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疯狂的票房

26天前 作者: 摸鱼新手
第267章 疯狂的票房

第267章 疯狂的票房

晚上十点,《少年华国说》正式上线。

诗词+音乐=颠覆性的作品,还未发布,已经讨论量超过五十万。

一个作品,既能颠覆创新,又能火遍全网,这就是新时代降临。

各大平台无一例外地给了封面推荐,《少年华国说》跟《明天会更好》同时出现在首页。

首页林晚晴已经上过好几次,但是诺言这个艺名,却还是第一次。

新人出道歌曲直接拿到最好的资源,这是破天荒头一遭。

不过对比起在七一晚会以新人身份出道,给首页推荐好像又很正常,商业平台,永远没法跟官方相提并论。

《少年华国说》还在持续发酵,整个华语乐坛震动,但是这次没人喊天黑,而是喊变天了。

从诺言出道以来,大家天天嚷嚷着天黑了,但是天再黑也总有放晴的时候。

原来诗词歌赋,也能跟流行音乐完美结合。

华娱乐坛的音乐人们也在听,他们听得更加仔细,看得更仔细,整个歌词,他们是逐字逐句地看,然后把梁启超的文章仔细对比,希望能够找到可以攻击的地方。

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让流传千百年的诗词歌赋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无助。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他们觉得自己好像第一次认识到流行音乐,原来可以这样?还可以这么玩?这样居然踏马的也行?

什么叫雨露均沾啊!

网友们疯狂循环这首歌,到处都是“少年自有少年强~”

几乎是每次刷新页面,这首歌的排名就会上升几名。

很遗憾,他们一无所获。

恐慌。

上线一個小时,《少年华国说》新歌榜和热歌榜第一名,《明天会更好》第二名。

现在这首《少年华国说》,带来的效果是“变天了”,又是一首经典咏流传的歌曲,华语乐坛换了新天。

对于华语乐坛来说,这是一个彻夜难眠的夜晚。

这就是华娱乐坛划时代的作品,诺言用《少年华国说》开启了新的时代。

《少年华国说》刚刚上线,就出现在新歌榜上,然后以坐火箭的速度开始上升。

不改变就是等死。

惊叹。

比如六月份,大家着实享受了一把华语乐坛久违的晴天。

年轻人第一时间下载了这首歌,顺手也父母长辈下载一首《明天会更好》。

好像是诺言在跟他们说:拜拜,不跟你们玩了。

连续听了几遍之后,不少人只能承认,周鸿远说的是对的。

一直以来都有人试图把古诗词融合进音乐里,然而每次都是被骂的狗血淋头,渐渐的,大家都放弃了。

既然搞点大白话就能赚钱,还能博取一下好名声,何必自讨苦吃。

现在他们明白了,不是不能写,只是他们写的不好而已。

诺言用一首歌告诉他们,古诗词可以写,但要写得精彩,这个要求看似很难,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有诺言这首歌在前,他们完全可以大胆创新,突破传统桎梏,充分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至于效果如何,那就各凭本事,但是有一点,他们不会再因为太过大胆而遭受非议。

从这点来说,诺言就是新时代的开创者,从此以后,只要用这种古诗词风格创作,不管承认不承认,都得尊称他为开山祖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当大众接受了这种歌曲以后,自然会寻求更多的作品。

跟风,是一种捷径,不管是音乐电影还是小说,跟风都是最快蹭热度的方式。

只是真的有人能够蹭到这个热度吗?这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少年华国说》一个小时,新歌榜第一。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记录,毕竟不是谁都有资格吃到官方晚会的流量。

此时许诺跟林晚晴还在回魔都的飞机上,他们暂时跟外界的一切隔离开。

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少年华国说》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了飞机的速度。

