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蛟鳞重甲 投影照壁

2个月前 作者: 超自然的猫
第195章 蛟鳞重甲 投影照壁

玉华山。

也就是蜂窝山所在。

让花玛拐去请李树国,自然是为了三件兵器。

其一,是以青鳞蟒妖筋为红姑娘炼制一把长鞭。

回来时的路上,他细细思索过。

鞭有软硬长短之分。

红姑娘擅长于身法,妖筋又坚韧无比,火烧不断不惧刀剑。

用来打造一把九节鞭或者十三节软鞭再合适不过。

但是九还是十三。

就看红姑娘和李树国商量。

第二件兵器,就是之前在龙潭山,抽取黑蛟妖筋时,答应老洋人为他重铸秦川弓一事。

蛟筋十来米长。

就算截取一段同在弓弦之上,也无足挂齿。

鹧鸪哨师兄弟两人,已经打算趁着这段时间去一趟无苦寺,拜见了尘长老。

所以,重铸秦川弓一事已经不能再耽搁了。

至于最后一件。

则是陈玉楼心心念念,为昆仑打造一件重甲。

当初在瓶山。

见到他抱着一截横梁木,将慌忙逃窜中的六翅蜈蚣生生掀翻。

这等无双猛将。

要是再身穿重甲。

纵然遇上大妖之物,怕是都能杀出一条血路。

从前往滇南,乘船过南盘江时,他就多次劝说昆仑修行,但这小子性格倔强,一旦认定的事十头牛都轻易拉不回来。

不过。

在见识过古经幢和抚仙湖的蛟龙后。

陈玉楼心中便多了一个念头。

以力未必不能证道。

一力破万法。

放在昆仑身上绝对适用。

天生神力不说,开窍通灵之后的他,气血武道一日强过一日。

从他修行五虎断门枪就能略窥一二。

出发前,张云桥尚且还能与他捉对厮杀,但一趟滇南之行,如今的张云桥已经完全不敢摆师傅的架势。

要知道,他练了十多年的枪法。

除了那几位老师傅,在五虎断门枪上的造诣能比他还深的,江湖上几乎再找不出几个人来。

但返程一路上。

他都开始反过来向昆仑请教。

以往许多不通之处,尤其是气血运转,枪劲走势,暗自琢磨许久都找不到更好的思路,但经过昆仑寥寥几句话,往往都能醍醐灌顶。

就如他所说。

闻道有先后,达者方能为师。

这些时日下来,陈玉楼观山川大泽,又借助江湖上各门各派打熬筋骨,横练肉身的诸多手段,最终从中,替昆仑找出了最合适的一条路。

首先是兵甲。

兵器倒是有了。

取自瓶山的大戟。

绝对是天底下屈指可数的凶兵,跟随在镇陵将身边,一辈子征战沙场,不知道沾染了多少人命鲜血。

虽然不是妖兵。

但生前有鲜血浸染,死后又有瓶山龙气蕴养。

凶性丝毫不弱于他手中那把龙鳞剑。

寻常山精鬼魂,根本不敢靠近。

所以,这甲就是重中之重。

这半年下来,经瓶山、遮龙山,在几座大藏中也见过不少古代盔甲。

只可惜大都敌不过时间侵袭。

早都已经腐败锈死,不堪一用,基本上稍微一动就化为一堆齑粉。

当然。

就算能用。

要走一条与他们截然不同修行路的昆仑,他也不会允许如此随意。

他所设想中的重甲。

至少也是与气血相融,刀斩不断、箭射不破、枪炮难以洞穿。

想要打造出这等重甲,寻常铜铁根本不行,至少也得是秘金一类,就如铸造他手中龙鳞剑的材料。

秘金为基石。

再融入六翅蜈蚣、青鳞蟒还有蛟龙精血。

这三头大妖皆以肉身见长。

哪怕只是一两滴的精血,融入秘金当中,也能提高极大的坚韧程度。

等到打出胚子。

分出蛟龙鳞甲大小。

在龙潭山,斩杀那头被镇压的黑蛟后,一身上下,一百多枚鳞片,陈玉楼半点不敢浪费了,让袁洪和昆仑一片片拆下。

甚至。

为了最大程度保存好鳞片中的妖气。

他特地腾出好几只玉盒。

要知道。

那些玉盒是他带去遮龙山,寻找灵草大药所用。

等到鳞片融入金胚之中。

再用妖筋为线,将一块块鳞甲牵引串联起来。

这才算是初见雏形。

按照他的规划,这一身重甲,江湖厮杀亦或是战场冲阵倒是足够,但要是面对修成有成的妖物,还是差了一线。

所以,蛟鳞重甲之上,必须刻入能够斩妖、伏魔、镇鬼的箓文。

这一点。

是他从那把打鬼鞭上得到的启示。

从凤凰谷那晚,无意破开打鬼鞭上那一道道笼罩的迷雾,看清隐藏其中的一十三道云箓天书后,这一路上陈玉楼几乎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苦心钻研。

