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军事轨道和坐镇西域

14天前 作者: 小兵王2
第344章 ,军事轨道和坐镇西域

第344章 ,军事轨道和坐镇西域

这样的北伐大战不是一次就可以商议好的,徐凡看到天色已晚,就散会让重臣各自休息。

周章,陈平,张良三人离开章台宫走在一起。

周章有的恼火道:“这些将军就知道打仗打仗,为了发动战争一个个危言耸听,一个小小的匈奴人被他们说的无比强大,也不看看大汉国内现在的情况,又是修大运河,又是修轨道,朝廷哪里来的精力去对付匈奴人。”

周章这话在后世人看来极其短视,但对大汉来说却是极其正常的情况。

匈奴人的人口只有大汉的几十分之一,财政更是只有几百分之一,匈奴的军队战斗力不堪一击,正面作战,任何一个大汉将军都有信心用10万人全歼匈奴人大军。

匈奴人虽然地盘广大,但人口少,在周章这些人看来,匈奴人的实力只有战国时期中等诸侯的实力,大汉不是打不赢匈奴人,只是现在的匈奴像一個沾满了泥巴的乞丐,大汉即便是打他,自己也会溅一身泥,根本不划算。

张良道:“冒顿野心勃勃,匈奴人的确要打,但六十万人马太过了,要对付匈奴人最好还是像现在这样逐步蚕食,把匈奴人的实力削弱到一定程度,而后我大汉指挥东胡人,鲜卑人等这些胡人部落对漠北的匈奴人发动进攻,以胡制胡,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我大汉的消耗。”

“漠北太荒凉了,朝廷鞭长莫及难以管理,我大汉的诸侯都不愿意占据这些地方,我大汉应当把漠南消化成大汉的本土,以漠南巩固大汉北伐领土。

对漠北分而治之,匈奴人的实力削弱到一定程度之后,朝廷有必要和匈奴人议和,把庞大的漠北分成几块,交给几个不同的部落,我大汉朝廷作为裁决者维持在漠北的统治。依靠这个战略,我大汉只需要少量的精锐就可以统治整个漠北。”

但一旁的陈平却说道:“子房你提出这个意见,要是在几年前朝廷还有可能接受,但现在却不可能了。”

陈平却说道:“但没有这些商贾,我大汉的士兵却很难驻扎在漠南。而且这些事情说不定是天子乐意见到的。”

一就是木轨投入巨大,一里就要20万钱,想要让木轨联通整个大汉,那花费的金钱更是天文数字。

徐凡想了想道:“这笔钱是大汉军方的,要是你们同意建设木轨,朕也同意。”

“要知道今时不同往日,以前是胡人在上万里的边界线上想要劫掠中原,边郡损失惨重,贤者们自然对胡人喊打喊杀,而现在我大汉从三个方向主动出击,双方的战线已经推进到草原上了,他们本不应该这样。”

而在另一边,季心等人难得来一次长安城,徐凡在燕宫宴请他们。

拥有木轨系统的大汉,能在第一时间铺灭骚乱,造反这这样的事情,再也不可能出现大汉了,甚至有不少大汉将军断言,木轨之后无造反。

这套木轨系统经过一年多的修建,已经完工了一大半,已经联通到函谷关。

对付匈奴人根本不用着急,更加不用像武帝那样大打特打。对徐帆来说,后世最好的榜样就是牛牛那根搅屎棍,强大的封建王朝他一个不惹,安分守己的做生意,但只要显露出虚弱的面目,那就重拳出击,使之成为自己的殖民地。

二就是木轨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不耐用。要是木轨只有投入巨大这个缺陷,周章看在木轨巨大的战略价值,哪怕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他也会一年修个几百里的不断投入。

大汉所有的将军们都在畅享,在大汉所有的郡县都联通木轨,朝廷的禁军能在半个月内,出现在大汉的任何一个地方,如此高效的调动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力。

徐凡直言不讳地说道:“现在大汉内部的工程太多了,朝廷不会贸然改变政策,全力北伐。”

所以现在大汉的木轨都是修建在繁华的商道上,因为只有这些商队提供的佣金才能维持木轨的运转,最起码大汉第一条木轨是处于盈利状态的。

韩信也跟着说道:“最重要的是我大汉的军事重心在北方,有这样一条战略性的轨道可以联通边塞,对大汉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你们以为始皇帝是傻子,看不到木轨的好处?根本的原因是建设木轨的消耗,连暴秦都承受不住,始皇帝只能退而求其次建设驰道。”

周章道:“荒唐,朝廷军政岂能被这些商贾左右。”

路上徐凡不断向着季心,韩信和吕臣三人了解大漠现在的情况。

他又不是始皇帝,在中原开了如此多的大基建工程,还南征北伐不肯停歇,但徐凡看来,匈奴人的实力增加快,但大汉增加的更快,香料岛已经发现了,有这个大血包,大汉实力提升的速度更加快,时间在站在大汉一边的。

去年他带领辽东诸侯联军攻破卫满的都城,他们这些辽东诸侯瓜分了几十万箕子之国的百姓,现在吕臣有点吃撑了,打算花几年时间消化这些百姓。再继续进攻匈奴人,他担心自己的吕国会消化不了。