魔都机场,有人一边走着,一边哼着“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将日月再丈量”。

“诺言出品必属精品”已经成为不少歌迷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

老一辈的人对他的歌尤其喜爱,这个老一辈,自然也包括高层。

有时候,权力,就在这些人手中。

许诺不需要权力,但他想要做的事情,需要他们点头同意。

十二点,《少年华国说》热度不减,无论是下载量还是分享次数,都是创纪录的新高。

正式出道+七一晚会流量的加持,恐怖如斯。

这个七月一号,许诺很忙,忙着唱歌,忙着宣传电影《疯狂的石头》。

十二点零一分,第一天的票房结果出来。

《修罗》第一天斩获1.5亿票房。

《神话传奇》第一天票房1.2亿。

《疯狂的石头》第一天斩获3500万票房。

票房膨胀的年代,对于大制作来说,首日票房至关重要,低于一个亿就算扑街。

但是对于《疯狂的石头》来说,这个票房意味着已经回本,因为许诺这部电影,满打满算,投资也没超过1000万。

而且上映前几天,其他电影开始疯狂宣传,营销费哗哗地往外撒,抢走了不少热度。

《疯狂的石头》15%的排片,基本上都不是给的黄金时间,这种情况下能够拿到3500万票房,完全是粉丝足够给力。

第一天的票房情况出来,《修罗》拿到票房冠军。

许诺拿出手机准备看看这些电影的评论,按照这个进度,搞不好票房全被前几名抢走,他打开电影评论区。

发现评论几乎是一边倒的差评。

“妈的,浪费了我美妙的一下午。”

“尬地我在电影院抠出了一整个故宫。”

“我的智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

“除了特效华丽,一无是处,难以想象导演是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下拍了这部烂片。”

“赤裸裸的洗钱,7.5个亿到底花在哪了,比投资一千万的《疯狂的石头》差远了。”

不仅是《修罗》,《神话传说》的差评也不遑多让。

“豪华的阵容,脑残的剧情,想不通什么人会去看这种电影,我承认我是沙比。”

“我踏马觉都不睡了,非得给你一篇差评。”这位愤怒的观众发了一篇长长的影评,详细描述了这部电影到底有多烂。

观众的评论犀利地一塌糊涂,许诺还以为这些人都是其他电影制片方请的水军,因为大部分观众,都属于沉默的大多数,看完一般很少给评论,都是系统默认评价。

他点开这些人的评价记录,发现大部分评价都很正常,好评居多,差评很少。

好嘛,看样子不是水军,这是正儿八经的资深影迷。

这几部电影到底是有多差劲,居然能够让这么多观众整齐划一地打差评?

而且不少人还推荐大家去看《疯狂的石头》,这可不是他请的水军,事实上这几天忙,他也没顾得上电影的宣传。

一直以来,他都被粉丝们视为打击水军的急先锋,所以他当然不会花钱请水军。

水军是把双刃剑,短期内的确能够提高电影热度,但是水军不可能不留下痕迹,一旦留下痕迹,对他来说得不偿失。

既容易受到对手的攻击,也容易引起粉丝的方案。

他一直能够保持如此高的热度,其中一点就是因为不请水军,在大家看来,他是跟粉丝站在一起的,而不是跟资本。

无论是哪家粉丝,其实对资本的舆论引导都是深恶痛绝,没有人希望自己看到的一切都是被人为引导的。

回家路上,许诺发了条围脖宣传电影:“《疯狂的石头》,将会是划时代的作品,喜剧的春天来了!”

这话说的很狂,但也不算吹牛,毕竟按照他的计划,后面还会有《人在囧途》《大话西游》等一系列喜剧片,说句喜剧片的春天来了并不过分。

这会已经过了十二点,然而还是有很多人不睡觉,在网上疯狂冲浪。

“好好好,不好看等着我回来打你。”

“冲你这句话,这张票我买了。”

“《疯狂的石头》我看过,几乎全程都有笑点,强烈推荐。”

“我也看过,挺有意思的。”

由于观众们对其他几部电影的疯狂吐槽,加上不少人推荐《疯狂的石头》,很多网友都决定去看看这部电影。

《疯狂的石头》热度再一次上涨。

此时,各大院线正在紧张地统计数据。

“《修罗》的数据出来了,上座率51%。”

“《神话传奇》上座率52%。”

工作人员停顿了一下,咽了口唾沫,“《疯狂的石头》……上座率75%。”

“嗯,数据没出问题吧?”

“没问题,我反复确认过了。”

75%的上座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给他们增加排片,能够赚到更多的钱。

几乎是同一时刻,各大院线纷纷调整排片,表现太差的,进一步压缩排片率,《疯狂的石头》则提高到了20%排片率。

几乎要跟《修罗》《神话传奇》相提并论,一千万的投资,能够跟真正的大制作瓜分排片,已经足够成功。

新的一天到来,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