如今,虽然不敢说读懂了七八成。

但四五成的把握还是足够。

这世间哪还找的出能够胜过云箓天书的箓文。

何况其中符箓,还都是镇妖伏魔所用。

他要做的。

就是挑出其中斩妖符、镇鬼符以及伏魔符箓,将其复刻到蛟鳞重甲之上。

当然,这其中最大的难题。

是如何以气血之力催动那些符箓。

只要能够解决掉这个难题。

如此一来。

到时候就算昆仑不曾修行道法,也能完美驾驭重甲。

等到兵甲都有了。

接下来就是打造昆仑。

没错。

大药熬练肉身,洗髓伐骨,然后以青木灵气为他打通一身经脉,最后……就是找一门专修肉身气血的功法。

比起前两者。

陈玉楼最不担心的反而是功法。

武道法门,不像修行法要么遗失断了传承,要么就被那些大山道宗深藏把持,寻常人根本难得一见,武道功法多流传于江湖之上。

尤其如今民国,

国术盛行。

对于功夫的痴迷程度,远超历朝历代。

仅仅是湘阴城里,就有六七家武馆,更别说京津冀那等尚武之风兴盛之地,晚清到如今,江湖上那些展头露面的大家,几乎都出身于此。

另外,它最大的底气。

还是来自于陈家足够有钱。

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等乱世里,为了活命出手家传秘籍又算得了什么?

反倒是熬练欧神和打通经脉,这两件事都要循序渐进,万万不能急躁,尤其是经脉,昆仑不是几岁孩童,一口先天气还在,筋骨脉络也不曾被世俗之气污浊。

就算他已经是炉火大境。

也不能随意。

一步错,神仙难救。

而如此种种,到时候的昆仑,那才是真正的人形凶兽。

仙人之下我无敌。

仙人之上一换一!

想到那一幕,饶是陈玉楼心境沉如止水,也忍不住有种热血沸腾之感。

“好,掌柜的,那我现在就去?”听到掌柜提及玉华山庄,花玛拐当即心神一振。

上一次,请李树国掌柜过来。

结果短短一个来月时间,就在石君山为陈家凭空增添了一座地火熔炉。

到现在,还有陈家人镇守在山中。

甚至专工于器械的工匠师傅,这几个月时间里,也被他分批送了过去。

石君山位置绝佳,落于大帐三湖尾,背靠青山,北眺洞庭。

要是以湘阴为基石的话。

它更是无异于咽喉重镇的存在。

工匠先行,借助地火锻造器械,同时,也能将其作为连接陈家庄、常胜山与洞庭湖之间的重要节点。

“今日就去也好。”

陈玉楼并未拒绝,而是点点头答应下来。

“哦,对了,出发前,找到上次那几个去寻秘金的伙计,让他们也再跑一趟,最好能一次性多弄些回来。”

以昆仑的身材。

一件覆盖周身的重甲,需要消耗的秘金数量难以想象。

“是,掌柜的。”

花玛拐做事沉稳,交给他最是放心不过。

见他起身就要离去。

“最后一件事。”

“什么?”

花玛拐似乎在计量着什么,听到掌柜的这句突如其来的话,不禁抬头一怔。

“等你小子回来。”

“送你件大礼。”

陈玉楼负手而立,淡淡笑道。

“大礼?”

花玛拐打蛇随棍上,咧嘴一笑,“别啊,掌柜的,这还等什么,直接给我不就行了?”

“行了,赶紧去,耽误了掌柜我的计划,看我不罚你。”

陈玉楼一挥手,作势就要撵人。

不过脸上的笑却是完全掩饰不住。

拐子是庄子里少数几个,敢跟他开玩笑的人。

这样也挺好。

不至于独坐高处难胜其寒。

“得嘞。”

目送花玛拐离去。

陈玉楼沿着湖堤,走了片刻不到,便找到了在墙沿下晒太阳打盹的鱼叔。

简单聊了几句。

无非就是让他这几天帮着照看好陈家。

随后便独自一人返回观云楼。

一路去到地下石窟。

和上一次来,石室内一如既往的灯火璀璨,通透如昼,一盏盏明晃晃的灯盏悬挂于四周。

唯一不同的是。

埋在地下石壁中的铜管,已经没了冰雾散发。

这一转眼的时间已经入秋。

天气一日凉过一日。

估计再有一个多月就要进入初冬。

到时候烧的乌金炭,火意顺着铺设的地龙铜管在整座观云楼内流转不息,即便外头白雪皑皑,楼内也能温暖如春。

这也是为何它被称之为金玉楼的缘故。

一个冬季下来。

光是烧掉的乌金炭,价值何止千金?