吕臣恍然大悟道:“原来你们这是打算堵住丞相的嘴,用这笔钱来修木轨。”

但偏偏木轨极其不耐用,一般用个一两年轨道就会腐朽,想要持续使用,每年的维修费用就是一笔天文数字,而木轨想要普遍整个大汉,光维修这些木轨的费用就会超过大汉财政的十几倍。

“毕竟天子经常说肉烂在锅里,那些商贾再奸诈,也是大汉的商贾,他们占据大漠总好过胡人占据大漠的好。”

只可惜丞相周章毫不留情的打碎了这些将们的幻想。

徐凡喃喃自语道:“修建一条通向九原郡的木轨?”

毕竟军费承担了一部分木轨的建设费,商队再承担一部分,这条轨道的花费也就没那么可怕。

季心道:“今年我大汉的军方不是有5.5万金军费结余,末将以为这笔钱应当用在修建轨道上,咸阳到九原郡共1400余里,一年修500里,三年可以修通,要是朝廷能在北伐之前,修通咸阳到九原郡的轨道,粮食物资的消耗能减少九成。”

周章更是毫不留情说道:“当年暴秦为了伐楚,就在中原建立了庞大的木轨系统运输粮草,但这套轨道系统却在暴秦结束战争之后就给拆了。

徐凡他们来到燕宫之后,季布等大汉各路诸侯早已经在此。

现在大汉的民间可能更重视香料岛的事情,但大汉军方却更加重视还在修建当中,长安到洛阳城的木轨系统。

修建这样一条长安到九原郡木轨可能要花费30万金,但对比漠北之战耗费的上百万金的开销,这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木轨强大的运载能力,快速的运输时间,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大汉军方曾用木轨做过运兵实验,三百里的行军路程一日完成,轰动整个大汉军方。

韩信道:“陛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等也不是要现在北伐,而是朝廷应当早做打算。”

而后陈平看向周章道:“朝廷财政的支柱就是纺织业,羊毛布已经成为了天下第二多的布料来源了,朝廷每年可以在羊毛布上赚10万金,在羊毛布上收到的税金也有十几万钱,丞相你支不支持他们?”

周章听到这话,脸色深沉道:“支持。”

“漠北商社这个模式已经吸引了大汉其他豪强的注意了,今年我大汉就多了陇西商社,上郡商社,九原郡商社等豪强联合组成的商社,每个都是财雄势大,每个都跃跃欲试的想在大漠上找一片草场养羊。”

陈平悠悠解释道:“现在大汉有一半的纺织机都在纺织羊毛布,陇西郡,北地郡,上郡,雁门郡,九原郡这些郡的财政收入,主要就是靠羊毛的利润和税金。你们没有发现,这两年边郡的贤者们,对匈奴人喊打喊杀的声音越来越多了。”

吕臣道:“其实像朝廷现在这样钝刀割肉的方法也不差,消耗也更低。”

张良恍然大悟道:“他们是看中匈奴人的草场了!”

季心道:“新修轨道自然价格高昂,但要是木轨铺设在秦直道上,想来费用减半也是可以的。”

陈平道:“漠北商社已经在大漠拥有几十万只牛羊,去年他们贩卖牛羊和羊毛赚了上亿钱,他们已经成为了大汉最大的养殖大户,连我大汉的太仆都比不上了。”

“而且木轨铺设在北方,维护的费用更低,毕竟北方干燥少雨,木轨更加不容易腐朽。”

彭越说道:“木轨一里20万钱,要修500里则花费10万金,只凭香料岛的收益难以满足修建轨道的费用。”

这些人都是老友也不客气,纷纷找自己相熟的人坐在一起。

季布问道:“陛下怎么来的如此晚?”

徐凡道:“讨论一下匈奴人,匈奴人在漠北势力壮大,韩信他们打算建立一条联通九原郡的木轨,趁着匈奴人壮大之前灭了他。”

季布道:“陛下的确不能小看匈奴人,现在西域都出现匈奴人的影子。”

而后季布仔细说了河西发生的变化。

大月氏人被季布带领的诸侯联军爆锤了好几年,现在大月氏人河湟的领地全部丢失,河西之地丢了三分之一,部众少了五分之一。

一个季布就如此厉害,更不要说季布身后还站着一个强大的大汉帝国。

大月氏人高层商议好几年,既然打不过汉人,那就想办法逃走。

于是他们把部落从靠近陇西的地方迁徙到靠近西域的地方。

而后大月氏人联合匈奴人攻破了西域强国乌孙,匈奴人瓜分了乌孙的人口。大月氏人占据了乌孙的地盘。

季布道:“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大月氏人是打算让出河西之地,迁徙到西域去。”

“末将向来自西域的商队打听过西域的情况,西域的面积不比中原差多少,其内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这些国家小的只有几座城池,大的也是幅员千里人口百万。”

“当地有玉石,宝石,玛瑙,黄金白银,各种珍贵的香料,可以说是极其富裕之地。”

“不管是匈奴人还是大月氏人,占据西域,对我大汉来说都不是好事情。”

徐凡听完季布的介绍都有点吃惊,西域真有这么富裕吗?

