可现在,他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京畿镇抚使、新选组总大将、八王子千人同心总指挥、秦津藩之主……四职加身,青登每天一睁眼就要直面无休无止的公务,哪儿还有那个余力去顺手处理室长的工作呢?

事实上,青登对室长的寻找,始终没有断过。

然而……能够玩懂财政的经济型人才,实在是太稀罕了。

日本自古以来就欠缺理工方面的教育,莫说是财政人才了,精通四则运算的人都很少见。

新选组、新选商会与秦津藩基本就是共用一套领导班子。

比如说:岩崎弥太郎不仅是新选商会的会长,同时也是秦津藩的“财政大臣”。

山南敬助亦是如此,他现在不仅是新选组的总长,同时也是秦津藩的“总理大臣”。

接下来,将会有无数大工程在秦津藩内陆续开展。

假使有一个能力过硬的后勤型人才在后方坐镇,无疑是大有利好。

总而言之,不论是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找寻室长”已成青登眼下最迫在眉睫的要务。

——说起来……我或许可以向桐生老板求助。

青登差点忘了:桐生老板所经营的千事屋,可是一间职业介绍所啊。

身为职介所的老板,他肯定拥有着旁人所不能企及的丰富人脉。

桐生老板的苍老面庞在青登脑海里浮现……青登心底不由升起淡淡的思念之情。

自己已经有一段时间未与恩师见面了,倒是怪想念他的。

——桐生老板现在在做些什么呢?

……

……

江户,千事屋——

“哎呀~~桐生先生,您的手真的好巧啊~~想不到您连毛毯都会织啊!”

桐生老板现在正在被某个老婆婆抛媚眼。

这个老婆婆一边说,一边自来熟地伸手去摸桐生老板的手。

桐生老板不着声色地收回手掌,使对方摸了个空。

“我以前曾经在虾夷地学习过皮毛的缝制方法。”

他虽已是年近百岁的迟暮老人,但因为性格温和,气质儒雅,长相英俊,而且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上到修屋顶,下到通水井,就没有他不擅长的,故而深受附近的寂寞已久的老婆婆们的喜爱。

眼见摸手不成,老婆婆改换上撒娇般的“娇羞语气”。

“桐生先生,难得我今天煲了一锅鱼汤,可外子今天又去钓鱼了。这么好的一锅汤,浪费了就可惜了!您若是有空,不妨来我家喝汤吧!”

桐生老板矜持一笑:

“松本太太,多谢您的好意,可我今天还有工作要做,请恕我无法相陪了。”

他的油盐不进顿时使对方大感懊恼。

老婆婆气鼓鼓地跺了跺脚,道了声“这样啊,那你就好好工作吧,哼!”之后,转身即走。

桐生老板站起身来,礼貌地送她离店。

老婆婆刚一离开,他就如释重负般地长出一口气:

“我都已经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了,为何还这么受欢迎呢?”

留下这句仿佛是在炫耀的呢喃后,桐生老板转身向后,准备回厨房继续捣鼓午饭。

然而,就在这时——

叮铃~叮铃~叮铃~叮铃~

忽然间,店外响起由远及近的铃铛声。

桐生老板猛地挑了下眉。

江户时代的町民们对于这阵铃声,定然不会感到陌生。

这是飞脚的铃声。

飞脚——江户时代的快递员。

每当送快递的时候,他们都会在身上绑着铃铛,故而跑动起来会响起清脆的铃铛声。

“千事屋!有你的信!”

桐生老板走回土间,拉开铺门。

门外站着一名装扮精炼的年轻飞脚。

他看了一眼桐生,然后卸下肩上的扁担——扁担的一端挑着顶篮子——他从篮子里抽出一份信件,递给桐生老板。

“祝您生意兴隆。”

不咸不淡地留下这句话后,飞脚快步离开。

对方前脚刚走,后脚桐生老板就急不可耐地拆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

洁白的信纸上仅仅只写了一行字:速归大坂。

*******

*******

求月票!求推荐票!(豹头痛哭.jpg)

大家猜猜看:谁会成为新选组的室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