也就陈家能够负担得起。

放到寻常人家,在寒冬如狱的时候,能够以火塘取暖都是奢侈。

走过满地水磨青砖,陈玉楼一眼就看到石窟正中那座铜鼎。

不知是其中尸气消散,还是观云楼下就是大湖,归墟卦鼎明显比在瓶山丹井时要润泽了不少。

一眼望去。

卦鼎四周海气笼罩。

烟雾蒙蒙。

再被四周灯盏一照,光线闪烁,恍然有种海中古玉的感觉。

尤其是鼎身四桌镌刻的那些虫鱼鸟兽。

一时间仿佛纷纷活过来了一般。

看到它身上变化,饶是陈玉楼,眼底也不禁闪过一丝惊叹。

归墟卦鼎,一镜四符。

如今归墟鼎物是人非,从一方重鼎被生生铸造成一口丹炉,卦镜也不知所踪,四枚卦符还算好的,能有三枚集齐。

“无眼龙符!”

陈玉楼缓缓靠近。

手指在鼎身上一处微微下凹的印记中划过。

那地方就是为龙符所留。

只不过,龙符如今还在百眼窟内,按照计划,少说也得一年半载才能取回了。

只可惜分身乏术。

不然以他的性格,恨不得早一分钟过去。

“卦镜……”

目光扫过。

看着海中日月画卷。

陈玉楼忽然想到了什么。

突然绕过归墟卦鼎,快步走到书案后,比起数月之前,眼下这里摆放的博古架数量又多了好几座。

一只只玉盒整齐有序的放在木格当中。

隐隐还能闻到一股惊人的药香。

盒子里所藏,全是从瓶山药壁,以及虫谷和水龙晕上绝壁中采来的大药。

几乎每一株都是百年难见。

放到外面打破头都抢不到的吊命宝药。

但此刻,他看都没看,只是快步掠过,最终停留在对着书桌一角的架子上。

木格中分明放着一块铜鉴。

只是看上一眼,一股古朴厚重,又浩荡纯正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法家古镜!

当年的秦王八镜之一。

流落古滇国后,被献王带去遮龙山,悬挂在青铜棺上镇压其中凶尸。

陈玉楼一路将它从滇南带了回来。

只不过,暂时还没想好如何去用,于是便将它与其他古物一起放在了书架上。

小心从架子上提起。

陈玉楼迅速返回。

等他重新回到中归墟卦鼎外,端着铜鉴往鼎身上那道轮印贴去时,说实话,他都觉得有些荒唐。

毕竟法家古镜和卦镜,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

但不知道为什么,心中偏偏又有一种莫名的期待,让他眼底罕见的露出一丝紧张。

啪嗒——

终于。

当他稳稳将铜鉴贴到轮印之中。

让陈玉楼惊奇的是。

卦鼎上的轮印,似乎就是为它量身打造,严丝合缝,恰好契合。

就如一旁挂着的三枚铜符。

同时,几乎就在铜鉴挂上去的刹那,归墟卦鼎内蕴藏的磅礴海气,就像是感应到了什么,从一开始的缓缓流转,骤然间,就如沸腾了一样。

轰!

陈玉楼眉头微皱。

强忍着后退的冲动,死死盯着身前的青铜巨鼎。

海气不断沸腾,渐渐的,海气化为海水,有雾气飘荡,鼎身上原本清晰可见的鸟兽虫鱼、星空日月纷纷隐入雾气之中,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幅幅画面。

有人来到归墟古国。

似乎交流着什么。

然后,一行赤着上身,镌刻透海阵的疍民,深入海底,将金银铜铁一类的矿石扔入巨大的深海火窟之中。

不知道多久后。

一块古朴惊人的铜鉴,从火窟之中缓缓形成。

那些疍人欣喜无比,带着铜鉴重回海面,将其交给来人。

“等等,海市蜃楼还是投影照壁?”

“或者说……法家古镜也出自归墟遗民手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