怎么在他的记忆当中,西域都是沙漠戈壁遍地,也就是靠这一条丝绸之路养活沿途的这些国家。

徐凡道:“你有什么打算?”

季布道:“末将打算先占据河西之地,打探清楚西域的情况,要是西域真是富裕之地,末将愿意为陛下取之。”

好吧,这都是场面话。

真正的原因是季布这些河西诸侯听到西域富裕,想要杀到西域建立诸侯国。

比起大汉其他方向的诸侯,河西的诸侯打仗,那真是要打的吐了,偏偏大月氏人的战斗力不差,季布这些人难以一战歼灭大月氏人。

而大汉的诸侯占据的河西之地,高原之地都是比较贫穷的。

香料岛的出现,让这些诸侯内心有点骚动,他们也想在一个富裕之地建国,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西域就是他们希望之地。

徐凡想了想道:“要是你们愿意坐镇,西域朝廷是必定支持。”

河西和西域是大汉必定要控制的地方,占据河西,大汉则呈现对匈奴人的三面夹击之态,对于吞并匈奴人极其有利。

占据西域则打通了中亚的桥梁,可以把大汉的影响力辐射到整个世界岛的核心。

想要成功统治全球,必先称霸世界岛,要是称霸世界岛,那必须控制西域。西域是大汉霸权的关键所在。

季布他们想坐镇西域,对大汉是有利的。历史上汉唐都占据过西域,但因为人口太少了,没有在这一片地区扎下根来。

在帝国实力衰落的时候,又退出了这片地区,尤其是除了窝囊宋这种废物,大汉文明对西域的影响力断了几百年。

有前世的经验教训,徐凡明白想要在这片土地扎下根,靠着汉吏是不行的,东汉的官僚连西凉这样的地方都敢放弃,就更不要说西域这种偏僻之地了。

只有分封诸侯在这片领地上,再不断迁移百姓过去,大汉文明才能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

季布听到这话喜道:“末将谢过陛下。”

这个时候英布过来道:“陛下,赵佗这厮居然迁都龙令,他这是心生内鬼,担心我大汉的军队会进攻他。”

“您什么人,怎么可能会做这样的事情,他这是在诽谤您,是有造反的想法。”

“陛下,您给末将一道旨意,末将定带领诸侯联军杀赵佗一个片甲不留。”

徐凡道:“赵陀想迁都在什么地方是他自己的事情,伱安心在黔中发展,等时机成熟之后,赵佗会开放门户的,他想闭关自守,朕还不答应。”

季布抓住英布道:“来来,为兄来陪你喝酒。”

英布走之后刘邦来到徐凡身边。

徐凡笑道:“听说这次你可捡了大便宜,白得了上百万亩的土地。”

刘邦笑道:“还好,卫满这些人就不会建设国家,这些地方也就相当于我大汉的边郡,不算太富裕。”

但刘邦的笑意是遮挡不住,白捡了一个郡大小的地盘,虽然发展的不算太好,但也比刀耕火种的野人强多了。

最重要的是他还得到一座几万都城,虽然人口被瓜分了大半,但好歹这座都城基础设施完备,省去了他几十年建设的时间。

而后刘邦道:“臣的长子刘肥,已然成年,但他才干不足,在辽东也混不出什么名,臣想为他在大汉讨一份差事。”

刘邦这样做,其实想保护自己的长子。

去年诸侯联军攻占了箕子之国,吕臣等诸侯瓜分了人口,这块地盘因为靠近刘邦的诸侯国,就被刘邦占据了,当然他也因此背上了一笔债务,以此来补偿其他的诸侯。几方诸侯都对这样的分配感到满意。

而刘邦把自己的都城迁到王险城,就想把自己几年辛苦开拓出来的沛城交给自己的长子刘肥。

在刘邦看来,嫡子继承家业,庶子分一座小城不过分。

但他这个行为却遭到了自己老婆吕雉和其他大臣的抵制。

刘邦和历史上的他一样能生,有十几个儿子,这样分封下去,刘邦的势力必定会被瓦解。

面对如此多人的反对,刘邦只能放弃这个念头,但他发现吕雉对刘肥有杀意,为了保护刘肥只能把他送到大汉来。

“刘肥?”徐凡有点印象,好像是刘邦的长子,后面当了齐王,没几年就死了。其他就不记得了。

徐凡想了想道:“他有啥特长,喜欢打仗,我就安排他去军事学院,喜欢种田,我就安排他去农学,喜欢器械,我就安排他去鲁班学院。”

刘邦道:“要不说犬子没啥才干,您刚刚说的那几条,他一条都不擅长,臣记得他好像就是算术好一点,能记记账什么的。”

徐凡道:“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本事,要不这样吧,朕安排他去农业钱庄,需要计算的东西很多,正好发挥他的才干,要是他能做得出头,朕就安排他成为掌柜。”

刘邦喜道:“多谢陛下,多谢陛下。”

(本章完)

关闭